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委2013年中醫藥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3年,全市中醫藥工作將進一步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緊緊圍繞衛生強市和醫改工作這條主線,以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為中心,推進中醫“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建設,優化中醫藥發展環境,努力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注重中醫藥人才梯隊建設,努力提高服務能力的可及性,使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一、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聯合出臺的《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意見》要求,制定和實施市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3年計劃,繼續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積極爭取省市級中醫優質資源下沉,積極爭創省中醫藥適宜技術示范基地,大力推廣中醫藥新技術、新療法,積極開展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
二、全力提升中醫院服務能力,奠定縣域中醫龍頭地位。
市中醫院要加強標準化建設,擴大康復病區,開設名中醫館,強化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業務上要主動上聯,向上級醫院聯系業務幫扶,著重加強急救、院感、透析、麻醉、病理、中藥飲片等薄弱環節管理,提升中醫院綜合實力,加強對社區、衛生院奠定縣域中醫龍頭地位,同時要加快市中醫院遷建工程進度,爭取在年內啟動征地工作。其他公立醫院要大力拓展中醫藥業務和項目,中醫藥收入占比要有明顯增長。
三、全面落實醫改政策、進一步強化醫藥費用控制。
按照《省衛生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加強中藥飲片使用管理的通知》要求,繼續規范中藥飲片的使用,控制貼均費用,加大監管力度,定期實施抽查。市中醫院要積極實施中醫單病種管理和中醫臨床路徑管理工作,遴選和推廣應用5個療效確切,技術規范,水平先進的中醫(中西醫結合)單病種,強化單病種質量控制,規范中醫診療行為,促進中醫藥臨床特色優勢標準化建設。
四、發揮中醫藥在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作用
全面推進中醫藥“三進”工程。鞏固衛生強市創建成果,進一步推進城鄉社區中醫藥工作,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中醫科和中醫藥設置率達100%,鼓勵執業中醫師開展多點執業工作,推廣和應用2項中醫藥適宜技術,為基層群眾解決提供質優價廉的中醫藥服務,擴大中醫藥慢病防治范圍。強化中醫藥科普知識宣傳,繼續推進“中醫中藥中國行—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加強中醫藥知識及文化傳播網絡建設,廣泛開展中醫藥政策和文化科普宣傳活動,提高社會對中醫藥的認知度和認同度。
五、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建設好中醫藥人才隊伍。
實施中醫藥“人才強業”計劃,實施各類中醫人才培養項目,加強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各級名中醫每3年應帶教2~3名青年中醫藥人員,其中1名以上必須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人員,培養基層中醫藥業務骨干人才。結合中醫跟師帶徒特點,認真實施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崗位培訓,不斷增加中醫全科醫生數量,開展城鄉社區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基本知識和技能培訓,依托市中醫藥學會舉辦中醫藥學術交流活動。
六、加強組織領導,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扶持政策。
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省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精神。一是進一步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要把中醫藥工作納入區域衛生規劃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規劃,并建立相應的協調機構,及時研究解決中醫藥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二是要切實完善中醫藥財政投入機制。努力爭取政府切實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力度,確保對中醫藥投入的增長比例不低于對衛生投入的增長,同時中醫事業費占衛生事業費的比例達到10%以上。三是要完善中醫藥服務醫療保障政策。符合定點醫療機構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經申請審核合格后應列為基本醫療保險(含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機構,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藥診療項目、中藥品種和門診煎藥費納入報銷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