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種業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大力推行種子行業專業化管理,一大批國內龍頭種子企業如隆平高科、豐樂種業等快速成長。2011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植業發展的意見》,推進種子企業向精、專、強方向發展,行業競爭更加激烈,重組并購更為頻繁。2013年底,我國種子企業數量為5949家,種子企業數量比2011年減少2751家,比國務院意見頒布以來減幅為31.6%;全國種子企業資產總額達到1350.43億元,資產總額1億元以上的達到243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10家,5706家資產規模在1億元以下。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中小種業企業的生存環境比以往更為嚴峻,需要全面強化財務風險控制十分緊迫。
1中小種業企業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
廣義的財務風險不僅僅是來自財務管理自身,而是指企業由于投資、籌資、管理及不可預見因素的影響,導致企業財務收益偏離預期的可能性,財務風險既有不確定性、突發性,也有可預測、可控制等特點。根據江蘇省中小種業企業的現狀,筆者認為可能導致財務風險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
1.1管理落后的風險傳統的種業企業多是國有企業,基本由農科院所、種子管理部門、農技服務推廣部門注資成立。經過近年來種業專業化市場的發育,以及國家要求事企脫鉤、弱化農業科研院所商業化育種的研究,支持種業企業進行自主商業育種能力,以及對種業門檻設定,使上述各類種業企業不同程度的快速發展分化,有一定市場份額的基本上改制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即農科院所等保持原國有股,科技人員投入自然人股,引進戰略合作股份;市場份額較小的成為個體民營種業企業,法人一般是原種業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這兩類企業普遍具有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健全的共性,政企不分,產權不夠清晰,缺少獨立管理決策機制,有些企業仍沿襲傳統農業生產管理模式,與國際先進的種業生產、經營、管理模式相距甚遠。個體私營企業基本上是家族式企業,缺乏應有的行業規范。上述現象,使得中小種業企業的管理與決策質量不高,意外情況常有發生。
1.2制度缺失的風險中小種業企業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問題,如缺乏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成本費用管理制度、進銷存制度、保管檢驗制度、制繁種計劃與相關制度。在工作中也發現,一些企業高管財務意識較淡薄,部分經營人員認為加強財務管理是對生產、經營的制約或是掣肘。由于種業經營的客戶多數是農戶和鄉鎮銷售網點,在缺乏嚴格收付款與收發貨制度約束的情況下,應收賬款形成壞賬的可能性較大,繁育、生產、經營業務單位之間的業務交叉,使資金往來存在產生漏洞的風險;缺乏嚴格的制繁種、加工生產、倉儲制度,使成品種子的合格率、適應市場的能力減弱,庫存積壓加大,資金積壓,易導致資金短缺。部分種業企業面對行業的整合、洗牌,沒有足夠的風險意識,缺乏完善的預警機制,在風險來臨之際往往后知后覺,缺乏有效應對之策。
1.3投資籌資的風險當前種子行業處于體制轉換、快速發展的時期,行業的重組并購十分頻繁,每年都會有重大收購重組案例,種業企業登陸新三板的步伐也在加快。中小種業企業不斷受到來自國內外種業龍頭企業并購投資的誘惑,同時因為競爭的壓力,自身也有對外投資擴張的需求。部分種業企業在重大投資談判中,受原科研院所重科技輕管理的影響,財務人員參與度偏低,不夠重視企業財務運行質態,容易導致投資的財務風險評估不足,籌資方案與實際財務狀況有出入,導致并購方案不夠合理、不夠科學。調研發現,有些企業在盈利形勢較好的時候,往往經不住誘惑,大肆兼并、擴張、多地設立分子公司,加大基地、倉儲、生產加工設施的投資建設,但是由于缺乏足夠的可行性論證,以及相匹配的管理體制、成熟的人才隊伍,以及沒有新的領頭后繼品種接班的情況下,很快就會因原主打種子產品受時間、區域限制,市場萎縮,費用成本太高而難以維持,面臨投資失敗的風險。
1.4創新經營的風險種子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但是由于行業的特點,種子經營易受到氣候、季節、區域、加工、倉儲、市場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在國家政策推行支持種業“育繁推”一體化企業之后,部分中小企業由于缺少研發力量,沒有新品種開發和創新能力,對原有科研院依賴度太高,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容易被市場淘汰。另一部分中小企業及個體家庭種業由于沒有很好的品牌管理、質量管理的意識,導致竄貨、套牌種子、白袋種子,甚至假冒種子偽劣問題常有發生,嚴重擾亂種業市場,形成訴訟風險、導致種業維權壓力加大的同時,引發的農戶糾紛屢見不鮮,一個“黑天鵝”事件就會使企業陷入困境。
2中小種業企業防范財務風險對策
2.1合理規劃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發展戰略是企業發展計劃的路線和原則、靈魂與綱領。中小種子企業發展應根據資產規模、品牌知名度、核心競爭力、市場占有率、管理水平等要素,合理規劃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發展戰略必須做到具體的措施、定量的目標和綜合平衡結合。其中,最緊要的戰略是如何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對中小種子企業而言,核心競爭力可以來自三個方面:產品(如隆平高科的雜交稻)、市場、管理,中小企業因為能力所限,不一定面面俱到,但是一定要注重發揮自身的優勢,如研發能力,或是市場控制。
