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財政扶持村集體經濟的方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村集體經濟組織薄弱、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規模小、鄉村治理能力低,是目前制約鄉村振興加快推進的主要問題和突出瓶頸。大荔縣立足農業大縣實際,通過財政資金“撥改投”,吸引信貸資金、社會資本引領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加快村集體經濟壯大提升,助力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探索走出了一條切合“三農”大縣實際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一、村集體經濟現狀及發展路徑
村集體經濟組織薄弱、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規模小、鄉村治理能力低,是目前制約鄉村振興加快推進的主要問題和突出瓶頸。近年來,大荔縣立足農業大縣實際,以全域農業公園建設為目標,以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為出發點,依托縣農投公司平臺,通過涉農資金項目整合籌集資金,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組織,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探索出一條切合“三農”大縣實際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有效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全面建成小康大荔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動能。目前,全縣共成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272個,負責人均由村黨組織書記兼任,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全覆蓋。截至2018年底,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均實現收入零突破,邁出可喜的一步。在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中,經過多方考察學習,大荔縣探索出兩條發展路徑:一是依托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參與管理服務等要素入股合作社或涉農企業,取得分紅收入,這種發展模式稱之為“嫁接”模式。二是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或涉農企業,取得分紅收入,稱之為“領辦”模式。按照這兩種發展路徑,根據各村產業發展、村集體資產資源等情況,逐一確定了發展模式,確保各方利益。2018年10月,縣政府成立了大荔縣現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縣農投公司),通過實行財政資金“撥改投”,吸引信貸資金、社會資本引領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升。2018年,通過涉農資金整合投人資金soo萬元,撬動社會資本985萬元,帶動村集體土地1400畝人股,扶持官池鎮、東城街道等9個鎮(街道)12個試點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村級集體經濟收人增加了260余萬元,村均集體經濟收人增加了20余萬元。2019年,大荔縣被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確定為全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試點縣,少十通過省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又增加了37個村的試點名額。
二、實踐模式及取得成效
從實踐情況看,隨著村集體經濟組織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投人到組織運轉、基礎設施建設等村內公共事務管理方面的資金將有效增加,自我發展、自我治理能力得以增強,逐步擺脫依靠向上級要錢過日子的窘境。在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大荔縣先后采用了四種模式:
(一)土地人股型
即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人股取得分紅,如羌白鎮明水村,常年種植甜瓜、辣椒等傳統作物,經濟效益好,收益穩定。但甜瓜種植市場風險大、價格波動大。對此,縣農投公司扶持100萬元,合作社出資100萬元,村集體80畝土地人股種植西甜瓜,收益56萬元(農投留2萬元)。2019年前半年群眾已經分紅42萬元,村集體分紅12萬元,讓農民嘗到了甜頭,村集體經濟收人實現較快增長,周圍幾個村紛紛要求發展村集體經濟,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
(二)管理服務型
即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通過為農戶提供管理、服務、信息、技術等要素取得收人,如范家鎮雷南村,縣農投公司出資60萬元,華星果品有限公司出資40萬元,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統籌資金,幫助群眾改造提升冬棗大棚28棚,發展設施冬棗,J十全程提供種植技術服務,提高單位面積收益,增加群眾收人。據悉,今年改造后的大棚比原來增加凈收益2萬元以上,縣農投公司、果品公司、村集體取得巧萬元的“溢價分紅”,其中村集體分紅6萬元,實現了多方共贏。雷南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這種模式,可以解決一些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沒有可運營的資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的間題。
(三)項目帶動型
即吸引社會資金和項目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如安仁鎮小坡村,為扶持該村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縣農投公司出資60萬元,注資項目企業組建緊密聯合體,建立“政府+村集體+公司”合股聯營模式,對該村5.6公里觀光火車環線、動物樂園等13處景觀節點項目進行了全面優化提升,年預計接待游客4萬人,旅游收人可達200萬元,按照公司、村集體、政府5:3:2比例分紅,村集體每年可收益60萬元,較上年度翻了一番。
(四)三產融合型
即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參與集種植、加工、銷告于一體的成熟產業鏈取得村級集體經濟收人,如趙渡鎮趙西村,縣農投公司出資50萬元,村集體以280畝土地人股沙苑子現代農業園區,參與種植、加工、銷告全產業鏈分紅;官池鎮北王馬村,縣農投公司出資80萬元,村集體以40畝土地人股新茂天地源家庭農場,發展特種養殖、休閑觀光、研學游,分享三產收益。
三、創新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啟示
(一)堅持因地制宜,選好產業支撐是前提
大荔農業產業發達,群眾緊盯市場信息調結構的勁頭足,全縣基本達到人均一畝棗、一畝瓜果菜、半畝設施農業。由于各村資源條件不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需要“對癥下藥”,大荔縣在制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時,本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不照搬照抄、不復制,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揚長避短,唱地方戲,打優勢牌,謀特色路,充分考慮好產業發展的布局,做到用最好的、最優的產業來支撐集體經濟,使得集體經濟以最快的增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探索出一條符合村情實際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二)堅持改革創新,建立資金多元長效投人機制是保障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離不開前期大量的資金投人支持。大荔縣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財政支農資金“撥改投”,改變原來直接投人、無償使用資金扶持方式,將相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政補助資金統籌整合為資本金,通過農投公司平臺進行資本投人,實現了財政支農惠農資本金“資金池”不斷做大。通過階段性持有股權投人方式,扶持村集體、涉農企業等經營主體發展,依法依約退出,收回股本和收益,建立了財政資金“投人一一運營—退出一一再投人”的良性循環,從而使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激勵引導作用得到最大化發揮,有效破解了財政資金投人不足的難題,促進財政資金循環使用和保值增值,助推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三)堅持建章立制,實施規范化管理是關鍵
大荔縣從規范管理、健全制度、強化監督人手,建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長效機制。突出加強對村級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的清理、登記、管理,逐村建立“三資”臺賬,實行市場化運作,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實現收益最大化。同時,加強財務規范管理是合作信仟的基礎,明確由縣農投公司、社會資本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共同承擔資金投人,由縣農投公司牽頭,簽約會計記賬機構,負責與農投公司合作部分的所有工商、賬戶、稅務等,每季度向相關各方出具財務報表,仟何相關方都可以查閱賬務情況,做到賬務規范、公開透明,促進資金使用效能實現了大幅提升。
(四)堅持群眾路線的工作原則是核心
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村集體和村民是主體,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汲取群眾的智慧,引導群眾自覺參與其中,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伊始,政府層面只是確立了一個大原則,具體的合作模式、產業遴選、項目選定等都是堅持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特別是在項目的選定以及扶持產、n的遴選方面,充分和鎮辦黨委、政府溝通,由鎮辦主要負責人組織召集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仟、合作社負責人召開座談會,充分聽取村集體的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縣農投與鎮辦初步擬定合作實施方案,a十同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合作社負責人商談合作的各項細節,將結果反饋鎮辦黨委、政府征求意見,最終選定扶持的村集體以及產業項目,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產、n扶持、多方受益的良好局面。
作者:黨方民 陸勇 汪鴻翔 單位:大荔縣財政局 陜西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