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委科學教育建設行動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年)實施意見》,經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研究,確定市2010年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如下:
一、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1.主要任務:
通過宣傳科學發展觀,使未成年人從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科技競賽和社會實踐,增強未成年人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初步認識科學的本質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培養社會責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2010年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計劃:
(1)規范青少年科技教育課程,加大對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力度,受眾人數為l0000人。牽頭部門:市教育局;參與部門:市文明辦、市科協、市婦聯、團市委。
(2)組織各中小學校舉辦科技節,培養青少年的科學思想,受眾人數為l0000人。牽頭部門:市教育局;參與部門:市科協。
(3)組織全市青少年參加由省教育廳、省科協批準立項的金鑰匙科技競賽、科技創新大賽、科技模型競賽、英特爾求知計劃、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機器人競賽、電腦制作等活動,受眾人數為50000人。牽頭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參與部門:市文明辦、市科技局、市科協等。
(4)對科技輔導員進行業務培訓,并開展中小學科技輔導員科技論文評比活動,進一步提高科技輔導能力,受眾人數為100人。牽頭部門:市教育局;參與部門:市科協。
(5)評選市中小學優秀科技輔導員和科技小能手,受眾人數分別為30人。牽頭部門:市教育局;參與部門:市科協。
(6)評選市科技教育先進(示范)學校,推薦優秀學校參加省科技教育特色學校評比。牽頭部門:市教育局、市科協;參與部門:市科技局。
(7)在中小學生中開展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牽頭部門:市科協;參與部門:市教育局。
(8)豐富“快樂科學校園行”活動內容,培植青少年科普報告主講人隊伍,幫助基層中小學校開展科技活動。牽頭部門:市科協;參與部門:市教育局。
(9)加強未成年人道德建設,對中小學校周邊文化市場進行治理,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牽頭部門:市文化局;參與部門:市教育局等。
(10)組織開展“我們愛科學”主題系列教育活動,受眾人數為30000人。牽頭部門:團市委。
(11)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傳播力度,通過科普作品進行未成年人科學素質教育。牽頭部門:市委宣傳部、市廣電局;參與部門:市文化局、教育局、市科協。
(12)在未成年人中開展“兒童快樂讀書”、“快樂父母沙龍”等寓教于樂的快樂系列活動。牽頭部門:市婦聯。
二、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1.主要任務: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激發廣大農民參與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增強科技意識,提高獲取科技知識與信息和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發展生產和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并將推廣實用技術與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結合起來,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擅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的能力。促進在廣大農村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
2.2010年農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
(13)組織實施新一輪“百千萬科技興農富民工程”,爭取對省市縣級重點項目扶持,并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發揮重點項目在科技興農富民中的引領作用。牽頭部門:市科協;參與部門:市委組織部、市農林局。
(14)在全市村黨組織和黨員中廣泛開展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質、提升發展致富能力和集體增資產、農民增收入、班子增活力為主要內容的“兩提三增”活動,全年培訓農村黨員干部和勞動力不少于6萬人次,“雙強”型村書記、村干部和農村中青年黨員的比例分別達到90%、70%和50%左右,農村勞動力普遍掌握1-2門先進實用技術,并有3萬人達到農民技術員及以上職業資格水平。牽頭部門:市委組織部。
(15)深入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新增入戶農戶數為2000戶。牽頭部門:市農林局。
(16)繼續實施農民培訓工程,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20000人、開展農民創業培訓l000人。牽頭部門:市農林局。
(17)開展農產品經紀人培訓工作,受眾人數300人。牽頭部門:市供銷社。
(18)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的能力,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10000人。牽頭部門:市勞動局。
