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山區縣林果業增收潛力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河北林業科技雜志》2015年第一期
結合山區8縣的林業資源稟賦及林果業發展現狀,挖掘其林果業增產增收潛力應秉持以下發展思路:以堅持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擴大森林資源為主線,以改善生態環境為根本,以建設省會綠色屏障、促進山區農民增收為目的,優化區域布局,發揮存量果樹資源優勢,轉變林果業發展方式,推進產業化進程,提高果品科技含量,提升林果產品附加值,努力實現全市人均收入7a翻一番的目標,跨入全國林果強市行列。
2促進山區縣林果業增收面臨的挑戰
(1)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有些村子的通村路凹凸不平、年久失修,有的仍未硬化;另外多數山區村林地水利灌溉設施不配套,靠降雨灌溉的林地面積比例較大。(2)林果技術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果樹優新品種的管理技術滯后,與品種自身特點不配套;基層林業技術推廣人員嚴重不足;經營者的技術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3)用于果樹上的投入偏少。多數山區縣財政緊張,縣級對現有果樹撫育管護和技術推廣的扶持資金瘳瘳無幾;另外,受自身經濟條件所限及種植面積較小因素影響,廣大退耕農戶在果樹管理上的資金投入也較少。(4)青壯年勞動力匱乏。在一些深山區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紛紛搬出大山,僅留下老弱病殘人口,形成“老人村”,他們的體力、知識等已跟不上新的社會形勢,只能勉強維持現狀,在貧困中徘徊,不具備規模經營果園、林地及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
3促進山區縣林果業增收的路徑
3.1繼續擴大果樹種植面積(1)適度發展大宗仁果類果樹如蘋果、梨等樹種的栽培面積,發揮山區的海拔與氣候條件優勢,以生產高檔綠色果品為栽培目標。(2)適當增加核果類、漿果類果樹如桃、杏、櫻桃、葡萄等樹種的種植面積,在布局上努力做到集中連片、產業化經營,部分果園從建設起即以觀光采摘園為打造目標。(3)繼續擴大干果類如核桃、大棗、板栗等兼用樹種的種植面積,使其成為山區大縣的主力樹種與主導產業,實現規模化種植、基地化發展。(4)將位于非重點生態區位且立地條件較好的部分生態林樹種改換為生態經濟兼用林樹種,提高林地的經濟收益。
3.2大力挖掘現有果樹的增產增收潛力(1)全面實施提質增效栽培技術,加快優良品種的改劣換優速度,推廣配方施肥、營養診斷、整形修剪、合理負載、病蟲無公害防治等系列適用技術,提高果品的科技含量和等級標準。(2)完善大中型果樹基地硬件設施的配套建設。通過向有關部門申請項目,爭取建設資金,進而加強道路與電力建設,機井、渠道、管道、蓄水池等水利設施的配套,改變山區多數林木依賴降雨灌溉的狀況。(3)在山區林果大村加強科技示范與培訓,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實行統一技術管理、統一病蟲防治、統一產品銷售,增強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話語權。
3.3繼續爭取實施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山區8縣是省會的生態屏障,多年來一直是國家與省級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在石家莊市實施的重點區域。實施重點林業生態工程是擴大山區縣林業資源總量、提高森林覆蓋率的核心途徑。(1)繼續爭取退耕還林工程、太行山綠化工程等重點林業工程項目的建設實施。8縣每年力爭承擔重點工程建設任務不低于0.4萬hm2,其中人工造林面積不低于0.2萬hm2,同時加大容器苗的應用力度,提高造林成效。(2)繼續實施滹沱河綠色長廊工程,所涉及的平山、靈壽、鹿泉山區3縣(市)在現有綠化成果的基礎上,完善或擴充防護林及經濟林建設,形成綠色長廊。(3)積極開展碳匯林業項目的試點工作,探索實施碳匯林業的體制機制,使其造林面積逐年增加。
