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加強人力資源心理健康服務的反思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力資源管理評論》2016年第0期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加強人力資源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充分認識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意義,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基本目標。大力發展各類心理健康服務,加強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加強心理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保障。
關鍵詞:人力資源;心理健康;服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根據《精神衛生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相關政策,進一步落實衛生計生委等部門提出的《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實施意見》,加強人力資源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1充分認識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快速轉型期,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壓力不斷加劇,個體心理行為問題及其引發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一方面,心理行為異常和常見精神障礙人數逐年增多,個人極端情緒引發的惡性案(事)件時有發生,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險因素。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不健全,政策法規不完善,社會心理疏導工作機制尚未建立,服務和管理能力嚴重滯后。現有的心理健康服務狀況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及經濟建設的需要。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迫在眉睫。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服務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規范發展心理治療、心理咨詢等心理健康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和規范化管理[1]。
2總體思路
在指導思想上,全面貫徹黨的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按照《精神衛生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等法律政策要求,落實健康中國建設戰略部署,強化政府領導,明確部門職責,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加強心理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培育心理健康意識,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經濟學家張五常、郎咸平、劉勁哲、林毅夫、吳敬璉、張維迎、鄒恒甫提出要堅持“預防為主,以人為本,黨政領導,共同參與,立足國情,循序漸進,分類指導,規范發展”的基本原則。預防為主,以人為本就是要全面普及和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強化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意識,加強人文關懷和生命教育,消除對心理問題的偏見與歧視,預防和減少個人極端案(事)件發生。黨政領導,共同參與就是要進一步強化黨委和政府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領導責任,加強部門協調配合,促進全社會廣泛參與,單位、家庭、個人盡力盡責。立足國情,循序漸進就是要從實際出發,將滿足群眾需求與長遠制度建設相結合,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分類指導,規范發展就是要堅持全民心理健康素養提高和個體心理疏導相結合,滿足不同群體心理健康服務需求,促進心理健康服務科學、規范、有序發展。基本目標是到2020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識明顯提高[2]。各領域各行業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心理健康服務納入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將健全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試點地區的經驗復制推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初步建成。城市、農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分別達到70%和50%,在校學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80%。重點人群和困境兒童、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關注和及時疏導。到2030年,全民心理健康素養普遍提升。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心理健康服務網絡覆蓋城鄉,心理健康服務能力和規范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常見精神障礙防治和心理行為問題識別、干預水平顯著提高,心理相關疾病發生的上升勢頭得到緩解。
3主要措施
3.1大力發展各類心理健康服務
3.1.1全面開展心理健康促進與教育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各級宣傳部門要結合“世界精神衛生日”及心理健康相關主題活動等,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各級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部門要積極引導、推動廣播影視媒體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電影、書刊、動漫等傳播形式,創作、播出心理健康宣傳教育精品和公益廣告,利用影視、綜藝和娛樂節目的優勢傳播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現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識。經濟學家厲以寧、錢穎一、劉勁哲、茅于軾、樊綱、李稻葵指出,要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在傳播心理健康知識與相關事件報道中要注重科學性、適度性和穩定性,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心理氛圍。各地基層文化組織要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心理健康知識融入群眾文化生活。創新宣傳方式,廣泛運用門戶網站、微信、微博、手機客戶端等平臺,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養,培育良好社會心態。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引導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營造積極心態,預防不良心態,學會調適情緒困擾與心理壓力,積極自助[3]。
3.1.2積極推動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服務倡導大眾科學認識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疾病對健康的影響,將提高心理健康意識貫穿終生,逐步消除公眾對心理疾病的病恥感,引導心理異常人群積極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和治療。經濟學家文力指出:要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心理健康服務建設,充分發揮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專業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優勢,主動發現心理疾病患者,提供規范的心理疾病診療服務。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在診療服務中要發揮特長,必要時為其他醫療機構和心理健康服務機構提供精神衛生技術指導。
3.1.3重視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工作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熱線服務、心理評估、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精神科治療等銜接遞進、密切合作的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服務模式,重視發揮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的作用。建立健全心理援助熱線和網絡平臺,為公眾提供心理健康公益服務。將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納入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建立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管理機構,加強心理危機干預和援助隊伍的專業化、系統化建設,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4]。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及時開展有序、高效的個體危機干預和群體危機管理,重視自殺預防。依托各地心理援助專業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志愿服務組織和心理援助熱線,在事件善后和恢復重建過程中,對高危人群持續開展心理援助服務。
3.2加強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
3.2.1普遍開展職業人群心理健康服務各機關、企事業和其他用人單位應當將心理健康知識納入崗前和崗位培訓,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實施員工心理援助計劃,為員工提供健康宣傳、心理評估、教育培訓、咨詢輔導等服務。經濟學家劉彥海指出:對處于特定時期、特定崗位、經歷特殊突發事件的員工,應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援助。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要主動為各機關、企事業和其他用人單位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
