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形成性評價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沒有教學評價教學活動取得的成果就無從參考,是藝術設計課程必不可少的環節。科學的評價方式不僅能夠客觀評價教學和學生學習成果,同時可以促進教學方法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效率。但是,目前獨立學院的藝術設計教學中大量課程依然采用終結性評價,院校和教師都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過程體驗、思維創造過程等等。藝術設計教學本來就需要長期積累與練習,有別于其他知識的傳授,而是需要手口相傳,靠學生通過大量時間投入練習來提升設計能力及繪畫水平。所以在教學中,采用終結性評價,對教學過程產生了嚴重的干擾,違背了藝術專業教學的學習規律。形成性評價更關注獨立學院學生在設計課程學習過程中的發展與變化,更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成長,教師會更關注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點滴變化,如遇問題即刻點撥,能夠更加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學生的需要,從而提高每節課對于學生學習內容的質量。教師可以很快獲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可以使教學效果在改進中不斷進步。
一、形成性評價
評價是對學生學習、學習過的信息掌握情況的總稱,也可以說是對于學習后情況的價值評定。傳統的評價方式為:測驗、開放性問答以及實際操作能力的判斷過程。顯然,這些方式不能全面體統的評價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獨立學院培養的就是應用人才,相比理論研究更關注學生個人能力培養,傳統評價方式不能全面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形成性評價是旨在改進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過程中進行的評價。由于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大多具有連續性,而且課程內容需要實際操作實踐,學生設計手法和繪圖水平不可能在短期內有明顯變化。所以,學期末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終結評價,是很難真正評價出學生的學習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區分學生在學習后的優良程度,而是為了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行為有更好的促進。獨立學院的學生往往學習能力不高,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人對其進行督促監督,很可能對自己要求不嚴格,而放松學習進度。如采用形成性評價,在學期的各個階段都有新的任務,有教師對其學習狀況進行階段監督如有進步及時鼓勵,更有助于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形成性評價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種過程性評價。評價的過程也更加人性化,能夠存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對教學能夠起到推進作用。形成性評價在獨立學院藝術設計教學中更加關注人的成長,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終結性評價比,沒有學生之間的比較,更關注學生自我的變化。教師在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及時給與學生恰當評價,讓學生知道自己取得的變化,更好的認知發現自己的潛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形成性評價在獨立學院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的實踐
在不同年級學習相同課程的班級中選取兩個班級。一個為A班采用傳統的評價方式,一個為B班采用形成性評價方式,兩個班級采用相同教學大綱,相同作業內容,同一任課教師,采用不同評價方式進行教學實踐。分別在設計基礎、美術、設計表現技法、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等課程中采用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價,最終對比A、B兩班同學學習效果,來研究形成性評價在獨立學院藝術設計教學中應用而取得的效果。
1、學生自我評價,是在獨立學院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任務書中的作業評價標準對于自己的學習過程和作業成果進行評價。現代的教學理念,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為中心。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更有助于讓學生認清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直面問題。學生自我評價后,對自己的學習效果更加心中有數,不足之處可以直接自我反省,如果有對自己成果的認可,也可以直接了解自己取得成果的方法,這即是今后工作的寶貴經驗。如果學生在自我評價中發現問題,這樣比指導教師之處問題更加易于接受,也更加有信心改正。通過自我評價——發現問題——改正達到評價的目的。評價的目的本身就不是為了判斷好壞而是為了提高和改正。往復幾輪評價過后,學生能夠擺正自己的定位,也更了解自己的水平。同時也能給任課教師以啟發,改進教師的教學計劃和進度,更好的適應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課堂指導的效果。學生雖然能夠進行自我評價,但是由于學生專業知識掌握有限,思維方式難免會受到個別因素影響,有時評價可能會失真,偏離正確評價標準。所以,學生在自我評價時離不開專業教師的指導,要配合學生對自己做出正確評價。首先,專業教師對于作業內容要有評價標準,提供范例或者參照作品。第二,根據學生評價結果,及時對存在問題給與意見或者參考。最后,自我評價不意味著教師完全放手,因為獨立學院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在學生評價后,教師還要繼續跟蹤學生,確保存在問題得到改進。
2、在獨立學院藝術設計教學中采用學生互評,就是讓學生或學習組拿出自己的設計成果或作品,根據相應的評價標準,同學之間對于創作過程、設計思維、設計效果等作出評價。各學習小組組內作品互評,組與組之間相互評,是實現互評的有效方式。同學互評也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自主創作和評價過程中,學生會集思廣益,評價其它人存在的問題時也會關注自己是否有相同的問題。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合作。在互評的過程中,學生明辨是非能力提高顯著。互評中,了解其他人的創作過程、設計思路,本身是對自己設計水平的一種提高。了解他人的學習方法和經歷,感受他人的創作過程,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通過互評,原來部分有惰性的學生也能積極的參與學習,因為以組為單位會增加責任感和榮譽感。設計成果并不完全是個人設計創新能力的體現,也是互相協作的結果。學生把學習過程當做是責任,并且能夠客觀、全面的看待學習伙伴,這非常有助于藝術創新人才的培養。
3、在獨立學院藝術設計教學中應用教師評價,有別于以往教師出題學生作答,教師給成績的傳統評價方式。教師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觀察學生在設計的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主動性、合作意識、創新能力等等。教師評價收集學生信息的方法多種多樣,觀察、問卷、測驗、座談等。在評價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學生本身的水平和能力上有所差異,在對學生之間橫向比較的同時要更加關注學生本身的縱向變化。要細心的發現學生在原有能力基礎上的提高,善于發現學生的進步。因為獨立學院學生相對其他本科院校可能基礎較弱,一味橫向比較不符合學生實際水品。關注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幫助成長,促使其積累豐富經驗取得提高和進步才是教學的目的。任課教師可以隨時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即時評價,例如方案討論過程中各種設計觀點的提出;設計表達過程中一點的進步等等。教師在整個設計課程教學中即是主角也是旁觀者,扮演多重角色。老師的評價應該盡量做到客觀、全面、高屋建瓴,最好能夠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評給與補充。、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學生評價相互結合,使形成性評價更加科學準確。這樣有助于教師檢驗學生是否能完成任務,也能反思自己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隨時調整教學手段和計劃。重要的是,要對評價做好評價記錄,記錄學生變化過程,也可以轉交下學期任課教師,體現形成性評價的動態發展性。
三、形成性評價在獨立學院藝術設計課程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
形成性評價在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參與實踐的許多老師遇到了一些問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和學生對自己的評價由于起點和標準不同,評價有時會有所不同;教師由于主觀原因在對于學生評價的過程中難免有人為因素在評價結果中,導致形成性評價的科學性沒有得到保證;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以激勵為主,側重對學生點滴進步的鼓勵,長時間學生可能會對自己的不足沒有充分關注;評價活動會占用課內時間,教師若想評價所有學生要做表格記錄,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形成性評價在實施過程中,參與其中的教師會感覺到,參與形成性評價的學生會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因為在教學中學生參與的環節增加了,學生有了交互學習的機會。結語形成性評價在獨立學院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實踐,我們還應該堅持,堅持使用正確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能幫助學生認識的優劣勢也能幫助教師了解自己教學效果,不斷的改進教學手段,對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作者:李曄凌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