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復合生態系統對工業污染的重要性范文

復合生態系統對工業污染的重要性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復合生態系統對工業污染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復合生態系統對工業污染的重要性

為衡量不同區之間的工業污染治理投資差距,本文采用資鴻溝系數進行度量。即先將全國內陸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不包含西藏自治區)人均工業污染治理投資排序,計算人均投入最高的10個省市區的平均值與最低10個省市區人均值的比值,該比值即為工業污染治理投資鴻溝系數;并以類似的方法計算工業總產值鴻溝系數。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從時間上看,各地區工業污染治理投資水平和當地工業發展水平都保持高速增長趨勢。從全國范圍來看,在各地經濟普遍發展的同時,各區域間的差距仍十分明顯,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全國人均工業增加值(或工業總產值)最高的10個省市區基本上是人均水平最低10個省市區的4倍。雖然個別份鴻溝系數略有降低,但由于各地區人均工業增加值的絕對量差距不斷變大,因此各地區工業增加值差距實際上一直在加大。盡管各地區人均工業污染治理投資一直保持增長趨勢,但由于工業污染治理投資的鴻溝系數較大,2003-2009年鴻溝系數基本都超過2,但其系數呈不斷減小的趨勢,這表明各地區工業污染治理都在加大投資,特別是最低的10省市區由于受國家政策支持而投資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工業企業復合生態系統的內涵

西方工業化走的是一條高消耗、高污染道路,在生產力大發展的同時,卻付出了巨大環境代價。我國作為快速發展的國家,沒有注意借鑒西方工業化的經驗和教訓,仍然走先發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早期工業化國家的做法,是以全球資源的掠奪換來的。而在全球環境不斷惡劣、傳統資源逐漸匱乏的今天,面對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追求可持續發展成為必然的選擇,即社會、經濟、環境的協同共生。復合生態系統,也就是社會—經濟—自然生態系統,是由社會系統、經濟系統、自然系統組成的一個復合的復雜的巨系統。

1984年,馬世駿和王如松首次提出了復合生態系統的觀點,認為它由社會、經濟和自然三個系統組成,并且三個系統間具有互為因果的制約與互補的關系。在隨后的研究中,他們又進一步明確了復合生態系統中三個子系統通過生態流、生態場在一定的時空尺度上的耦合關系,并繪制了復合生態系統的生態格局和生態秩序,并由此提出了水、土、氣、生、礦等環境因素的耦合和生產、流通、消費、還原、調控等人類活動的系統分析方法,揭示了以資源代謝在時間、空間尺度上的滯留和耗竭,系統藕合在結構、功能關系上的破碎和板結,社會行為在局部和整體關系上的短見和調控機制上的缺損為主的生態動力學機制以及整體、協同、循環、自生的生態控制論機理。工業企業作為非物種生態因素,不僅需要自身的持續發展,而且需要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協調,與自然生態相平衡。工業復合生態系統是通過對自然資源進行加工制造物質資料的所有企業及其關聯行業、部門的綜合,促進工業子系統與整個復合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一切生產活動都必須從自然環境中輸入各種生物和非生物資源,從社會環境中輸入勞力、資金和信息,經系統內部功能的驅動、運轉,使物質、能量在循環和轉換的過程中,實現價值和信息調控,最終在向社會環境輸出產品的同時,向自然環境輸出各種廢棄物。工業企業的經濟效益,實質上就是該系統輸入輸出的轉換效率;工業企業的環境效益也就是使排出的廢棄物小于自然環境的自凈能力,從而保護和維持一個有利工作和生活的良好生態環境。

