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委文聯年度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2年,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文化建設的重要一年。我們黨將召開十八大,做好文藝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文聯工作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緊扣喜迎十八大、爭創新業績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堅持“三貼近”原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出作品出人才不動搖,推動文藝大發展大繁榮,為推動跨越發展,挺進全國百強,實現全面小康做出新的貢獻。
一、十七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全國九屆文代會八屆作代會精神。組織各文藝家協會和廣大文藝工作者認真學習“三會”精神,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要求。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和“三貼近”原則不動搖。明確工作目標,振奮精神,激發熱情,增強文藝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服務地方中心工作的水平,為建設“人文”貢獻力量。
二、積極開展“一縣一品”文化品牌建設工程。突出楊守敬文化的地方特色,圍繞這一主題,加大建設力度。在普及上,多層面多形式宣傳楊守敬文化,進一步擴大社會認知度。在創作上,組織有影響的活動,抓好重點作品的創作。在項目上,加強與楊守敬書院聯系,著力培植文化載體,壯大產業規模,產生經濟社會效益。在目標上,爭創全省先進,實時啟動“中國書法之鄉”申報工作,實現“一縣一品”工程新的突破。
三、繼續完成《民俗志》一書編纂出版工作。在上報送審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的資料資源,組織力量進行再充實、再調整、再修改,納入地方文化建設項目,出版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志書,為傳承弘揚文化提供有價值的著述讀物。
四、傳承名人文化,組織“尋訪王永彬故里”筆會。《圍爐夜話》極其作者王永彬是人文的新發現新發掘,對宣傳弘揚歷史文化意義重大。按照市里統一總體部署,結合文藝家協會的特點,擬組織作協、民協、書協、詞楹聯協會和影視家協會等,赴王永彬故里枝城鎮余家橋村,開展尋訪探源筆會采風活動,創作一批主題集中的文藝成果。
五、廣泛組織動員文藝家協會扎實開展“三個一”活動。即:各協會分別組織一次有特色有影響的采風筆會創作活動;推出一批有質量有價值的文藝作品;培養一批德藝雙馨的文藝人才。
六、啟動“中國書法之鄉”申報工作。立足我市現有的書法傳統書法隊伍書法成就書法活動及其影響,對照申報條件要求,進一步創造條件,組織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制定申報方案。適時組織一次學習考察活動,借鑒外地成功申報的經驗。大力組織書法創作及相應的賽事活動。與教育文化部門聯手,共同抓好“書法進課堂”活動,做好對少兒書法的普及推廣工作。大力營造申報的濃厚氛圍,創造合格的申報條件。
七、籌建本土作家書庫,匯集文藝成果。為展示多年來我市文藝創作的豐碩成果,以作協為主體,編輯出版一套涵蓋廣泛的《文藝叢書》,精心打造一張宣傳推介展示奮進的文化名片,以此與文化相關部門合作,共同籌建本土作家文藝書庫,豐富充實建設人文的內涵,創造一批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要的精神食糧。
八、鞏固文藝陣地,辦好《長青》雜志。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對《長青》雜志進行適當的改版,設置相應的欄目,豐富內容,創新形式,擴大讀者面,為文藝愛好者提供更多的展示平臺。加強與學校、企業及部門的聯系和合作,實行開門辦刊,為刊物注入活力。試行稿酬制,吸引作者廣泛參與,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培養更多的文藝新人。
九、抓好文藝隊伍培訓,提升創作水準。采取多種形勢培訓文藝骨干,充實文藝素養,開闊創作視野,提升創作水平。
十、加強機關自身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強化文聯機關的建設和管理。加強機關效能、黨風廉政、互聯共建、社會綜合治理等各方面工作,把文聯機關建設成廣受歡迎的文藝工作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