3.4積極發展林下經濟(1)開拓林下種植模式。林木幼樹期,在樹下發展間作花生、豆類、紅薯等林糧模式,金銀花、丹參、草決明等林藥模式,苜蓿、三葉草等林草模式,園林綠化苗木、果樹苗木等林花、林苗模式;林木成齡期,在林下利用林蔭空間發展平菇、雙孢菇、金針菇等林菌模式。(2)擴大林下養殖規模。在成齡林地或山場,推廣林下圍欄放養柴雞、鴨、鵝等林禽模式,擴大養殖規模,增加市場廣受歡迎的綠色天然禽蛋的供應量,并創出品牌[2]。(3)適度發展林下餐飲業。在省會的近郊果園或林地,于林下經營具有濃郁農家風味的菜肴,以滿足市民飲食上返璞歸真的需求。
3.5有效延長林果產品的產業鏈(1)擴大冷藏能力建設。在優勢果品主產區,通過政策手段扶持林果專業合作社或大戶建設一定數量的冷藏庫,既可延長干鮮果品的市場供應時間,又可緩解產品滯銷時經營戶所遭受的損耗與經濟損失。(2)加大干果采后商品化處理規模,增加干果產后分選、清洗、烘干、包裝比例,基本滿足核桃、紅棗、板栗產區的商品化處理需求,改善產品的外觀品質。(3)提高果品深加工能力,擴大果品的深加工轉化總量,創新加工品內外包裝方式,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3.6做大做強生態旅游服務業(1)擴大山區縣生態旅游規模。引入民間資本,在植被豐茂、水源充沛的山區開發建設新的生態旅游景區;另外要精心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線路,提升景區軟硬件服務水平;還要在多種媒體上廣泛宣傳推介這些生態旅游景區,吸引更多的本地與外地游客慕名而來。(2)鼓勵開辦農家樂服務。在風景優美的特色山村、旅游景區必經地,鼓勵開辦農家樂、家庭旅館等服務業,要突出農家特色,利用農舍、果品、土特產及幽靜的田園風光,吸引城市游客“吃農家飯、品農家菜、住農家屋、購農家品、享農家樂”。(3)積極發展果園觀光采摘游。觀光采摘果園須具備自身特色,園內既要做到果樹的多樹種化和單一樹種的多品種化,還要點綴生態景觀樹種、時令作物、必要的園林小品,滿足游客以果品采摘、品嘗和農事體驗為主要目的游憩方式。
4促進山區縣林果業增收的保障措施
4.1編制可操作性較強的林果業增收規劃市、縣兩級政府要統籌編制可操作性較強的林果業增收中期規劃,明確發展目標、空間布局與建設重點。市級規劃在樹種布局上應細化到鄉鎮,縣級規劃要遵循市級規劃的框架,在樹種布局上應細化到村。規劃編制要具前瞻性、整體性和延續性,并與扶貧開發規劃、水利建設規劃、旅游發展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等相銜接,做到統籌兼顧,整體推進。
4.2提高果樹撫育管理及經營水平各級技術推廣部門向經營者普及推廣適用的栽培技術,同時引導農民加強樹下管理,改善土壤和樹體營養狀況。另外,注重科技手段和科技新成果的應用,積極推行果樹標準化生產,生產優質無公害果品,提高單位面積收益。在經營方式上,逐步由傳統經驗型向依托科技型、由粗放管理型向集約經營型、由低投入低產出型向高投入高效益型的方向轉變。
4.3探索創新造林綠化機制在經營機制上,引導果樹種植逐漸由零星分散型向規模集中型、由單純農民投資型向各類大戶注資型、由個體經營型向專業合作組織或股份合作型轉化,提高集約化經營和專業化管理的水平。鼓勵各類所有制成分主體投資林果業開發建設,在其承建、承包的林業工程建設質量達到合同規定的各項造林技術指標后,按時撥付林業工程建設的工程款或補助資金。
4.4加大各級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市、縣、鄉三級政府要制定針對性的優惠政策,安排專項補助資金,通過貸款貼息、項目補助、無償配套水利設施、定額獎勵等形式,扶持引導農民及其他各類社會主體開發荒山,投身林果業及生態旅游業建設,使政府資金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另外,市林業部門應繼續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年度造林大戶的評選活動,并以市政府名義授予牌匾,增強荒山開發造林者的信心。
4.5完善技術服務體系建設通過組織業務培訓、對標學習、參觀考察等形式,提高基層林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業務技能,達到開闊眼界,更新知識的目的。另外,實行技術人員包鄉、包村責任制,加強林果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通過樹立科技示范戶,以點帶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整體管理上水平。運用多種培訓形式對林果農開展林果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其技術素質。
作者:史會茹李梅張力栓單位:石家莊市果樹站石家莊市森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