從一般系統理論的角度分析工業系統,它應具有整體性、相關性、層次性、動態性等特點;而從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角度來認識工業生態系統,就不難發現工業系統還具有復合性、開放性和“兩重性”等。就單個工業企業來講,首先是投入產出系統,它需要投入人、財、物等資源,通過企業系統的內部資源轉換功能,產出符合市場需求及社會、生態要求的產品、服務、勞務、信息、技術等;其次是開放式人造系統,通過發揮人對系統的作用,實現企業與外部的交換,實現企業目標;再次是動態系統,其目標、條件需要不斷地適應外部環境,實現內外的動態平衡;第四是耗散結構體,通過“耗”與“散”,與外部交換能量,即通過吸收→轉換→排出而向外輻射經濟、科技能量;第五是具有自組織功能的系統,獨立承擔責任,獲取利益,并通過自組織活動增強自身生命力,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按企業生態與經濟系統相互關系,其發展歷程可分為四個階段。(1)低級協調發展模式———企業生態經濟復合系統。生態功能較強而經濟功能較弱,經濟的發展雖然影響著生態環境的質量,但其影響甚微,企業生態系統的質量保持相對穩定狀態。(2)不調發展模式———企業在發展經濟時并不考慮生態環境保護及其承載力的問題,而且此時企業的經濟功能較強而生態功能十分脆弱,企業的經濟生產力大大超過企業自然生態生產力。(3)強制協調發展模式———政府通過對企業行為的限制來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但由于科學技術及管理方法的局限,企業經濟增長以生態環境質量下降為代價,而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又以犧牲企業經濟增長為代價。(4)高級有序協調發展模式———企業能自覺地有意識地將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綜合統一,使企業生態經濟處于良性循環運轉之中,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處于和諧一致的協調狀態。工業企業生態工程與傳統工業模式有著本質的區別。傳統工業主要考慮社會環境,其文化基礎是自由的市場體系,企業的價值觀、組織結構、戰略與決策、產品開發、產品的生產與營銷都是以此為基礎的,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企業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很少考慮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而工業企業生態工程則是以可持續發展與復合生態系統理論為基礎的,其價值觀、組織結構、戰略與決策、產品開發、產品的生產與營銷等活動建立在時常位與生態位并重的基礎上。

實施工業企業復合生態系統的條件

環境污染少和經濟效益好恰恰是工業污染防治所需要的“雙贏”結果,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我們作出更多的努力,尤其是大力發展工業企業生態工程。工業企業復合生態系統追求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統一的目標,欲達此目標必須硬件、軟件、心件三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一)硬件

硬件指的是技術、設備的改進與創新,工程設計優化等技術手段。我國人均資源相對不足,且又處在資源消耗比較多的工業化中期階段。伴著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城鄉建設廣泛開展,經濟規模不斷擴大,資源需求量與日俱增;由于增長方式粗放,經濟結構不合理,資源消耗強度大,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浪費嚴重。近年來,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長,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所占比重過高,工業特別是重工業能耗比重居高不下,主要資源長期處于負擔過重的狀態,我國已有45種主要礦產資源出現不同程度的短缺。促進技術創新、開發新能源、調整產業結構、節能減排是解決我國能源長期供應、維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石。

1.技術。科學技術進步是影響工業企業實施生態工程的重要因素,比如組織清潔生產就不僅涉及新的技術、新的工藝與新的方法,還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設備、新產品等。ISO環境管理標準體系就對企業的生產技術、工藝、原材料、產品性能、工藝流程、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等提出了要求,這對我國眾多的中小企業提出了嚴峻的考驗。重視生態技術創新,不僅是降低企業環境污染的主要途徑,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2.資金。資金投入是生態工程建設必備的物質基礎,我國用于治理工業“三廢”的投資逐年增長,2008年工業污染治理投資達到了542.6億元,“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投資3.4萬億元用于環境的治理與保護。為調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相關各方之間利益關系,國家還制定了相應的生態補償機制,針對主要區域實行“受益者補償和破壞者付費”的政策。企業發展節能工藝、綠色產業、循環經濟等,不僅需要相應的科學技術水平,更需要以雄厚資金作為支撐。

3.結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經濟增長較快,但第一、二、三產的結構卻不合理,工業占大頭,尤其是重工業占大頭的經濟結構,對自然生態環境、資源承載力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國南方工業發達于北方,沿海工業發達于內地;有些品種過剩,有些品種緊缺。有大量的小型廠家,造成重復建設,資源達不到最優配置,資源浪費嚴重,單位產量耗能大,生產成本高。

(二)軟件

軟件指的是有關方針、政策、法律、條例的修訂,體制改革,綜合規劃等社會保障,政策法規是推動企業生態工程的有效手段。在發展工業生態環境中政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任何一級政府決策及活動中都應納入對保護環境資源的考慮、對發展計劃和政策進行環境影響評估、采取經濟激勵政策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建立綠色GDP指標體系、加強監測并推行污染排放報告制度等。

