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 要: 生態環境是旅游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根本,若把握好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持續不斷地為當地帶來經濟收入。但當前許多景區為了獲得更多經濟效益,其載客量常常超出環境最大容納量,延緩了環境的自我修復效率。應當充分考慮到景區的環境承載力以及自然環境對旅游經濟的約束作用,提高旅游行業從業者的環境保護意識,對旅游產業的生態預警機制以及生態補償機制及時的加以完善,從而促進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 旅游經濟; 生態環境保護; 可持續協調發展
前言
近年來 ,伴隨著中國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化層面的追求也越來越高,中國旅游行業也隨著發展的越來越好。中國旅游業從最初的起步階段,經歷了成長階段、拓展階段,到現在已經進入了綜合發展時期。[1 - 2]當前,中國仍存在不少地區尚未脫離貧困,這些地區或在大山深處,或在高原地帶,難以發展常規型實體產業,實際經濟提升困難。而旅游行業的蓬勃發展,無疑為這些貧困地區帶來了極好的脫貧機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依賴旅游經濟的地區而言,應當在進行旅游開發的同時提升地區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并做好促進環境保護和修復的工作、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實現旅游經濟的長久穩定的發展,對幫助當地居民實現安居樂業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3]
1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聯性分析
旅游產業的發展對生態環境既具有促進作用又具有抑制作用。生態經濟區有著優美的風光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穩定的基礎。然而旅游業的發展對于生態地區的影響,則包括了正反兩個方面。旅游業的發展對于生態環境的積極影響在于,旅游業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收入,能夠為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修復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技術支持以及管理支持等; 而旅游產業對于生態環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則在于,若一昧發展旅游經濟,使得生態系統超負荷運轉,便會對生態環境帶來破壞,因此,旅游經濟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是雙面的。[4]旅游經濟對生態系統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旅游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支持,能夠增加地方政府對生態系統的保護投入,從而提升生態環境的清潔和治理,提升由于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補償,進而提升生態環境的質量; 其次,發展旅游經濟,能夠讓當地居民更好的認識到地區經濟的發展有賴于生態環境,作為與其利益相關的一份子,不論是當地政府,還是旅游從業者,還是當地居民,都能意識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身的經濟來源,從而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進一步的發揮生態系統所具備的教育功能,引導人們自發的熱愛環境,保護環境。[5]而旅游產業對生態系統的抑制作用同樣涵蓋兩個方面。首先是發展旅游經濟,可能會帶來對生態系統平衡的破壞。由于旅游產業所帶來大量的人類活動以及社會活動,便極有可能妨礙自然生態系統原本的代謝循環,從而破壞生態環境內的土壤結構、動植物資源的正常生長等,進而改變生態環境內部的資源種類以及數量。[6 - 7]其次,旅游產業的過度發展,可能會加劇人類與環境之間潛在的矛盾。旅游從業者以及地方政府部門,可能會由于利益方面的驅動,盲目追求景區載客量,忽視環境的自凈能力,從而使得人與自然環境間的矛盾惡化。
2 確保旅游經濟與 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策略
2.1 對生態環境以及旅游經濟間的協調性加以測定
為更好更科學的對地區適合何種程度的旅游經濟發展加以衡量,可以在推出旅游經濟政策前以及過程中對生態環境與旅游經濟間的協調性加以測定,并根據測定結果及時的對旅游產業政策加以調整。具體的測定流程如下。
2.1.1 對數據以及指標進行選取。將數值越大對生態系統越有利的指標定為正向指標,將數值越大對生態系統越不利的指標定為逆向指標: 其中: Vij: 系統中第 i 項,第 j 項指標的標準值;max( Vij) ,min( Vij) 分表表示系統中第 i 項,第 j項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2.1.2 構建指標體系。在確定指標后,基于當地的旅游經濟狀況以及與生態體系的關聯性、互動性,建立有利于生態系統與旅游經濟協調發展的綜合指標體系,具體見表 1~ 表 2。
2.1.3 建立綜合評價模型。對所要規劃的目標地區的各項指標進行加權求和后,利用如下模型對當地的旅游產業以及生態環境指標進行綜合評估: 其中: f旅: 當地的旅游產業綜合評價;f生: 為當地的生態環境綜合評價;w旅j: 旅游經濟指標權重;w生j: 生態環境指標權重;v旅j: 旅游經濟指標標準值;v生j: 生態環境指標標準值。
2.1.4 建立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模型。在得到有關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綜合評價后,將二者加以關聯,進一步得到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模型: 其中,C 為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之間的耦合度,0 ≤ C ≤ 1,C 越接近 1,表示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之間耦合度越高; 反之 C 越接近 0,則說明該地區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之間耦合度越低。若要進一步對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水平的高低進行測定,則需要通過對生態環境協調度( D) 進行計算,具體模型如下: 其中,α,β 為待定系數,α + β = 1,α 與 β 的取值取決于在該地區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占比。在對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度( D) 進行測算以后,可以對照協調發展度劃分標準,來對當地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情況加以判斷。具體標準見表 3。
