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周家山村特色農業發展模式和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通過調查周家山村特色農業發展情況,總結出6種產業發展模式,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技術培訓、提升產業效益等4點建議,旨在為產業發展提供借鑒,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關鍵詞: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模式;發展建議
近年來,勉縣按照脫貧攻堅“精準嚴實”要求,牢固樹立“大產業、大扶貧、大帶動”的產業扶貧發展理念,以貧困戶發展產業和行政村產業基地全覆蓋為目標,狠抓特色產業培育,注重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為全面鞏固脫貧成效,加快鄉村產業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村情概況
周家山村全村總面積3.9km2,距離縣城東6km,北環路和十天高速公路橫貫全村,交通便利,耕地面積3038畝,其中水田1054畝,旱坡地1984畝。下轄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33戶1989人。2017年實現貧困村整村退出,通過落實“八個一批”脫貧攻堅政策,農村民生顯著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至2020年底,全村164戶568人已全部高質量脫貧退出,全面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2018-2019年連續2年被評為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先進集體,截止到目前,全村共流轉以旱坡地為主的耕地1238畝,占全村旱坡地面積的62.4%,大力發展獼猴桃、大櫻桃、柑橘、中藥材、蔬菜等特色農業產業,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脫貧群眾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以產業強實現農民富。截止到目前,周家山村共培育中藥材、獼猴桃、大櫻桃農業專業合作社5個,引進農業企業2家,現已打造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基地7個。
2產業模式
周家山村在發展農業產業工作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壯大健全村集體經濟,大力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構建了農戶帶資入股、合作社拆資分紅等帶動利益聯結6種模式,增加了農戶收入,促進了產業發展,進一步鞏固了脫貧成效,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2.1農戶貸資入企分紅模式
通過村委會、合作社、農戶簽訂三方協議,將無能力自主發展產業的農戶辦理的5萬元金融扶貧貸款,拆借給合作社作為發展資金,農戶作為合作社會員,由合作社連續2年按每年給予3000元的分紅(6%),資金風險由合作社承擔。合作社至少吸納該戶1名家庭成員進入合作社長期務工,既讓農戶能夠就地實現就業,拓寬了增收致富門路,又破解了鄉村產業發展“融資難”的問題,形成了貧困戶增收、合作社發展的雙贏局面。
2.2新型經營主體帶動模式
依托金融扶貧、產業扶貧政策,建立多樣化利益聯結機制,由合作社以全程托管方式帶動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建立產業托管基地,帶動農戶12戶,戶均托管面積0.6畝,按照產業扶貧資金使用辦法,合作社將政府產業扶持資金5000元的60%用于帶動農戶發展產業實現增收;40%用于經營主體擴大生產規模。農戶將政府獎補發展資金投入到合作社用作生產本金,合作社分3個年度,每個年度9月30日前將1400元/年(物資折價及分紅)返還給農戶。
2.3農戶自主發展產業模式
村組織力量對有能力、有條件發展農業產業的農戶進行廣泛宣傳,對全村有技術、有能力從事中藥材、柑橘、蔬菜種植業生產的農戶,經本人申請、村兩委申報、金融機構審核,給予每戶提供3年5萬元貼息貸款,支持農戶發展產業。
2.4集體經濟帶動模
式2017年,周家山村大力推進“三變改革”,成立了村土地股份合作社,2018年開始借助蘇陜扶貧項目支持,流轉土地200畝,采取“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基地+農戶”的模式,建成了稻蝦連作產業扶貧基地,帶動貧困戶7戶,年戶均分紅200元。
2.5企業帶動模式
引進陜西果業集團勉縣有限公司建設獼猴桃研發中心,建設標準化獼猴桃生產基地200畝,年土地流轉費20萬元,同時解決本村勞動用工600個,農戶進園務工收入30萬元;漢中碧園公司、澳林大櫻桃專業合作社、中藥材種植基地等農業經營主體吸納農戶務工1800多個,農民進園務工收入近100萬元。
2.6項目帶動模式
