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企業貸款風險控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外因: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雖然從總體上看,我國的經濟基本面依然較好。但是,在經歷了一個經濟高速增長期之后,我國經濟增速趨緩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同期增長7.4%,創下了自2009年以來的同季最低增速,我國經濟仍處于下行狀態中。從全球的經濟形勢來看,世界經濟下行的風險仍然持續存在。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4年1月份估計,按照購買力平價法GDP匯總,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3.0%,比上年放緩0.1個百分點;據世界銀行2014年1月份估計,按匯率法GDP匯總,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2.4%,比上年放緩0.1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外貿出口也出現了同比下降的情況。除了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中小企業還要面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高負稅等各種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工人權利意識的提高,工人在選擇企業時比以往會考慮更多,加之新一代的工人在觀念上和老一輩存在差異,不僅對薪酬有了更高的期待,而且對工作環境、福利保障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我國長江三角洲等地區一度出現了“用工荒”的現象,這一現象又倒逼企業增加工資薪酬以及附加在工資上的各類社保,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同時,為了控制通貨膨脹,我國貨幣政策不斷加大緊縮力度,由于銀行間資金面緊張引發波及全國的“錢荒”,銀行在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時更為審慎,融資難使得中小企業雪上加霜。受到以上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中小企業出現經營困難、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導致貸款風險的集中爆發,最終形成銀行的不良貸款。
2.內因:中小企業自身的局限性。在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多、分布廣,浙江省更是集中的省份。大量的中小企業的存在激發了經濟的活力,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也帶來了貸款風險的爆發。中小企業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我國的中小企業的進入門檻較低,大多數為白手起家,從家庭小作坊的模式開始發展,逐步壯大,很多中小企業仍然保持著家庭經營的模式,企業的規模較小。根據《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有所不同,以中小企業分布較多的零售業為例,中小微企業的標準為從業人員3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20000萬元以下。從規定中也可以看出,我國中小企業的規模并不大。此外,相較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我國中小企業的壽命較短,平均壽命不足3年。同時,從家庭小作坊發展而來的中小企業,生產技術較為簡單、產品的科技含量較低,大多數生產過程都是簡單的仿造,創新的驅動力不強。加之部分企業主盲目地追逐利益,在同一地區,生產相同產品的企業往往比較集中,這也加劇了企業之間的競爭。二是組織體系不完善、財務制度不規范。中小企業的組織體系普遍不是很完善,缺乏完整的決策組織機構,企業內的重要職位往往由企業主及其親屬充任,決策的做出也是依賴于企業主自身對市場和經濟環境的判斷,企業主的個人能力及信用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然而,我國中小企業的企業主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大多不具備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和經營管理方法,一旦決策失誤,將對企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同時,很多中小企業沒有規范的財務制度,企業資金流轉較為隨意,企業資產和個人財產的界限模糊。對于企業財務這一重要的職位,企業主往往選擇由自己信任的親屬擔任,而這些人員大多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會計專業培訓,甚至缺乏基礎的會計專業知識。還有部分企業主為了更加順利地從銀行獲取貸款,虛報資產、夸大業績,而不規范的財務制度、不對稱的信息加大了銀行貸款審查的難度,也容易引發貸款風險。
二、中小企業貸款風險控制措施
1.完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評估體系。完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評估體系能有效地降低貸款風險的爆發,該評估體系應該對貸前調查、貸款審查、貸款審批、貸款發放等各個環節進行動態評估,既對企業的貸款能力進行評價管理,又對貸款風險進行預測防范。針對中小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資金鏈較脆弱等特點,可以考慮將企業的擔保能力納入到對企業貸款能力的考核中。同時,綜合考量企業主的個人信用以及企業的信用、行業發展前景、企業發展空間等,更加全面地對企業進行評估。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將評估情況錄入評估系統中進行動態監管,及時將整個貸款過程中的新情況記錄在系統中,便于對貸款風險做出分析。在對企業的貸款能力作出全面評價的同時,還應當做好貸款風險的預測和防范工作。可以考慮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進行分級管理,如分為三級。一級風險是指該筆貸款業務可能存在某些潛在的風險,可能導致不良貸款的出現;二級風險是指存在一定的風險,已經有導致不良貸款出現的趨勢,需要及時采取一定措施控制風險的擴大及有效化解風險;三級風險是指存在較大的風險,不良貸款將出現,或者預期損失嚴重,需要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化解風險,或者啟動貸款退出程序以降低損失。貸款風險分級管理與貸款能力評價管理的有效結合,對于降低貸款風險的爆發有著積極的作用。
2.加強銀企合作。貸款風險的出現,有部分原因是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以及中小企業財務制度的不規范。加強銀企合作,一方面有利于銀行對中小企業信息的全面掌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業的良性發展。首先,銀行應當對所在區域內的中小企業進行初步了解,對該區域內中小企業的貸款能力做出預估,并根據所從事的行業、行業前景、產品的需求等對企業做出不同的分類,依據這些分類設計不同的金融產品,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其次,加強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促進中小企業改進生產方式,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對于行業發展前景好,有實力的中小企業,銀行應當加強貸款力度,滿足企業對融資的需求。再次,加強貸后管理。對于已經發放的貸款,貸后管理的工作十分重要。銀行應當監督企業對于貸款資金的使用,密切注意貸款資金的動向,監督企業按照貸款用途使用資金,對于不按照貸款用途使用的行為要及時提出改正建議,并將此行為做好記錄,在企業評估和風險預測時作為影響因素加以考慮。最后,銀行要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引導企業建立規范的財務制度。規范的財務制度是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晴雨表。銀行在對貸款發放的全過程應當告知財務制度的重要性,提高企業的意識,并且根據情況對企業提出建議,消除銀行與企業之間信息的不對稱。
3.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創新信貸產品。抵押物不足、擔保有限是中小企業申請銀行貸款的最大障礙。針對這種情況,我國各商業銀行都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多家銀行推出了聯貸聯保業務,由若干自然人或者企業以自然人或企業的名義自愿組成擔保體,相互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如平安銀行、杭州聯合銀行等。杭州聯合銀行還推出了政融易、信用貸等業務②,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多樣化的服務。雖然各商業銀行推出了特色多樣的服務,但是這些業務的辦理需要滿足特定的條件,并非適用于所有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融資的另一個橋梁是擔保公司提供的擔保。但是目前擔保公司的擔保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多數中小企業融資的需求。因此,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十分必要。以政府為主導,鼓勵民間資本出資共同組建信用擔保機構,簡化擔保程序、提高擔保效率、擴大擔保范圍,建立覆蓋面廣、高效的融資擔保體系。同時,商業銀行業應當積極創新信貸產品,豐富擔保物的種類,在合規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允許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應收賬款追索權等權利作為擔保物,強化對中小企業貸款風險的控制。
作者:俞建軍單位:杭州聯合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