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熊貓文化推廣途徑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獸類學報》2018年第1期
摘要:我國文化內涵豐富,影響深遠,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程度卻與目前的經濟實力不相匹配。日本雖然在文化底蘊上遜于我國,但卻在對外文化輸出上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尤其是近幾年頗受歡迎的熊本熊,大有超過我國國寶大熊貓的趨勢。本文旨在通過對熊本熊成功原因的分析研究,來探究我國大熊貓文化的推廣途徑。
關鍵詞:文化傳播;日本;熊本熊;大熊貓
1引言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大國,擁有著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內涵豐富,影響深遠,對世界文化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程度卻與我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不相匹配,我國文化“走出去”也面臨一系列的問題。與我國相比,日本雖然在文化底蘊上遜于我國,但卻在對外文化輸出上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尤其是近年來在中國頗受歡迎的熊本熊,大有超過我國國寶大熊貓的趨勢。這一點是值得深思的。我們需要探究其中的深層原因,來向全世界進一步推廣我國大熊貓的形象,促進我國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2日本熊本熊效應與原因
熊本熊是日本熊本縣的官方吉祥物,它以可愛而又呆萌的形象深受大眾喜愛,讓以農業經濟為主導并且沒有比較豐富的旅游資源的熊本縣一舉成為日本的旅游熱門地,用兩年的時間為經濟低迷的熊本縣帶了12億美元的經濟效益。根據日本調研機構RJC的形象代言人排名顯示,2013年熊本熊在形象認知、傳播力等中和評分排名中位居榜首。究其成功的原因,可以發現以下幾點:首先,熊本熊的形象設計與定位很正確。好的吉祥物應該具有惹人喜愛、高辨識度和強拓展性特征。熊本熊以其全身絨毛的外形、可愛呆萌的神態、黑白兩色的配色和標志性的腮紅,令人過目難忘。其次,熊本熊的推廣和營銷很成功。采用了品牌營銷策略和全方位的社交媒體滲透策略。在推特和臉書等社交媒體上注冊了官方賬號,及時更新各類動態,擴大自身的影響力,收獲了大批粉絲。在中國,新浪微博和各類表情包是熊本熊推廣的主要陣地。積極開展巡回演出活動,加強線下交流,沖破了“次元”的限制,這不僅加強了與受眾之間的聯系,也保持了熊本熊自身的熱度。最后,熊本熊的版權策略與眾不同。采用了形象授權申請制,只要證明商品有助于對熊本熊的宣傳,或者是使用來自熊本縣的農業原料,并通過了熊本縣廳的審核,就可以免費使用熊本熊的形象。雖然這一策略會影響版權費的收取,但從熊本縣的整體來看,無疑是很明智的舉措。通過這種版權策略,不僅激發了商業組織的熱情,也促進了熊本熊的宣傳與推廣。
3我國大熊貓文化現狀與問題
大熊貓不僅是我國的國寶,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它承載著傳統的中國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黑白兩色是中國文化的象征,從黑白交融的陰陽太極圖、黑白布陣的圍棋、再到黑白點染的中國水墨等等,無一不代表了中國傳統的陰陽哲學,蘊含著宇宙最豐富的意趣。[3]同時,大熊貓體態肥碩雍容,形象平和忠厚,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和”的理念。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選擇了大熊貓的形象,設計了吉祥物福娃“晶晶”。大熊貓在我國的對外交往史上也是以和平交流使者的形象出現的。據日本的《皇家年鑒》記載,公元658年10月22日,武則天將一對活體白熊(大熊貓)和70張皮作為國禮,送給日本天武天皇。1961年,大熊貓的形象被選為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標志。20世紀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大熊貓借出給美國和日本的動物園,被視為是新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初次文化交流,是當時中國外交的重要環節。但大熊貓作為我國對外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大熊貓資源分散,整合效益不強,各地推廣力度互不相同,有些地區對大熊貓的發展重視程度不夠,這些導致了各地對大熊貓的對外宣傳形象的不統一,影響了大熊貓形象的進一步推廣。其次,缺乏大熊貓文化品牌和文化產品,對大熊貓文化的挖掘和發展程度不夠。最后,大熊貓文化的傳播渠道較為傳統,主要還是由傳統媒體帶動,在如今的現代化傳播手段的大環境下,顯得有些單薄。
4推廣大熊貓文化的對策
4.1進行資源整合,統籌協調
大熊貓文化產業發展整合大熊貓資源,統一大熊貓文化發展和對外宣傳的整體形象。目前我國大熊貓文化產業相關的企業數量較少,可以由政府牽頭,聯合各相關部門,加大資金支持和推廣力度,成立大熊貓品牌文化發展小組,統籌協調大熊貓文化產業的發展。
4.2利用市場機制,推動大熊貓文化資源的開發運用
市場化打造大熊貓文化品牌,確立“大熊貓文化產業鏈”,不斷推出有創意的文化產品,推動大熊貓文化品牌產業化。同時要瞄準國際市場,把“走出去”變成推動大熊貓文化產業發展的突出拉動力,以此作為支柱性產業之一。
4.3建立現代傳播體系,開展各類宣傳活動
利用現代化的傳播手段,打造一個傳統媒體和現代媒體交織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體系。充分利用已有群眾基礎,在線上及時推送相關信息,保持活躍度,在線下積極開展各類宣傳活動,拉進大眾和大熊貓之間的距離。
參考文獻
[1]徐亦凡.日本吉祥物形象熊本熊走紅的動因分析[J].東南傳播,2016(3).
[2]李雪.吉祥物經濟:打造城市品牌建設的新思路——以日本熊本縣吉祥物“熊本熊”為例[J].青年記者,2017(9).
[3]蹇莉,王菲.傳播大熊貓文化提升四川形象的路徑初探[J].中華文化論壇,2013(7).
作者:楊騰紫;段克勤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