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小麥高產穩產因素及其防治措施范文

小麥高產穩產因素及其防治措施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麥高產穩產因素及其防治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小麥高產穩產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分別闡述了小麥發生早衰、凍害、倒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以為小麥高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麥;早衰;凍害;倒伏;原因;防治措施

早衰、凍害、倒伏一直是影響小麥生產的重要因素,能否爭取小麥高產,抓好預防管理是關鍵,針對小麥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其發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中國論文聯盟編輯。

1小麥早衰

1.1發生原因

一是追肥數量減少。近年來,因農資成本大幅上漲,造成大部分農戶在施入底肥的基礎上減少了追肥的數量,優質肥施用比例下降,造成小麥后期營養不足,而出現脫肥性早衰,降低其產量。二是持續高溫和干熱風危害,造成植株水分缺失,葉綠素下降,進而植株早衰,降低產量。三是持續暖冬造成蟲害的發生,害蟲吸食植物的穎殼、麥粒、葉片和葉梢,使被害組織粘著塵土,堵塞葉面氣孔,不能愈合,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形成早衰。四是雜草危害。雜草不但與小麥爭肥,成株期還與作物爭光,嚴重時造成小麥早衰,降低產量。

1.2防治措施

(1)選用抗早衰品種。不同的小麥品種,抗早衰能力不同,一般根系發達、生活力強、抗逆性強、后期對水肥供應影響較小的品種,抗早衰能力較強。

(2)平衡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機肥、搞好秸稈還田的基礎上,增加優質化肥的施用比例。可結合灌水將全部磷肥、鉀肥和50%~60%的氮肥作底肥施入,小麥拔節期結合灌水,將剩余40%~50%的氮肥作追肥施入,同時在小麥孕穗后成熟前,葉面噴施1.5%~2.0%尿素水溶液2~3次。旱地底施氮量約占總施用量的60%~70%,其余30%~40%的氮肥分2次進行追施,第1次一般在越冬期遇雨雪天氣追施15%~20%,第2次在小麥拔節期隨降雨追施剩余氮肥[1]。

(3)澆好灌漿水。小麥生育后期需水量較大,此時正值旱季,雨水稀少,溫度高,蒸發量大,不能滿足小麥生育期對水分的需求,此時遇旱,澆水時應注意天氣,避免在三級以上的風天澆水,以防倒伏。

(4)小麥后期是蟲害發生的嚴重時期,此時要密切關注病蟲發生動態,一旦達到防治標準,及時噴灑農藥防治。一般用15%粉銹寧0.75~1.05kg/hm2加4%氧化樂果750~1050mL/hm2,對水600~750kg/hm2混合噴灑,也可結合葉面噴肥進行,達到一噴多效的目的。

(5)對于雜草危害嚴重的麥田,應用化學除草劑防治田間雜草,在小麥拔節前用75%巨星15g/hm2,或10%苯磺隆、麥樂樂150g/hm2對水450kg/hm2,防治常發性雜草,噴施時嚴格掌握用量、時間和方法,并在晴天無風無露時進行,同時需要避開周圍敏感作物。

2小麥凍害

2.1發生原因

一是氣候異常,極端天氣出現,造成小麥越冬受害,如在暖冬年份,冬季氣溫偏高,如遇寒流襲擊,易造成嚴重凍害。二是倒春寒的影響。春季寒潮來臨之前,常有氣溫升高的現象,如在暖冬年份,冬季氣溫偏高,如遇寒流襲擊,易造成嚴重凍害。三是品種選擇及措施不當。弱春性品種發生凍害較重,播種較早的麥田,冬前積溫多,植株生長旺盛,發生旺長和假旺現象,糖分含量下降,抗寒性降低。播量偏大,單株營養面積小,個體發育不良,植株瘦弱,抗寒能力下降[2-3]。

2.2防治措施

(1)選用抗寒品種。一般冬性品種抗寒力較強,半冬性品種次之,弱春性品種抗寒性較弱。根據當地生態條件,選用豐產性、抗寒性較好的半冬性品種。

(2)適期播種。不同類型地區小麥適播期差別較大,只有做到適期播種,爭取冬前形成壯苗,增強抗寒能力,一般高山寒區適宜播期為9月15—25日,丘陵塬區為9月20日至10月5日,河山灌區為10月5—15日,弱春性品種適宜播期為10月5—15日,并做到適期播種。