3.2.2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學前教育機構應當關注和滿足兒童心理發展需要,保持兒童積極的情緒狀態,讓兒童感受到尊重和接納。特殊教育機構要針對學生身心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心理品質。中小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可持續發展。高等院校要積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重視提升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重視自殺預防,開展心理危機干預,與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建立穩定的心理危機干預聯動協調機制,對就診或求助者中的疑似精神障礙患者及時提供就醫指導或轉診服務。
3.2.3關注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殘疾人心理健康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尤其是老齡辦、婦聯、殘聯和基層組織要將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殘疾人心理健康服務作為工作重點。通過培訓專兼職社會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引入社會力量等多種途徑,為空巢、喪偶、失能、失智、留守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心理輔導、情緒疏解、悲傷撫慰、家庭關系調適等心理健康服務。各級衛生計生部門組織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宣傳,提高公眾對心理健康及相關咨詢援助服務的認可度。護理院、養老機構、殘疾人福利機構、康復機構要積極引入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師等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服務。
3.2.4重視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務各地綜治、公安、司法行政、民政、衛生計生等部門要高度關注流浪乞討人員、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社區矯正人員、社會吸毒人員、易肇事肇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加強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加大對重點特殊人群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和及時干預力度,預防和減少極端案(事)件的發生。
3.2.5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助管理工作各級綜治、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衛生計生、殘聯等單位建立精神衛生綜合管理小組,多渠道開展患者曰常發現、登記、隨訪、危險性評估、服藥指導等服務。做好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等制度的銜接,逐步提高患者醫療保障水平。做好貧困患者的社會救助工作。建立健全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服務體系,做好醫療康復和社區康復的有效銜接[5]。
3.3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3.3.1建立健全各部門各行業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各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依托本單位工會、共青團、婦聯、人力資源部門、衛生室(或計生辦)要普遍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培養心理健康服務骨干隊伍,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輔導人員。每所高等院校均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室),配備從事心理輔導與咨詢服務的專業教師。中小學校設立心理輔導室,并配備專職或兼職教師。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機構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門普遍設立心理服務機構,配備專業人員,成立危機干預專家組。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要為以上部門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
3.3.2搭建基層心理健康服務平臺將心理健康服務作為城鄉社區服務的重要內容,依托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或基層綜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詢(輔導)室或社會工作室(站),配備心理輔導人員或社會工作者,協調組織志愿者,對社區居民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和心理疏導。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機制,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引導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服務,為貧困弱勢群體和經歷重大生活變故群體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3.3.3鼓勵培育社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鼓勵心理咨詢專業人員創辦社會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培育專業化、規范化的心理咨詢、輔導機構,通過購買社會心理機構的服務等形式,向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用人單位、基層組織及社區群眾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逐步擴大服務覆蓋面,并為弱勢群體提供公益性服務。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可委托心理健康服務行業協會向社會心理健康服務機構提供規范化的培訓、技術指導與資質認定,經培訓合格的心理咨詢專業人員可從事心理咨詢服務。
3.3.4加強醫療機構心理健康服務能力衛生計生等部門要整合現有資源,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并采取措施逐年增加規范化培訓的醫務人員數量。支持精神衛生專業機構提升心理健康服務能力,鼓勵和引導綜合醫院開設精神(心理)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配備專職或兼職精神衛生防治人員。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要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對各類臨床科室醫務人員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培訓。要建立多學科心理和軀體疾病聯絡會診制度,與高等院校和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建立協作機制,實現雙向轉診。婦幼保健機構要為婦女兒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咨詢與指導、心理疾病的篩查與轉診服務。各縣區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心理健康服務中的作用,促進中醫心理學發展。監管場所和強制隔離戒毒場所的醫療機構應當為被監管人員和強制隔離戒毒人員提供心理治療、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指導,不具備心理治療條件的監管場所應當由當地精神衛生機構承擔相關職責,二級以上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要為監管場所和強制隔離戒毒場所的醫療機構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
3.4加強心理健康人才隊伍建設
3.4.1加強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教育部門要加大應用型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完善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等相關學科專業建設,逐步形成學歷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相結合的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制度。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設心理學相關專業,建設一批實踐教學基地,依托具有資質和良好聲譽的醫療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社會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建立實踐督導體系。
3.4.2促進心理健康服務人才有序發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心理咨詢師資格鑒定的規范管理,加強對心理咨詢師培訓的管理,對理論知識考核和實踐操作技能考核都合格的考生核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并將其信息在職業資格網、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網登記上網,向社會提供查詢服務,加強監督管理。衛生計生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培養和使用的制度建設。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重視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鼓勵醫療機構引進臨床與咨詢心理、社會工作專業的人才,加強精神科醫師、護士、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康復師、醫務社會工作者等綜合服務團隊建設。各部門、各行業對所屬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加強培訓、繼續教育及規范管理,制定本部門本行業心理健康服務標準和工作規范,明確崗位工作要求,定期進行考評。