1.規劃。生態規劃包括生態概念規劃、生態工程規劃和生態管理規劃。生態概念規劃包括自然和人文生態因子規劃;空間、時間、數量、結構、序理的生態關系規劃;生產、生活、流通、還原、調控的生態功能規劃;物質代謝、能源聚散、水系統、交通運輸、景觀肌理、社會紋脈、管理體制、安全保障的生態網絡規劃。生態工程規劃包括水、能源、景觀、交通和建筑等系統工程規劃;生態服務管理規劃包括生態服務、生態代謝、生態體制、生態文明的管理。

2.政策和法規。工業企業作為一種社會經濟組織,它不僅受到國家及區域市場環境、體制、政策的影響,還受到行業協會等中介的制約。尤其是市場及環保方面的政策是影響工業企業是否實施生態工程的“指揮棒”。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根本轉變,從粗放型發展模式向又好又快的發展模式的根本轉變,要求我國工業企業實施生態工程。近幾年來,我國區域發展的政策與地方法規考慮了環境保護的要求,也加大了環境治理與監管力度,但只有讓工業企業主動實施生態工程,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復合生態系統。

3.監督與管理。國家環境保護政策需要地方政府根據本地區的情況制定相關條例,以保證該政策在地方的實施。然而,一方面,由于污染控制成本過高,同時又缺乏相應的激勵,某些地方政府出工不出力的監管導致了國家政策的失效;另一方面,面臨既定的污染管理條例,某些企業因為自身利益而隱性抵抗會進一步加大環境污染治理的困難。生態工程的開展必需借助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以便使企業更加有效地組織和計劃環境活動,識別、評估環境的改進機會,比如:可以嘗試管理體制變化,采取環保部門垂直管理;加強對外資企業、中小企業的監督,避免成為“污染天堂”等。

(三)心件

所謂心件,就是指思想、意識及行為的誘導和能力建設等行為措施。工業企業不能等經濟水平到達一定高度后再以數倍的財力、物力來重新治理環境。影響企業生態工程的因素包括人口規模、人口分布及人均資源占有量、人類文明、參與行為、管理調控方法等。環保意識的提高,不僅體現于企業的領導決策者,更體現于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還體現于企業員工及全民的參與。

1.人力資本。類似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人力資本和環境污染呈現倒U型曲線。在工業企業發展初期,由于教育水平處于較低階段,教育水平與污染排放強度呈正相關性;當教育水平達到一定階段后,人們對環境的關注加強,企業開始重視污染控制。提升全民的受教育水平,加大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倡導以生態為導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態文化對現代工業企業的影響是深遠的。

2.企業行為。工業企業是否實施生態工程,不僅與自身的效益、規模、產品、技術、生產、設備、管理、資金有關,還與領導者戰略眼光有關。影響企業實施生態工程的因素包括企業的效益與規模、企業行業背景、企業決策層戰略意識、污染排放經濟成本等。這就需要為企業完善一種鼓勵資源優化利用的市場環境,從而使得企業的微觀行為與宏觀目標相融,節能減排與經濟增長相統一。

3.公眾參與。一方面,隨著社會的進步,公眾對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公眾可能有助于增強企業實現自己目標的能力,也可能妨礙這種能力。有不少污染嚴重的企業都是因公眾的強烈不滿及強烈訴求而關停并轉的。另一方面,社會公眾也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綠色需求拉動企業綠色營銷、促進企業產品生態設計和清潔生產。雖然在短期內,公眾壓力還不會影響到企業產品的市場需求,但從長期來看這種影響是必然的。

作者:王漢新安冬梅張圣泉單位:石家莊經濟學院商學院副院長石家莊經濟學院商學院2011級企業管理碩士生石家莊經濟學院商學院教授

精品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网激情五月| 18禁美女裸体无遮挡网站|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 亚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用电动玩具玩自己小视频| 啊~嗯~轻点~啊~用力村妇 | 78期马会传真| 天天躁夜夜踩狠狠踩2022|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视频| 日本高清va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欧美黑人xxxx性高清版| 免费中日高清无专码有限公司| 自拍偷拍999| 国产免费怕怕免费视频观看|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 国产精品色午夜免费视频 | 欧美交a欧美精品喷水|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欧洲大片无需服务器|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 波多野结衣女同| 便器调教(肉体狂乱)小说|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a毛片高清视| 911香蕉视频|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 √天堂资源在线|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喷吹| 日韩avapp|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扒开内裤羞羞网站| 99精品视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