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實現農村經濟發展途徑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農村整體文化素質低
農村基礎落后,城鄉二元結構的不利政策,導致廣大農村整體素質不高,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其主要表現在農民思想滯后,科技創新意識不強,市場競爭意識差,對現代農業認識不足,按原來傳統的生產方式生產,導致產量低,經濟效益差。一些發達地區的農民的素質和意識相對高,容易接受新知識、新理念和思路,加大生產資料投入,依靠科技來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2鄉鎮企業發展不成熟
鄉鎮企業的發展是鄉鎮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有利于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鄉鎮企業能增加鄉鎮政府稅收,更好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可以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提高農民收入。有些鄉鎮企業與農產品有關,能解決農產品的銷路等問題,更好地保障農民收益,提高了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繁榮和發展。浙江省就是很好的例證。鄉鎮企業繁榮的地區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事業都比其他地區發展的好。目前,中西部地區,尤其是邊遠的山區,鄉鎮企業的數量非常少。即使有鄉鎮企業,由于受資金、技術、交通、金融等因素影響,規模不大,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科技含量、產品附加值不高,導致市場競爭力差,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高,很難長期發展。
3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思路
3.1調查研究挖掘特色
基層政府應響應黨的號召,進入農村調研,了解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了解百姓需求,解決百姓訴求,幫助農民解決問題。挖掘各村特長,根據各村實際情況給予必要的指導。改進調查研究,深入農村了解真實情況,總結經驗、研究問題、解決困難、指導工作,開群眾座談會,多商量討論,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鄉鎮政府一定要挖掘本地區的優勢,彌補不足,建立符合本鄉鎮以及特定村的發展模式,不能搞“一刀切”。貧困山區可以發展特色農業或生態旅游。城鄉結合處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鄉鎮企業,農業觀光旅游等特色產業,加大發展服務業的比重,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我們不僅發現優勢和特長,應更好地進行規劃和引導,為改革和創新發展提供更多優惠政策和智力支持,盡最大努力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3.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建立投入保障機制,加強農村和農民急需的基礎設施投入力度。解決好農村飲用水問題,實施農業灌溉節水工程,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統一電價,繼續支持農村水電網改造。加強農村交通建設,實施農村“村村通油路”工程。加大農村公路橋梁建設,繼續推進農村鄉鎮客運站網建設。尤其加快寬帶網絡等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通過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農村農民服務。過去農村由于交通和網絡不發達,信息閉塞,不了解市場,根據經驗種植,導致產銷不對路,增產不增收,農民經濟效益大打折扣。若農村有了網絡,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市場信息,在家學習農業先進技術,可以不斷提高農民素質,提高了生產技術和營銷技術,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茖W規劃村莊建設,以方便農民生產生活為工作出發點,突出鄉村功能和特色,發展特色農業和特色產業。加強農田水利基礎建設,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增強農民收入。
3.3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
由于比較效益差,農民不愿意種地。針對這個問題要從根本上來解決。一是,應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科學種植、養殖,通過科技把低產田變為高產田。二是,完善土地的流轉機制,實現規模生產。打工農民可以把土地流轉出來,讓有能力的人把它種起來,實行集中勞作,發展專業大戶。三是,控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降低農民種糧成本。完善支農惠農政策,提高糧食、良種、農業技術、農機具購置、農產品價格補貼,繼續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不斷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使農民種地有利可圖。
3.4創新農業農村發展體制
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高農民投資農業積極性。逐步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保證農民土地權益。加強監管,保證農民失去土地的社會保障,解除農民失地的后顧之憂。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代農業。在依法自愿有償基礎上,按照規?;I化的要求轉變生產方式。引導農戶采用先進實用技術和管理經驗,支持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專業合作社發展。通過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聚集,培育具有規模優勢或產業特色的專業戶、專業村,發展優勢產業,打造特色品牌,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為了提高農業經濟發展、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從而提高產品的質量、效益以及附加值。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訂單式農業,“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是最佳途徑。
3.5通過多種形式提高農民素質
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需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但是目前我國農民素質較低,需加強農民素質教育。首先,各級政府應加大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投入力度。設立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專項資金。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等新型職業農民免費接受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定期免費到大中專院校進行培訓,接受新的技術和理論,更好地指導農村經濟發展。其次,通過電視、網絡媒體、報紙、手機等多媒體進行科普培訓和講座,傳播農業知識、農業技術、市場營銷等與農民農業有關知識,提高農村經濟發展人才的素質。支持農村科技下鄉,“支農”、“支教”以及選派大學生村官,把先進科學技術和先進理念、方法,帶入農村,用科學實用理論指導實踐。再次,鼓勵農民自學,營造學習型社區(村)??梢酝ㄟ^樹立典型和學習榜樣,引導農民依靠科技致富。還可以通過樹立科技創業基金、學習基金等方式鼓勵更多農民投入到學習中來,用科技武裝頭腦,提高農民素質,使其成為有知識的新型職業農民。
3.6調整產業結構
各級政府和基層組織應給予鄉鎮企業政策優惠,資金支持,為鄉鎮企業排憂解難,做好鄉鎮企業的投資、融資服務。認真做好招商引資工資,不能犧牲當地環境來發展經濟,引進綠色環保的企業。做好企業的廢水、廢氣、費渣的監督和引導工作。根據實際情況開發特色產業,發展農業觀光、生態旅游的產業,發展和培育一批知名企業和龍頭骨干企業,打造特色品牌,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提高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對不適合種地的土地,可以適當種植些藥材、經濟林,提高農民比較收益。適當發展服務業,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的信息咨詢,解決好農民就業問題。
作者:王慧娟單位:翁牛特旗白音套海蘇木農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