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麥銹病的發(fā)生特點與防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小麥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種植產量僅次于玉米和水稻,在農業(yè)產業(yè)中占據主導地位。由于我國屬于人口大國,為了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小麥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從而易導致一些病害的發(fā)生。小麥銹病屬于常見病害,能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因此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基于此,分析小麥銹病的發(fā)生特點,簡要闡述其防治策略。
[關鍵詞]小麥銹病;發(fā)生規(guī)律;防治措施
小麥銹病具有危害性強和發(fā)生面積廣等特點,不但能危害小麥的健康生長,而且還能嚴重影響小麥的種植產量。小麥銹病屬于真菌病害,包括桿銹病、葉銹病和分條銹病等3種病害。其中,最為普遍發(fā)生的便是葉銹病,具有較嚴重的危害。農戶在防治期間,除了要嚴密監(jiān)測小麥銹病發(fā)生信息外,科學化種植和藥劑防治的實施也是尤為重要的。
1小麥銹病特征
小麥銹病包括桿銹病、葉銹病和分條銹病3種,這三種銹病所具備的特征存在相同處和不同處。
1.1相同處
葉桿、葉鞘和葉片在發(fā)病初期出現褪綠黃斑,隨后形成粉瘡,顏色為鐵銹色,即夏孢子堆,而到后期階段產生瘡斑,顏色為黑色,即冬孢子堆。若植株嚴重受害,則會導致大量失水現象發(fā)生,減弱光合作用,籽粒癟小,灌漿受影響,葉片出現早衰現象,從而產生嚴重減產現象。
1.2不同處
稈銹呈大褐斑,葉銹亂,條銹以行為主。葉銹病和條銹病的主要危害對象是葉片,葉銹病的中等大小夏孢子堆,顏色為黃褐色,形狀近圓形,無顯著表皮破裂,散生不規(guī)則;條銹病的小夏孢子堆,顏色為鮮黃色,形狀呈橢圓形,無顯著表皮破裂,在葉片上以虛線狀排列。而桿銹病的主要危害對象則是葉鞘與莖稈,大夏孢子堆,顏色為深褐色,形狀呈長橢圓形,常愈合成大斑,散亂排列,周圍表皮翻卷破裂。
2小麥銹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
條銹病病菌高溫不耐受,在小麥生長到后期階段,會隨著氣流到高寒地區(qū),在晚熟的冬麥與春麥的自生麥上越夏,隨著氣流待秋季時傳回。桿銹病病菌對夏季高溫耐受,繁殖越夏可在自生麥苗上進行。葉銹病病菌具有較廣的室溫范圍,越夏在自生麥苗上進行,秋季小麥播種出苗后侵入并越冬,危害盛期是春季階段。由于小麥銹病的病害類型多樣化,因此病菌侵入最適溫度也各不相同,如葉銹病侵入最適溫度是15~22℃,桿銹病侵入最適溫度是18~25℃,條銹病侵入最適溫度是9~16℃。夏季通常以多雨低溫為主,因此有利于越夏;秋冬季溫度相對較高,因此有利于冬季越冬與秋季繁殖;一般因春季3—5月比較溫暖,而且存在多露和多雨現象,易使銹病的發(fā)生率增加。若麥田小氣候濕度相對較大,貪青晚熟,植株幼嫩茂密,實施氮肥過遲和過多等,易導致病菌的危害增大。
3防治小麥銹病的方法
由于銹病能嚴重影響小麥的生產質量,因此,為了能提高種植產量,綜合防治工作的實施尤為重要,不但需要對病蟲害的發(fā)生信息予以嚴密監(jiān)測,而且還能使蟲害的風險降低。此外,當地政府可鼓勵農戶科學種植,做好宣傳小麥銹病的防治工作,這樣能使防治病蟲害技術得到提高。
3.1嚴密監(jiān)測
對小麥銹病信息進行嚴密監(jiān)測,是避免病蟲害傳播擴大的主要基礎。通過分析近幾年小麥銹病的發(fā)生特點,農戶可進入田間進行深入調查,對相關信息資料予以收集,將預防病蟲害工作提前做好,而且還要與周邊地區(qū)考察和當地雨水氣候等因素相結合,有助于小麥順利種植。若蟲害的發(fā)生趨勢較為嚴重,應立即向農業(yè)技術人員匯報,由專業(yè)人士制定解決方案,并積極開展防治工作。
3.2種植科學化
對小麥銹病發(fā)生信息嚴密監(jiān)測的過程中,采取科學化種植也是非常重要的,能使蟲害的發(fā)生情況明顯下降。由于小麥品種的多樣化,使得抗病能力程度也各不相同。如西科276、綿陽30和大頭黃等,均屬于高感品種;如黔麥16、黔麥15和西科2號等,其抗病能力都相對較強。因此,在小麥種植期間,對種植品種科學更換,布局合理化,適期播種。針對麥苗易發(fā)病區(qū)域,應當防止早播;及時消滅自生麥苗,降低越夏菌源。中耕要及時,用拖拉機在秋作時深翻地,消滅麥田中自生麥苗;與漚綠肥相結合,鏟除路旁和地邊的自生麥苗;將耕翻次數增加,消滅歇茬地內自生麥苗;澆水施肥,推薦實施漚制的腐熟或者堆肥的有機肥,避免偏施氮肥,鉀磷肥增施;在后期階段,可把尿液素0.5%噴在旗葉上防病。
3.3藥劑防治
3.3.1藥劑包衣或者拌種。粉銹寧20%根據種子量的0.2%進行拌種,同時可用立克秀2%根據種子量的0.15%進行包衣或者拌種,前者伴后6~8h實施播種,避免藥害。
3.3.2大田噴藥。當桿銹病病稈率為1%~5%,葉銹病病葉率為5%~10%,條銹病病葉率為1%~2%時,農戶可在750kg水中加入450~600mL丙環(huán)唑乳油25%,或者600g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5%,或者750mL粉銹寧乳油20%,按照噴霧的方式噴灑1hm2小麥,若小麥銹病較為嚴重,可在10~15d后進行二次噴灑。
3.4加強宣傳教育工作
通過聘請專業(yè)人士進行一對一服務指導,或者對農戶實施病蟲害防治教育培訓工作,如病蟲害的防治、播種品種的選擇及土地肥力的培育等,加深農戶對有關種植及防治病害技術的掌握,不但能減少小麥銹病的發(fā)生,而且還有利于小麥生長,使種植產量有所提高。
4結語
小麥作為我國主要的農作物,對小麥銹病予以積極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在種植過程中,選取抗病能力強的小麥品種,加強科學化種植,以及藥劑防治工作的實施等,均能降低小麥銹病的發(fā)生,從而提高小麥種植產量,促進我國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杜松山.小麥銹病的發(fā)生特點及防治[J].種業(yè)導刊,2014(9):25.
[2]鄭強.小麥條銹病發(fā)生特點及防治辦法[J].農技服務,2016(2):99.
[3]梁才.射洪縣小麥條銹病發(fā)生特點及防治對策[J].四川農業(yè)科技,2014(9):37-38.
作者:蔡容 單位:儀隴縣雙慶鄉(xiāng)農業(yè)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