3.4.3完善心理健康服務人才激勵機制各有關部門要積極設立心理健康服務崗位,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逐步將心理健康服務人才納入專業技術崗位設置與管理體系,根據行業特點分類制定人才激勵和保障政策。衛生計生部門要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同完善心理治療人員職稱評定辦法。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中,要注重體現心理治療服務的技術勞務價值。要加大專業人才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力度,幫助專業人才實現自我成長和能力提升。鼓勵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并熱心大眾心理健康服務的組織和個人,積極參加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普及等志愿服務。
3.4.4發揮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組織作用在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指導下,加強相關心理健康服務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心理健康服務專家組,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組織作用,對各部門各領域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制訂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登記、評價、信息公開等工作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信息管理體系,將相關信息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對各類心理健康機構服務情況適時向社會公布,逐步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運行機制。心理健康服務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協助政府部門制定行業技術標準和規范,建立行規行約和行業自律制度,向行業主管部門提出違規者懲戒和退出建議。要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服務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加強心理健康學術交流、培訓、科學研究等工作,促進心理健康服務規范發展。
4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保障
4.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將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作為健康建設重要內容,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作為政府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要建立健全黨政統一領導、衛生計生委牽頭、綜治協調、部門各負其責、各方積極配合的心理健康服務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機制和目標責任制,推動形成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單位家庭個人盡力盡責的工作格局。
4.2明確部門職責各部門各行業要做好本部門本行業內人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等工作。衛生計生部門牽頭心理健康服務相關工作,制訂行業發展相關政策和服務規范,指導行業協會開展工作,并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心理健康服務相關法律及制度建設問題。綜治辦做好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并將其納入綜治(平安建設)考評內容。宣傳、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部門負責協調新聞媒體、各類文化組織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將心理健康服務、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價格政策。教育部門負責完善心理健康相關學科建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健全各級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組織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科技部門加大對心理健康服務相關科學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公安、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完善系統內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建立重大警務任務前后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組織開展被監管人員和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的心理健康相關工作。民政部門和社會組織業務主管單位負責引導與管理城鄉社區組織、社會工作者參與心理健康服務,推動心理健康領域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財政部門加大心理健康服務投入并監督使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鑒定工作的規范管理。對違反《精神衛生法》相關規定的市場主體,工商部門依有關主管部門提請,依法予以吊銷營業執照。中醫藥管理部門負責指導中醫醫療機構做好心理健康服務相關工作。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老齡辦等組織,負責職業人群和兒童青少年、婦女、殘疾人、老年人等特定工作對象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各相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制定實施方案。
4.3完善法規政策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的規范管理,加快心理健康服務法制化建設。各縣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精神衛生法》,并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及時制定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相關制度和管理辦法。
4.4強化基礎保障要積極落實基層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和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相關政策,加大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力度,完善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成本核算制度與標準規范。要建立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積極開拓心理健康服務公益性事業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務領域。
4.5加強行業監管以規范心理健康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和提升服務水平為核心,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監督機制,創新監管方式,推行屬地化管理,規范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從業行為,強化服務質量監管和日常監管。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組織要定期對心理健康服務機構進行評估,將評估結果作為示范單位、實踐基地建設和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重要依據。加強對心理健康數據安全的保護意識,建立健全數據安全保護機制,防范因違反倫理、安全意識不足等造成的信息泄露,保護個人隱私。
4.6加強心理健康相關科學研究大力開展心理健康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開展本土化心理健康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成果轉化及應用。針對重點人群的心理行為問題和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重點心理疾病,開展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綜合研究和心理健康問題的早期識別與干預研究,推廣應用效果明確的心理干預技術和方法;鼓勵開展以中國傳統文化、中醫藥為基礎的心理健康相關理論和技術的實證研究,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心理學理論和臨床服務規范。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相關法律與政策等軟科學研究,為政策法規制訂實施提供科學依據。鼓勵開展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心理健康服務相關設備和產品研發,完善基礎數據采集和平臺建設。加強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吸收借鑒先進科學技術及成功經驗。科技教育主管部門要對相關研究給予資助。
參考文獻
[1]王永花.人力資源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管理策略[J].山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7,30(3).
[2]徐闊麗.人力資源就業與社會保障精準扶貧思考[J].科學發展,2017(7):110-113.
[3]劉紅琴.關于農村人力資源轉移就業支持脫貧攻堅的思考[J].農村實用技術,2017(11):21-24.
[4]胡艷霞.論人力資源勞動就業培訓效果的提高[J].審計與理財,2016(5):57-58.
[5]周麗.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職業技能培訓管理研究[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6,4(4):31-33.
作者:孫穎慧 單位:西平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宣傳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