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16年司法行政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6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認真貫徹中央、省委政法工作會議,全國司法廳(局)長會議、全省、市司法行政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新理念、主動適應新常態,按照“依法履職、服務發展,破解難題、補齊短板,深化改革、帶好隊伍”工作思路,全面推進司法行政事業改革發展,努力為率先建成小康縣市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
一、突出司法職能工作,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1、著力服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圍繞全面實施“三市三區”戰略目標,組織開展專項法律服務活動。針對經濟下行和中小企業發展壓力,繼續深化重大項目、重點企業“法律服務直通車”、中小微企業“法律服務綠色通道”活動,為企業防控和化解風險提供服務。充分發揮公證、基層法律服務作用,為全市項目建設、經濟發展提供服務。
2、推動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鞏固深化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成果,探索建立經費保障、工作考核、工作激勵長效機制。積極探索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主動為黨委政府實施宏觀調控、出臺重大政策、實施重大項目提供法律建議和法律參謀。
3、突出法律服務保障民生作用。加大法律援助為民辦實事工作力度,擴大法律援助范圍,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把更多涉及民生以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公平正義的案件納入法律援助工作范圍。加強對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工作,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比重。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跟蹤檢查、限時辦結、投訴處理、質量通報、檔案檢查等工作機制。加強法律援助隊伍建設,推進法律援助窗口規范化建設,加強網絡信息化基礎建設和社區(村)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設,加強駐宜軍營和羈押場所等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設,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暢通法律援助申請渠道。全面落實公證“延時服務、上門服務、預約服務、提速服務、延伸服務”便民服務措施,主動為企業提供上門辦證、周末預約辦證和快速服務,充分發揮公證工作的行業特點和優勢。
二、發揮專業優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4、規范特殊人群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規范化社區矯正工作站建設。加強社區矯正志愿者隊伍建設,形成社區矯正工作合力。全面推行“6+1”監管教育模式,加強信息化裝備建設。積極探索類別化管理、個性化教育、社會化幫扶、科學化矯治的社區矯正工作模式。加快推進社區矯正管理教育中心建設,探索統一調查評估、統一入(解)矯宣告、統一嚴管階段、統一集中教育和社區服務。堅持嚴格規范執法和管理,聯合檢察機關開展執法檢查,不斷提高矯正個案水平。扎實做好安置幫教工作,做到重點刑滿釋放人員100%“必接必送”。
5、提升人民調解工作水平。加強人民調解規范化建設,全面規范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隊伍、工作制度、經費補貼等內容,確保達到“五落實、六統一”要求。全面落實《市人民調解員等級化管理實施辦法》,提高人民調解隊伍專業化水平。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月分析研判制度。重點加強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不斷擴大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覆蓋面。加強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發揮人民調解在矛盾多元化解機制中的基礎作用。深入推進人民調解文化建設,努力打造調解文化品牌。
6、全力維護政治安全。要牢固樹立總體安全觀,強化風險意識。認真落實律師參與重大敏感案件辦理報告指導制度,強化突發情況分析研判和溝通協調。大力推廣律師參與第三方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支持律師參與涉法涉訴信訪接待和申訴工作。
7、推進司法所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加強規范化司法所建設,加強司法所管理能力建設,健全規章制度,規范業務流程,完善檔案資料,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群眾能力。
三、加強法治建設,培育全民法治信仰
8、高標準啟動“七五”普法工作。深入開展“七五”普法調研,制定出臺“七五”普法規劃,召開全市“六五”普法總結表彰和“七五”普法工作動員會議,編印“七五”普法教材。探索建立普法責任清單制度和評估機制,深化“法律知識月月講”活動,推動“誰執法、誰普法”責任落實。
