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13年科技工作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建設創新型城市和省級知識產權示范市為目標,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狠抓落實,大干快上,努力把科技創新主體的創新熱情激發出來、創新能力提升起來、創新活動規范起來、創新成果應用起來、創新業績體現出來,全面提升全市科技創新水平,促進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二、工作目標
創建省級創新型試點城市和省級知識產權示范市,通過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驗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4%;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2家;實施省級以上科技項目200項以上;建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特色產業基地2個;專利申請量3000件,專利授權量2000件;新增省級專利示范企業3家;開展各級各類科技合作對接交流活動25場次;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3家;科技創業園全面建成,引進項目20個以上。
三、工作措施
做到四個結合:科技與經濟工作相結合;科技與金融工作相結合;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相結合;工業科技創新與農業、社會民生科技創新相結合。
(一)依靠創建帶動,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一是爭創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科技創新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是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企業家的搖籃,也是促進城市發展、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舉措。要聯合經濟開發區,進一步完善規劃方案,加強與省廳的溝通協調,爭取以最快的節奏、最短的時間、最強的合力開展創建工作,并同步啟動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各項工作。
二是抓好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創建。重點爭取創建省聯合應用技術研究院(暫名),統籌整合我市創新平臺科技資源。通過創新產學研用合作機制,促進創新要素與生產要素良性互動,促進創新成果與產業需求有機銜接,協調管理創新平臺,解決產業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從而實現技術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雙向融合”。增強現有毛衫、皮草科技創新平臺服務功能,提供技術對接與人才支撐,組織開展行業共性技術難題攻關;鼓勵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發揮巨石玻璃纖維研究院、新鳳鳴新型化學纖維企業研究院等創新載體的作用,有效集聚、配置和激活各類創新要素。
三是創建省級知識產權示范市。今年是我市創建省級知識產權示范市的第二年,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之年,要按照《市創建省級知識產權示范市工作方案》,加快實現四個“突破”:一要在激勵創造、提質擴面上取得新突破;二要在推動轉化、促進運用上取得新突破;三要在依法保護、營造環境上取得新突破;四要在科學管理、強化服務上取得新突破,確保創建工作按期順利通過考核驗收。同時組織開展全市專利發展狀況專題調研。
(二)推進創新載體建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一是加強綜合科技服務平臺建設。狠抓質量和安全,大力推進工程建設,全面建成并啟用科技創業園。以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為重點,整合科創平臺各項資源,吸引一批國內外高端人才和優質項目落戶;創新服務手段,提升服務水平,促進高科技成果轉化;加大考核和培育力度,完善優勝劣汰機制,加快孵化企業成長。創新思路,科學規劃,落實措施,努力打造集孵化功能、加速功能和服務功能為一體的國家級科技孵化器。
二是加強創新主體培育。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引導企業建設各類研發機構,加大機構、人員與設備投入,支持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提升企業自身研發能力。鼓勵企業聯合大院名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種形式的科技創新載體,重點推動規上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提升龍頭骨干企業研發中心水平,有條件的企業要建設企業研究院,使企業盡快在科技創新中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幫助企業向上申報項目,爭取國家、省級科技專項資金支持。
三是全面促進農業和社會科技發展。抓住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驗收的契機,全面促進農業和社會科技發展。重點培育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起支撐引領作用的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繼續推進現代生態農業綜合示范園和農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改造提升傳統農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著力做大做強科技服務業,增強科技在推進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引領作用。抓好防震減災工作,加強對全市重大建設項目的抗震設防管理。重視社會民生科技發展,提高我市公共衛生、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等方面的技術水平。
四是加大內外科技合作交流力度。征集、解決重大(重點)共性關鍵技術難題和技術需求。深化與滬杭科技交流與合作,爭取引進上海有關轉制科研院所落戶,聯合經濟開發區推動國際科技創業園規劃編制與項目落地。落實科技合作獎管理辦法,編制在外籍專家目錄,推動與國內外研發機構、大院名校和浙商交流合作,引進更多科技項目與人才。充分發揮國家技術轉移聯盟工作站的作用,聯合理工大學建立工作站。組織開展“百名碩博進”等活動。
(三)凝聚科技發展要素,強化創新保障措施
一是政策環境保障。抓好配套政策及實施細則等一系列科技扶持政策的修訂與落實,逐步完善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大力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加大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減稅等政策的宣傳、落實,鼓勵企業加大開發投入。
二是研發投入保障。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兌現各項科技投入的政策。調整財政科技投入由“多而散”轉向“少而精”的轉變;完善財政科技投入資金管理,提高科技經費支出使用效益;探索開放多元的投入機制,拓寬科技發展融資渠道,進一步發揮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貸款擔保專項基金的作用。推動專利質押貸款工作。
三是科技管理保障。加快形成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發揮科技領導小組的職能作用,形成“一張皮”、“一條心”、“一股勁”,從而實現“1+1>2”的效果。認真落實“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的工作責任制,完善鎮、街道、部門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制度。
四是人才資源保障。深入實施嘉興“精英引領計劃”和“金鳳凰”計劃,吸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鼓勵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的科技人員、留學回國人員和社會各界,帶領和參與創辦科技企業,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四)加強科技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一是進一步改進作風。杜絕“庸懶散”,打造勤政、能政、廉政“三合一”干部隊伍;切實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提高效率,團結協作。加強鎮、街道科技管理隊伍,建設好企業科技管理隊伍,切實為企業解決難題,打響科技服務的品牌。二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內部管理和監督,恪守“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嚴格執行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程序。按照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嚴格執行工程招投標各項規定,把科技創業園工程打造為“優良工程”、“廉潔工程”。三是深入實施“五聯五助”活動。以科技服務團為載體,以科技特派員工作為抓手,通過多種服務形式,加強科技宣傳與普及工作,提升全民科技素質。加強知識產權宣傳培訓,強化自主創新意識,大力宣傳科技稅收優惠政策和企業自主創新先進典型,營造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