2.2加強內部制度建設針對現有種業企業多數由國企或科研院所轉軌改制而來,應著力完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與傳統部門劃清產權關系,建立完善健全的科研育種合作關系,獨立自主決策經營,按照投資額分享經營成果。健全內部制度是防范財務風險的有效屏障,中小種業企業應建立健全以行政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勞動薪酬績效制度為核心的內部管理體系,以制度堵漏洞,出效益。種業企業的客戶群與其他行業明顯不同,應著重抓好種子研發環節、專利申請、種子生產、倉儲管理、營銷管理、市場管理、貨款管理、人才管理等重點環節,形成環環相扣的制度體系。
2.3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種業行業直接與農戶打交道,交易的是品牌、信譽。近幾年,每年都有因種子質量問題引發的糾紛或訴訟事件。中小企業應切實危機應對意識,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從細微細節抓起,杜絕風險隱患。要抓住種子研發、生產、檢驗、銷售、收款等管理環節,設定指標控制體系,通過指標預警可能存在的隱患。網絡時代提供了企業信息數據化管理的契機,中小種業企業在這方面缺少投入,難以及時掌握企業運行各方面的動態。應借助互聯網的東風,構建涵蓋研發、繁育、生產、營銷、財務、行政、人力資源等內容的信息化系統,將主要環節的日常數據全部納入計算機系統,通過指標控制體系實時監控。
2.4加強與行業領軍企業的合作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植業發展的意見》頒布以來,國家大力推進“育繁推”一體化,政策、資金將會向資產規模大、研發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龍頭企業傾斜,中小種業企業要想在行業立足,必須與領軍企業尋求合作,錯位發展,可以有效防止在當前種業行業競爭洗牌中被淘汰。中小企業與領軍企業合作,重點是做好產業鏈中某一環節的配套,充分自身優勢資源,做強做精主業。江蘇金土地種業2014年與中農發戰略合作,國企上市公司為新公司帶來了資金、資源、政策、規范的管理模式,新公司為中農發帶來市場和利潤增長點,雙方發展空間進一步打開,提升了各自的核心競爭力。
2.5充分發揮財務全過程控制作用財務是企業資金資源匯聚與分配的核心,應把財務的全過程控制放在重要位置。在企業的重大決策、制度建設、投資籌資、生產經營等工作中,讓財務人員充分參與并作出前置審核。種業企業由于歷史原因和經營模式限制,會計人員學歷層次不高,業務水平和職業判斷能力也不強,應高度重視會計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增強職業判斷能力。種業行業專業性強,環境復雜,會計人員不能過度依賴會計軟件,應全方位接觸企業的投資決策、生產經營活動,在實踐積累中提升服務企業管理大局的能力。
3構建中小種業企業內部控制體系
3.1研發控制體系種子研發是種業企業的核心業務之一,重點從企業研發戰略、研發進度、知識產權管理等方面構建研發控制指標。種業企業研發戰略指標須根據自身實際規劃研發的方向、時間跨度、支撐力量、研發成本與預計產出等等,最主要是量力而行推進研發戰略,切忌四面開花,高投入低產出。研發進度控制指標應綜合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種子平均研發周期設定,每年參照預期目標評價研發質量進度,并加強對研發期內的成本監控、科研種子副產品管理。知識產權管理控制指標包括有:企業種子新產品審核進度、新產品商標注冊進度、產品品牌的市場認同度、知識產權管理與保護狀態等。
3.2財務控制體系種業企業財務內控指標體系應包括五大方面:一是基礎管理制度。包括會計核算控制制度、會計核算體系、主要會計政策等會計核算的基本要素。二是財務管理控制制度。包括企業內部財務管理體系、貨幣資金管理、往來結算管理、存貨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在建工程管理、銷售收入管理、成本費用管理。三是綜合管理制度,包括財務收支審批報告制度、重大資本性支出審批與授權審批制度、財務處理程序、預算管理制度、會計稽核制度、內部牽制制度、財產清查制度。種業企業往往設立多個子或分公司,網點較多,應重點統一對所屬單位的財務會計管理辦法。四是財務機構與人員管理控制制度,包括財務管理分級負責制、會計核算組織形式、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內部會計人員管理辦法、會計人員培訓管理等。五是成本費用控制管理制度,包括費用報銷管理辦法、成本核算辦法、成本計劃管理辦法、成本控制管理辦法、成本分析管理辦法等。
3.3營銷控制體系一是合理設置營銷組織架構,抓好營銷副總或營銷總監、銷售經理或主管、業務員三個層級的配置。在地理架構上,注重配置好總分(子)公司的構架,慎重控制分(子)公司的設立。二是崗位設置控制。中小種業企業不可能像大企業一樣,每個崗位都有專人負責,可以對崗位進行彈性設置,對相關性的營銷崗位,可以一人多崗。應重點抓好崗位職責描述,對每個崗位的具體職責進行具體的量化、細化,方便管理與考核。三是崗位績效指標控制。對總分機構、內部部門設定年度預期績效目標、序時進度考核、目標偏離度監控等,年度中間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作出相應的修正。四是銷售指標控制,設定存貨管理、價格協定、市場控制、種子流向、貨款回籠、費用配比等指標體系,建立銷售大數據管理系統,及時反饋銷售中的狀態和問題。
作者:丁志嵐 單位:江蘇金土地種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