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黃板懸掛對平菇眼蕈蚊誘殺效果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植保導刊》2016年第四期
摘要:
黃板誘殺是防治菇蚊蠅的常見措施。為探索平菇(Pleurotusostreatus)菇房中,黃板懸掛位置與高度對眼蕈蚊(sciaridflies)成蟲誘殺效果的影響,本試驗選取日光溫室型平菇菇房,在成蟲盛發期,先后設置雙風口和單風口兩種通風模式,調查了棚室內北、中、南3個方位及其1、1.5、2、2.5m等不同懸掛高度的黃板誘殺眼蕈蚊的數量,并分析了誘蟲數量與懸掛位置的照度值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開雙風口時,黃板懸掛在棚南側2.0m處時誘殺效果最佳;在只開腰風口時,最佳位置為北側高度為1m處。回歸分析表明,誘蟲數量與照度值之間的線性相關不顯著。
關鍵詞:
黃板誘殺效果;平菇;眼蕈蚊
菇蚊蠅是菇農對雙翅目害蟲成蟲的俗稱,屬于食用菌生產中的重要害蟲,主要以幼蟲為害。幼蟲取食菌絲或原基,或鉆蛀幼嫩子實體,可形成退菌、原基消失或子實體孔洞等諸多危害。成蟲可傳播螨、線蟲、真菌、細菌等有害生物,造成病蟲害的蔓延,形成間接危害[1-2]。菇蚊蠅一般可造成15%~30%的產量損失,嚴重時損失可達50%以上,甚至絕產。菇蚊蠅種類眾多,但以蚊類害蟲為主。其中,眼蕈蚊(sciaridflies)在食用菌生產中屬于常見易發種類[3],其腐生性強,成蟲產卵于培養料或子實體上,孵化的幼蟲即可取食菌絲體和子實體。由于眼蕈蚊隱蔽在食用菌培養料內為害,個體小、適生能力強、繁殖速度快,待發現為害癥狀時再進行防治不但效果差,還易造成藥害和農藥殘留超標,因此,生產中對高效、安全的物理防控技術越來越重視。黃板誘殺技術利用昆蟲對特定色譜的趨性進行誘殺,具有操作簡便、效果明顯、實用性強等特點。當前食用菌生產中黃板使用多參照蔬菜大棚內的懸掛方法,缺少針對菇房生產環境和害蟲發生特點的具體技術。由于食用菌和普通綠色作物在生長環境、栽培模式、害蟲種類與習性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有必要對食用菌生產中黃板的使用技術進行研究。筆者在北京平菇(Pleurotusostreatus)生產基地,選取不同安置位置與懸掛高度對黃板誘殺眼蕈蚊成蟲的效果進行比較試驗,期望明確最佳的位置和高度,為生產應用提供技術參考,更高效地發揮黃板的誘殺作用。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及環境試驗地點為北京市順義區楊鎮后王會村平菇生產基地的日光溫室菇房,長53m,內跨寬8m。食用菌為平菇,品種為平菇99。垛式栽培,菌墻南北向,菌垛高度約為75cm,全棚共54垛。試驗于2015年4月進行,處于出菇后期。
1.2材料誘蟲黃板:規格25cm×30cm,帶網格,每格面積為5cm×5cm,生產廠家為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照度計:品牌為CEM,型號:DT8808。
1.3試驗設計為了對比風口數量對誘集數量產生的影響,本次試驗共設置雙風口(同時打開腰風口和頂風口)和單風口(僅打開腰風口)兩種試驗環境條件。在棚內南北方向上設北、中、南3個位置處理。綜合考慮菌垛高度、日光溫室棚高及棚內安裝的噴灌水管布局等因素,在北面位置設4個高度,分別為1、1.5、2、2.5m;中、南兩個位置各設3個高度,分別為1、1.5、2m。黃板高度均為黃板底邊距地面的高度,各高度處理均重復4次,不同重復地點間距約13m,黃板平行于菌墻懸掛。
1.4調查方法每天11:00更換新黃板,舊黃板取下后用保鮮膜覆蓋并標記。每塊板雙面各5點(對角線)調查取樣(每點取2個小格,每格面積:5cm×5cm),分別記錄誘蟲數量;雙風口試驗連續調查記錄8d,單風口試驗調查記錄7d。每天12:00測量并記錄黃板雙面的照度值,雙風口試驗連續調查記錄8d,單風口試驗調查記錄7d。
1.5數據分析利用SPSS16.0進行單因素方差、雙因素方差與線性回歸分析,在excel2003中完成作圖。
2結果與分析