(3)采取鎮壓、化控、及時澆水等措施。在小麥越冬期、返青期、起身前進行鎮壓,抑制小麥基部節間過快生長,增強抗寒能力,特別是進入3月下旬以后,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在大風降溫天氣來臨之前采取澆水、熏煙造霧等措施,提高地溫和近地面氣溫,預防小麥凍害。

(4)加強中耕,增溫保墑。寒流過后,要進行中耕,松土保墑,破除板結,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生長,增加有效分蘗。

3小麥倒伏

3.1發生原因

一是品種本身不抗倒,如選用一些高稈、大穗、抗倒性差的品種,易引起倒伏。二是整地質量差。播種前,只是用旋耕機進行旋耕,耕層很淺,對土壤培肥改良不利,影響小麥根系下扎,土壤過分疏松,易跑墑跑肥,造成倒伏。三是病害所致。小麥在苗期如遇到高溫高濕的生產環境,很容易發生紋枯病。紋枯病病菌侵入莖稈后,影響養分制造運輸的積累,后期容易形成倒伏。四是暴風雨影響。暴風雨是造成小麥倒伏的一個主要外力因素,一旦遇到暴風雨,使穗部加重則壓力加大而倒伏。五是群體過大。農民在種麥時往往受“寧稠勿稀”的心理支配,播量偏大,加上近年來水肥條件改善,苗期分蘗過多,群體偏大,植株相互擁擠,葉片相互遮蔭,有機營養供應不足,造成基部莖間拉長,莖壁變薄,缺乏彈性,到后期支撐不了穗部重量而倒伏。

3.2防治措施

(1)選用抗倒品種。宜選矮稈、莖稈粗、抗倒能力強的品種。

(2)精細整地。在高肥水地區種麥時,要耙地犁深,耙實,整平,以利于根系生長。使根牢固,才能有效防倒[4]。

(3)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一般密穗型小麥播量為105~120kg/hm2,基本苗180萬~225萬株/hm2;大穗型品種播量為90~105kg/hm2,基本苗150萬~180萬株/hm2。如果密度小于以上指標,由于總莖數不夠,會降低產量;如果群體大于以上指標,形成植株相互擁擠,節間拉長,有倒伏的危險。

(4)防治紋枯病。小麥如果在苗期出現紋枯病,從3月中旬開始,凡病株率達30%的田塊,應及時用藥防治,選用的藥劑主要有1%井岡霉素水劑7500mL/hm2,或20%粉銹寧乳油750mL/hm2,噴灑部位主要有小麥莖基部;也可用50%多菌靈750g/hm2,或農用鏈霉素等殺菌劑對水525~600kg/hm2噴灑,具有同樣防治效果。

(5)噴灑生產控制劑。為了防止小麥倒伏,打好抗倒基礎,發現有倒伏危險的麥田,還要在拔節時用40%縮節胺75mL/hm2,對水525~600kg/hm2噴灑,連續噴2次,效果好。另外,在早期噴灑壯豐胺,中期噴灑雙效活力素等生產控制劑,也都具有良好的防倒效果。

4參考文獻

[1]趙宗才,杜運科,陳三樂,等.小麥早衰的成因與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08(5):101-102.

[2]孔卷.淮北地區小麥凍害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17):92,105.

[3]任立霞.淺談小麥凍害后的田間管理[J].科學與財富,2010(7):158.

[4]戚從清.2010年渦陽縣小麥倒伏原因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17):95-96.

精品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同午夜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中文无线乱码二三四区|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 三级国产4国语三级在线| 日韩三级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毛片在线播放a| 免费在线成人网| 美女高潮黄又色高清视频免费| 国产女人视频免费观看| 怡红院成人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jizz中国免费| 思思久而久焦人| 丰满少妇大力进入|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欧美欧洲性色老头老妇|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精品小视频在线| 哒哒哒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被义子侵犯的漂亮人妻中字| 国产小视频福利| 嘿嘿嘿视频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大bbwbbwbbw|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在线观看国产情趣免费视频| www.99热| 好深好爽办公室做视频| 一级日本黄色片|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日本在线视频www色|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校园亚洲春色另类小说合集| 亚洲人成图片小说网站| 欧美多人野外伦交|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