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茶園灌溉水環境質量評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土壤樣品采集
土壤樣品在茶葉(秋茶)收獲后采集,以監測點為監測單元,每個監測單元布設3個采樣點,采樣點設在土壤自然狀態良好,地面平坦,各種因素都相對穩定并具有代表性的地塊,3個監測點取9個土壤樣品。為了保證土壤樣品的準確性,采用梅花點法取樣,每個采樣點設分點10個,采樣時用不銹鋼鏟挖掘0~20cm的耕層剖面后,用竹片采取土壤樣品,現場混勻后采用四分法去除多余的土壤,保留1kg土壤樣品于塑料袋中,并放上內外記錄標簽,當天把取回土樣攤開置于木盤放于專用房涼干,后統一送檢。
1.1灌溉水樣品采集
灌溉水樣品采集與土樣采集同時進行,采集茶園引溝渠水源,每個取水點設在茶園的進水口處,并設置樣點標志物,以保證每次取樣的準確度,3個監測點只有6個進水口,因此每次采集水樣6個。采用瞬時采樣法,每次每個取水口采樣量約為5L,現場測定灌溉水PH值,再從中取1L分裝兩瓶,其中一瓶送檢、一瓶留樣,并貼好標簽,水樣取好后,馬上冰凍保存,然后與土樣一起送檢。
1.2檢測內容與方法
根據福建省三明市農產品檢測中心介紹,主要檢測土壤和灌溉水樣品中的Cu、Hg、As、Cr、Cd和Pb等重金屬污染物含量。土壤測定方法:pH值采用玻璃電極法(GB/T6920),As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分光光度法(GB/T17134),Hg采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6),Cu、Cr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7),Pb、Cd采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灌溉水測定方法:pH值采用玻璃電極法(GB/T6920),六價鉻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7),總汞采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68),總銅、總鉛、總鎘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9),總砷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分光光度法(GB/T7485)。
1.3評價方法與標準
土壤和灌溉水都是采取單項污染因子和綜合污染指數相結合的方法對茶園環境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1.3.1土壤評價標準
應用計算公式計算出土壤單項污染指數和綜合污染指數,再參照茶園土壤綜合污染指數分級標準(見表2)進行等級劃定評價。
1.3.2灌溉水評價標準
根據《農用水源環境質量分級標準》(NY/T396-2000)來評價茶園灌溉水的重金屬污染程度與水平,其綜合污染指數劃分標準(見表3)。
2結果與分析
根據三明市農產品檢測中心提供的檢測數據,以單項污染指數法和綜合污染指數法進行計算,參照土壤和灌溉水的分級標準,對3個監測點的環境質量進行評價。
2.1土壤評價結果
根據檢測數據,以國家一級土壤為評價標準,運用單因子污染指數法計算。評價結果(表4)表明,土壤中Cu的單因子污染指數為0.05~0.15;Hg的單因子污染指數為0.41~0.90;As的單因子污染指數為0.14~0.72;Cr的單因子污染指數為0.12~0.68;Cd的單因子污染指數為0.01~0.76;Pb的單因子污染指數為0.18~0.52。上述的單因子污染指數值均小于1,表示土壤未受污染。從綜合污染指數法計算結果(表4)來看,9個土壤樣品的綜合污染指數(P綜)均小于0.7。對照土壤污染指數分級標準(見表2),表明9個土壤環境質量達到一級標準,污染程度為安全,污染水平為清潔。
2.2灌溉水評價結果
根據檢測數據,以灌溉水限量值為標準,運用單因子污染指數法和綜合污染指數法來計算評價結果,從表5可以看出,3個監測點6個灌溉水樣品的單項污染指數都小于1,最大污染指數只有0.04,表明灌溉水沒有受到污染。綜合污染指數全都小于0.5,指數范圍在0.031~0.032之間,灌溉水質量均為一級,達到安全清潔水平。
3結論
(1)安溪設立的3個監測點,9個取樣點的土壤污染物含量水平相差不大,土壤環境質量都達到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一級限值、《食用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評價標準》的要求,全部在土壤環境的限量指標之內,符合無公害生產基地環境質量標準,有的達到發展有機茶葉生產條件。
(2)從6個灌溉水的質量評價結果來看,都達到國家《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和其他水環境質量評價標準的要求。單項污染指數最大值只有0.04,綜合污染指數最大值只有0.032,灌溉水的環境質量相當清潔,具備了發展有機茶葉的環境質量與條件要求。
(3)由于3個監測點是建立在具有代表性的茶園,通過對其環境質量評價,也能充分說明安溪茶產業的土壤和灌溉水環境質量也是安全清潔的,對于推進安溪綠色茶產業的發展具有良好基礎。
作者:廖金成單位:安溪縣農村環保能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