2.2 結合當地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環保策略
2.2.1 加快創新型旅游業發展。報告中指出,中國目前經濟的發展中存在著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等弊端,應以高質量高效率的經濟發展作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目標。為確保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經濟發展,以旅游產業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地區,必然不可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高額的經濟效益。因此,在結合地區自身當下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度情況后,各地應當以創新型旅游產業為主,充分發揮自身長處與特色,加快轉變自身旅游經濟的發展方式,加強對創新理念的把握,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使得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能夠各得其所,各自發揮出其最大的效用,帶動自身乃至周邊地區的經濟,從而建立多元化的經濟生態。
2.2.2 強化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緊密協調合作。目前,許多城市存在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度不足的情況,這也正是文章的研究意義所在。旅游城市應當進一步協調相關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并以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這一概念作為指導,做到環境保護與旅游資源利用的充分結合,一方面深入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方針,另一方面打造別具一格的特色旅游經濟[8]。具有天然優美風光的地區,往往適合鄉村旅游業發展,因此各地區政府應當在發揮鄉村旅游長處的同時,保障自然環境、農業環境的安全,力求實現社會、經濟、自然效益的多贏。
2.2.3 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態環保意識。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以生態循環經濟作為基礎的。而在此環境中,居民的素質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旅游經濟的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讓整個社會都懷有環境保護理念,讓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思想根植心中,才能從根本上起到保護生態環境與旅游經濟協調發展的作用。旅游產業的整體水平與經濟效益才能得到相應的提高。因此,為了實現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首先應當幫助居民樹立新型生態保護價值觀與可持續發展觀,加強對居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與塑造。優秀的生態景區的建設需要依賴廣大群眾的廣泛參與,也需要當地政府部門、環保部門的監督與協助。一方面,旅游從業者作為旅游產業的主要參與者與人力,是最需要率先學習旅游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與具體操作方法的群體。旅游從業者應當在經營活動中秉持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在追求旅游經濟效益的同時做到綠色開發,將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縮減到最小。另一方面,政府應當加強對旅游產業的監督,加強生態景區的環保宣傳教育,并出臺與之相匹配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于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效益的旅游企業不應包庇姑息,起到監督作用,促進旅游產業的良性發展。
2.2.4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旅游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是實現循環再利用,因此不論是從保護環境的角度而言,還是從長久的經濟收益的角度而言,加強自然景區的環境凈化基礎設施建設,都是有利于發展旅游產業的地區的長久發展的。旅游城市應當加強對環保科技技術的重視,增加對環保行業科技人才的引進,加強對污染處理、廢物利用以及生態環境再生、養護等方面技術的研發與投入,力爭實現生態經濟的高利用、低能耗,對景區的污染物排放進行及時的處理和環境凈化。
3 結語
環境保護工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而旅游經濟的發展更是許多城市和地區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重要策略。但是不可忽略的是,盡管旅游經濟能夠為中國許多欠發達地區帶來諸多經濟效益,但過度的商業開發對地區發展而言如同涸澤而漁,難以為群眾帶來長久穩定的利益。一旦環境資源被徹底消耗殆盡,當地人民后續的生存發展問題將難以解決。在保障經濟發展、居民安居樂業的同時維護生態環境的平衡與穩定是持久戰,我們應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力爭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局面。
作者:邢淑蘭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 會計與金融學院,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