一是由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陜果集團獼猴桃研發中心實施的“3+X”獼猴桃產業扶貧項目,帶動貧困戶25戶,年戶均分紅200元;二是由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陜果集團獼猴桃研發中心實施的聯合黨委+獼猴桃扶貧產業園區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300萬元,帶動農戶156戶。通過以上項目的實施,既可增加村集體資金積累,又可以持續增加貧困農戶收入。
3存在的問題
3.1群眾思想落后,對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積極性不高
由于長期受小農思想的影響,缺少發展產業的主動性,內生動力不足,安于現狀,滿足于發展糧油種植等傳統農業,對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認識不足,持觀望態度,缺乏自主發展產業的信心。
3.2產業發展勞動力不足
通過初步調查,全村共有勞動力1100人,目前周家山村絕大部分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人員占全村總勞動力的59.1%,返鄉創業的青年農民只是極少數,大部分認為農業效益不高,不愿意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基本沒有指望靠發展農業產業來增收致富。
3.3整體效益不高
農業生產關鍵技術落實不到位,導致農業整體效益不高,農業特色產業的效益沒有充分體現。3.4經濟壓力很大發展獼猴桃、大櫻桃等高效益特色農業投資大、種植周期長、資金周轉慢,至少需要3年左右才有收益,一般農戶無法承受由發展產業帶來的經濟壓力,規避市場風險不夠,不利于特色農業的發展。
4發展建議
4.1轉變思想觀念,編制產業規劃
利用產業發展觀摩會、技術培訓會、院壩會等多渠道向群眾宣傳國家農業產業發展方向,積極圍繞調整鄉村產業結構和建立現代農業,把握鄉村產業振興重點,著力推進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并立足實際,依靠現有的資源優勢,引導農民積極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編制鄉村產業振興規劃,明確產業發展任務,規定完成時限,確保將鄉村產業振興落到實處,促進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轉型升級,逐步淘汰落后產業,努力提升生產績效,增強鄉村產業競爭力。
4.2加強技術培訓,提升產業效益
不斷加強與農業技術部門聯系,采取舉辦培訓班、發放技術資料、現場技術示范等方式,根據農時季節,全方位開展大櫻桃、獼猴桃、柑橘等產業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綜合防治、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等關鍵技術培訓,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短板,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科學指導農業生產,進一步增強群眾學科技、用科技致富的意識,為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4.3加大扶持力度,推進產業發展
以周家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為依托,充分利用該村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交通條件,在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的同時,要通過政府產業發展“3+X”項目等相關政策幫助,對現有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提檔升級,著力建設集標準化農業生產、果品采摘體驗、鄉村旅游相結合的休閑農業示范園區,打造“特色農業+休閑農莊”的現代農業田園綜合體建設新模式,進一步提升農業的綜合效益,實現產業振興、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確保讓產業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群眾,使已脫貧群眾增收、致富。同時,要不斷建立健全適合鄉村產業特點的金融服務體系,擴大農業農村政策性保險范圍,拓寬設施果品、蔬菜的保險覆蓋面,為鄉村產業振興保駕護航。
4.4建立示范樣板,堅持產業振興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首要條件和重要基礎,要圍繞“產業發展,農民增收”,以獼猴桃研發中心獼猴桃生產基地為樣板,著力打造柑橘、大櫻桃、中藥材示范基地,適時開展生產觀摩,做給群眾看、帶著他們干,要以身邊的人、身邊的成功事例教育和引導農戶,主動發展生產,同時要堅持特色發展,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鄉村環境整治與發展鄉村休閑旅游、養生健康結合起來,建設運行高效的鄉村產業鏈,努力消除已脫貧群眾因增收、創收后勁不足而導致的返貧現象,更好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社會品質改善。
作者:封利軍 程嵐 單位: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