9、創新普法教育工作方式。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著力抓好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工作,推動建立領導干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健全法律職業人員“以案釋法”制度,深化將法治宣傳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推動將法治宣傳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以“法治文化校園行”活動為抓手,深入實施“法律進校園”,評選一批“法治文化示范校園”。深入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推動企業管理人員自覺學法、經營用法、辦事依法。
10、創新法治文化載體。鞏固法治文化建設成果,推動法治文化與地方特色文化、行業文化、鄉村(街區)文化、企業文化的融合發展。繼續推進法治廣場、法治公園、法治長廊、法治小區、法治文化墻等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繼續培育法潤、普法輕騎隊和女子普法小分隊等法治文化典型,開展法治文化品牌評選、法治文化精品創作征集活動,形成法治文化品牌效應。
11、扎實推進法治創建活動。繼續深化法治縣(市)、法治單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等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符合實際、特色鮮明的部門、行業依法治理工作,完善普法依法治理聯系點工作。組織開展“依法治企示范企業”創建活動。規范普法工作機構建設,厘清工作職能,推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創新發展。
四、抓好法律服務,推動公平公正司法
12、穩步推進公證機構改革。按照上級要求,以“去行政化、防市場化、走事業化”為總體思路,堅持公證行業“公權力、公信力、公益性”性質,穩步推進公證機構改革。強化公證機構內部管理,健全內部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全面提升公證質量和公信力。
13、加強和改進律師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律師工作會議精神,每年定期召開全市律師工作會議。加強律師行業誠信建設,協助落實律師事務所及律師不良記錄、律師事務所及律師違規通報信息披露制度和投訴調查新機制,對違法違紀執業行為“零容忍”。深化全面依法治國教育活動,不斷強化律師行業黨的建設。加強律師行業職業道德規范體系建設,教育引導律師依法執業、誠信執業、規范執業。
14、加強司法鑒定管理工作。以“司法鑒定機構規范化建設年”活動為主線,強化司法鑒定機構管理。全面規范司法鑒定標識、標牌懸掛工作,推動鑒定機構統一規范建設辦公場所、服務窗口。完善鑒定機構內部管理制度、鑒定機構和鑒定人誠信管理制度、執業考核制度。加強鑒定隊伍的管理和人才引進,穩步提升執業水平。堅決整治違法違規行為,提升鑒定質量和行業公信力。
五、推廣電子法務,參與智慧城市建設
15、繼續深化“法務網格工程”。進一步完善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和法務網格“四級”平臺建設,構建具有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充實法務工作隊伍,優化工作流程,為群眾提供“一站式、窗口化、綜合性”法律服務。拓展法律服務領域,豐富“四進網格”內容。健全完善質量評價機制、監督機制、失信懲戒機制,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法律服務。要依托農村網格建立電子法務,打造“城市半小時、農村一小時”法律服務圈。
16、全面推進電子信息化建設。積極推進司法行政信息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抓好門戶網站、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應用,加快推進視頻會議系統、智能辦公系統等項目建設。全面加強電子政務工作,實現網上辦公。
六、加強隊伍建設,提高隊伍整體素質
17、強化政治紀律教育。大力推進忠誠教育、紀律教育,強化全體干部嚴守紀律規矩的自律意識。扎實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主題教育活動。鞏固深化“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整改落實成果,持之以恒反對“四風”問題,爭做忠誠、干凈、擔當的好干部。
18、加強理論武裝。抓好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學習,通過全員培訓、專題研討、主題論壇等措施,增強學習實效性。加強干部理想信念、黨性黨風黨紀、道德品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教育,增強政治定力。
19、加強隊伍能力建設。采取業務技能培訓、崗位練兵和實踐鍛煉的方式,全面提升干部化解矛盾、服務群眾、依法辦事、輿情應對的能力。加大干部輪崗交流力度,加強青年干部培養。加強先進典型培育、總結、宣傳工作,重視加強新媒體時代信息調研宣傳工作,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的社會影響力。
20、全面落實“兩個責任”。堅持把黨的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加強對《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的學習宣講,健全完善經常性的紀律教育機制,強化黨章黨規黨紀剛性約束。全面落實黨組主體責任和紀檢組監督責任,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工作機制,以“零容忍”態度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在全系統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加強作風建設的要求,促進黨員干部作風持續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