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小麥赤霉病流行特點及防治對策范文

小麥赤霉病流行特點及防治對策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麥赤霉病流行特點及防治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小麥赤霉病流行特點及防治對策

摘要:2010年以來,小麥赤霉病在安徽桐城呈現重發頻率上升、稻茬麥發病普遍較重的特點。分析其原因為種植制度調整、菌源量增加及氣象條件適宜。據此,提出控制田間濕度、選用抗病品種、翻耕滅茬等農業措施與科學用藥相結合的防控策略,綜合防控小麥赤霉病。

關鍵詞:小麥赤霉病;種植制度;流行頻率;防治對策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小麥年均種植面積約0.7萬hm2。2010年前,以小農戶于丘陵崗地旱作分散種植為主,隨著近年土地流轉、新型經營主體迅速發展,小麥種植制度逐步調整為水稻-小麥輪作,水田種植面積迅速增加,約占種植總面積的80%。小麥赤霉病是該市小麥上的主要病害,常年偏重發生,近年來流行程度加重,成為制約當地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筆者利用桐城市植保站多年系統資料,分析近年小麥赤霉病流行特點及重發原因,并據此提出防治對策

1發生特點

1.1流行頻率提高

據桐城市植保站系統調查,1995—2017年桐城市小麥赤霉病防治后平均病穗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8.9%和3.71,平均發生級別為3.1級,其中3級中等以上發生年份14年,占60.9%,小麥赤霉病流行頻率總體較高。統計近23年、近15年、近10年和近5年桐城市小麥赤霉病5級大發生頻率,分別為30.4%、40%、50%和60%,大發生頻率呈上升趨勢。1995—2009年15年中5級發生出現2次,大發生流行頻率13.3%;2010—2017年,5級發生出現5次,大發生流行頻率62.5%,表明2010年種植制度調整后,5級發生頻率提高近4倍。

1.2稻茬麥發病較重

2008年前本市幾乎無稻茬種植小麥,2008—2010年,陸續調整為稻茬和甘薯或棉花茬同時種植,以稻茬為主,至2010年后稻茬麥種植占多數。從表2可知,稻茬麥赤霉病普遍發生較重,2008—2017年稻茬麥年均病穗率、病指分別為11.83%、5.45,而1995—2017年旱茬麥年均病穗率、病指分別為7.83%、3.06,稻茬麥年均病穗率、病指是旱茬麥的1.51倍、1.78倍。

2主要原因

2.1種植制度調整與栽培因素變化

2010年后小麥種植制度由過去旱作分散種植調整為水稻-小麥輪作,目前占播種總面積的87%。種植制度調整后,種植大戶受前茬水稻收割期和播種期間不利天氣影響,小麥播種期多在11月中旬以后,比旱茬種植推遲20d以上。同時,因播期推遲,播種量相應增加,小麥生長后期田間郁閉,通風透光差,遲播小麥在翌年4月中旬后抽穗,期間溫度較高,有利赤霉菌侵染和病情發展。桐城市水稻土壤以潛育型的沙泥田和馬肝泥田為主,地下水位高,土壤濕度大,易誘發和加重赤霉病等病情。此外,大戶種植面積過大,管理粗放,整地不平,開溝過淺,排水不及時,造成小麥漬害嚴重、抗病性下降。

2.2菌源量增加

根據桐城市植保站系統調查,2010年來稻樁帶菌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圖1)。2003—2010年枝帶菌率平均為1.12%,2011—2017年枝帶菌率為平均為7.16%。2010年以來小麥種植面積急劇上升,小麥赤霉病發生面積同步增加,田間菌源累積量大。同時,免耕、秸稈還田面積逐年增加,造成田間殘留菌量較多。

2.3氣象條件

有利小麥抽穗揚花至灌漿前期雨日數直接影響該病情是否流行和發生輕重。種植制度調整后小麥赤霉病重發的2010、2012、2014、2015和2016年,4月中、下旬小麥揚花灌漿期平均雨日數為10d,高于常年均值7.9d;平均日照時數為72.8h,低于常年均值105.9h,陰雨、寡照的氣象條件有利于赤霉病發生流行。

3防控技術

3.1農業防治

①因地制宜,控制田間濕度。盡量選擇地勢高、春季排水通暢的田塊種植;對于部分低洼、地下水位高、春季不易排水的田塊,要在秋冬季播種時開好三溝,入春后及時清理、疏通三溝,確保雨后無積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間濕度。②翻耕滅茬。近年秸稈禁燒,秸稈還田量大,對水稻茬種植小麥,可用圓盤犁或鏵犁翻耕,將秸稈翻入耕作層中再旋耕后播種,減少田間菌源量,提高播種質量和出苗、成苗率。③選用抗病品種。選用適合當地大面積栽培、生產中抗性表現較強的春性小麥品種,如蘇麥188、寧麥13、揚麥20、寧麥16。④適期適量播種。本市10月20日至11月20日為適宜播種期,播期過早會造成冬前旺長甚至拔節,播期過遲易造成冬前生長不足。根據土壤肥力和大田耕整質量一般用種量10~12.5kg/667m2,避免播種量過大造成小麥生長后期田間郁閉。⑤平衡施肥,增強寄主抗病性。施足基肥,因苗追施苗肥,重施拔節肥。

3.2科學用藥

①掌握防治適期。2015年,分別在小麥始穗期、抽穗50%、齊穗期、揚花10%、揚花100%時對當地的主推藥劑25%氰烯菌酯懸浮劑開展藥效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齊穗后至揚花期用藥,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為67.3%~76.5%,有較好的防控效果。生產中,可在小麥揚花10%至揚花期結束前主動用藥;抽穗后如天氣預報有降雨,則需在雨前用藥。②選用適宜藥劑。選擇滲透性、耐雨水沖刷性和持效性較好的農藥,當地防治實踐中,使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150g/667m2、80%多菌靈可濕粉劑100g/667m2、25%氰烯菌酯100g/667m2+80%多菌靈可濕粉劑50g/667m2均對赤霉病有較好的防效。防治時可添加增效助劑,以提高防治效果。③掌握科學的用藥方法。噴藥時要重點對準小麥穗部細霧均勻噴施,施藥后如遇雨,則需雨后補噴。

參考文獻

[1]陳云,王建強,楊榮明,等.小麥赤霉病發生危害形勢及防控對策[J].植物保護,2017,43(5):11-17.

[2]鐘雪明,王曄青,朱金良.嘉興市小麥赤霉病發生特點及原因分析[J].中國植保導刊,2017,37(4):41-44.

[3]于湧鑫,杜國防,倪運東,等.淮安市洪澤區小麥赤霉病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7(6):116-118.

[4]曾娟,姜玉英.2012年我國小麥赤霉病暴發原因分析及持續監控與治理對策[J].中國植保導刊,2013,33(4):38-41.

作者:方海維 單位:安徽省桐城市種植業管理局

精品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啊~嗯~轻点~啊~用力村妇| 国产精品麻豆免费版|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性中国videossex古装片|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榴莲视频app色版|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播放| 白嫩奶水的乳奴| 啊公交车坐最后一排被c视频| 香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网站|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 大香煮伊在2020久| 一级毛片不收费| 打开腿给医生检查黄文|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网站| 欧美www网站|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在线播放| 爱福利极品盛宴| 免费看少妇作爱视频| 美雪艾莉丝番号|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黄色网址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我在线观看| 与子乱勾搭对白在线观看| 手机看片一区二区| 久久不射电影院| 日本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 |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欧美交a欧美精品喷水|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丫| 欧美成人天天综合在线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