2.1位置與高度對誘蟲數量的影響雙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菇房開雙風口時,位置(df=2,F=42.91,P<0.01)和高度(df=3,F=4.90,P=0.002<0.01)對誘蟲數量均有顯著影響,但二者不存在交互作用(df=4,F=0.81,P=0.52>0.01)。同一高度下,不同位置上的誘蟲數量存在顯著差異,且均以南側誘蟲數量最多(圖1)。在同一位置時,北側(df=127,F=2.97,P=0.035)和中間位置(df=95,F=3.44,P=0.036)上不同高度之間的誘蟲數量存在差異顯著,南側差異不顯著(df=95,F=2.04,P=0.135),不同位置均以高度2m處誘蟲數量最多。單風口時,位置(df=2,F=9.92,P<0.01)和高度(df=3,F=4.64,P=0.003<0.01)也對誘蟲數量具有顯著影響,且二者不存在交互作用(df=4,F=1.39,ZC=0.24>0.05)。同一高度時,北側誘蟲數量較多。除高度為2m不同位置的誘蟲數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之外,其余高度不同位置的誘蟲數量間差異不顯著(圖2)。同一位置,高度1m處誘蟲數量最多,北側不同高度之間的誘蟲數量差異不顯著(df=111,F=0.127,P=0.944),但中部(df=83,F=5.03,P=0.009),和南側(df=83,F=5.31,P=0.007)不同高度之間的誘蟲數量存在極顯著差異。
2.2誘蟲數量與照度值之間的關系試驗期間,照度值最高為12652.5Lx,最低為4.69Lx,相應誘蟲量分別為327頭和148頭。照度值最高是最低的2697倍,而蟲量僅為2.21倍。回歸分析表明,誘蟲數量與照度值之間的線性相關不顯著(圖3)。
3討論
黃板誘蟲數量受到懸掛位置、高度和環境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4-5]。菇房中懸掛黃板隨意性很強,多數生產者僅考慮操作是否方便,而不考慮懸掛位置與高度對誘蟲數量的影響。食用菌大多在弱光或黑暗條件下生長,生產平菇的日光溫室通過打開風口進行通風透光。在京郊平菇生產中較常見的是僅打開腰風口,或者同時打開腰風口和頂風口。不同的放風模式形成的棚內光線強弱不同可能會影響其中懸掛黃板的誘蟲效果。本試驗結果顯示,不同風口數量的溫室內懸掛位置與高度對黃板誘蟲效果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在腰風口和頂風口同時打開的日光溫室中,在棚內南側高度2m處的誘集效果最佳,在僅打開腰風口的日光溫室中,最佳位置是棚內北側高度1m處。根據研究結果,為了提高誘蟲效果,雙風口溫室可以將黃板懸掛在南側,高度2m為宜,單風口時,可選擇北側1m以上位置。通過分析照度值與誘蟲數量之間的關系,發現誘蟲數量與照度值之間的線性相關不顯著。在北側,不同日期的誘蟲數量隨著照度值增加而明顯增加,但是在中部和南部變化趨勢不明顯,有時甚至出現高度值增加而誘蟲數量下降的現象。因此推測,菇房中黃板的誘蟲數量,可能受到氣溫、風力、光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今后,需進一步研究這些因素對成蟲趨黃行為的影響,以期確定黃板的最佳使用技術。
本試驗進行時為4月,棚室內菇蚊蠅的優勢種群為眼蕈蚊科(Bradysiaimpatiens和Lycoriellaingenua為主,經江蘇省農科院蔬菜所曲紹軒鑒定)。在北京地區,進入夏季高溫期(7-8月)時,菇蚊蠅的優勢種群會更替為糞蚊(Coboldiasp.)。糞蚊成蟲飛翔能力較眼蕈蚊差,且有群聚成團的特性,棚室中黃板懸掛的最佳位置是否會有變化也需今后進一步開展試驗。
參考文獻
[1]何嘉,張陶,李正躍,等.我國食用菌害蟲研究現狀[J].中國食用菌,2004,24(1):21-24.
[2]羅佳,莊秋林.食用菌害蟲———眼蕈蚊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治[J].熱帶作物學報,2006,27(4):83-86.
[3]沈登榮,張宏瑞,張陶.我國食用菌眼蕈蚊的研究現狀[J].中國食用菌,2008,27(1):48-50.
[4]溫志強,邊廣,劉新銳,等.粘蟲色板防治菇蚊菇蠅的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1):239-243.
[5]趙永根,卞覺時,郁衛.黃板對棉田煙粉虱和非靶標昆蟲的誘殺作用[J].植物保護,2008,34(3):144-147.
作者:孔繁建 張智 謝愛婷 吳曉晨 師迎春 崔麗娥 單位:北京市順義區蔬菜生產技術服務中心 北京市植物保護站 北京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