(19)積極發揮全民科學素質教育講師團的作用,組織舉辦高效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現場會。受眾農戶2000戶。牽頭部門:市科協;參與部門:相關成員單位、市老專家協會等。
(20)組織開展好“三下鄉”活動,受眾人數6000人。牽頭部門:市委宣傳部;參與部門:市級機關有關部門。
(21)繼續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星火計劃”培訓,受眾人數8000人。牽頭部門:市科技局;
(22)加大重點技術推廣力度,促進現代生態農村發展。根據實際,因地制宜推廣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受眾人數3000人。開展機插秧和秸稈還田技術培訓,加快秸稈機械化還田及水稻機插秧集成技術推廣,加速水稻生產機械化進程,指導農民科學種田增產增收,受眾人數l000人。牽頭部門:市農機局。
(23)強化信息系統的服務指導,做大做強農機跨區作業。通過培訓發放《跨區作業證》、《跨區作業信息手冊》、設立跨區作業接待站等措施,為跨出、跨進機手提供及時便捷的服務,受眾人數2000人。牽頭部門:市農機局。
(24)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積極指導、大力扶持水稻生產服務合作社、跨區作業協會等農機服務組織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科學素養,走規范化發展的道路,受眾人數1000人。牽頭部門:市農機局。
(25)推廣農業科技創業項目,培植致富農民的科技增長點,受眾人數3000人。牽頭部門:團市委。
(26)組織實施“巾幗惠農陽光工程”,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培育600名新型女農民。牽頭部門:市婦聯。
(27)開展葡萄、桃、梨、大棚草莓、越冬蔬菜、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等的栽培技術培訓,組織送科技下鄉2次,受眾人數1500人。牽頭部門:市農林局。
三、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
1.主要任務:
圍繞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需求,以學習能力、職業技能和技術創新能力為重點,提高第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倡導和普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降耗、安全生產、健康生活等觀念和知識,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提高失業人員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和自身發展的要求。
2.2010年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計劃:
(28)組織開展“千百億工程”、軟件產業等人才培訓活動,加快培養我市重點產業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建立穩定的人才資源“蓄水池”,使我市人才隊伍的規模、結構和水平能適應跨越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為企業發展培養實用人才。培訓人數為600人。牽頭部門:市人事局、市勞動局。
(29)開展民營二代企業家培養工程。進一步創新理念,突出重點,切實增強他們的企業傳承發展本領。牽頭部門: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
(30)組織開展“十萬職工大練兵,百個工種萬名職工技能提升”活動,受眾人數30000人。牽頭部門:市總工會;參與部門:市勞動局。
(31)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全年共培養1000名高技能人才,其中技師、高級技師達到500人,高級工10000人。牽頭部門:市勞動局。
(32)進行職業技能鑒定6000人,發放職業資格證書8000人。牽頭部門:市勞動局。
(33)提高失業人員的就業、創業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全年就業再就業培訓10000人,創業培訓2000人,科技知識培訓100人。牽頭部門:市勞動局;參與部門:市科技局
(34)對廣大市民進行建筑節能、給排水等科普知識宣傳,倡導低碳經濟。牽頭部門:市建設局。
(35)開展醫療科普宣傳、健康咨詢等活動,組織開展糖尿病、高血壓、傳染病等常見疾病講座,受眾人數4000余人次。牽頭部門:市衛生局;參與部門:市人醫、二院、中醫院等。
(36)組織開展“六·五”世界環境日系列宣傳活動。牽頭部門:市環保局。
(37)組織開展信息化等方面知識培訓,受眾人數為80人。牽頭部門:市科技局。
(38)舉辦企業青工“五小”科技評選活動,受眾人數3000人。牽頭部門:團市委。
(39)提高婦女法律素質,圍繞“3.8”維權周開展普法宣傳、禁毒宣傳、幫教等活動。牽頭部門:市婦聯。
四、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1.主要任務:
面向領導干部突出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增強領導干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科學決策的能力。通過提高公務員自身科學素質,增強科學管理的能力。
2.2010年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計劃:
(40)深入開展科級以下公務員能力建設培訓。培訓人數為全體公務員。重點推進專業技術人員公需科目繼續教育,參訓學員突破5000人次。牽頭部門:人事局。
(41)舉辦科技創新高層次人才培訓,受眾人數l50人。牽頭部門:市科技局;參與部門:市委組織部。
五、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建設行動
1.主要任務:
加強專家庫和講師團隊伍的建設與管理,組織和動員他們為不同人群提供科普服務。采取多種途徑,建立中小學專兼職科技輔導員隊伍。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和科學教育志愿者隊伍建設。加強科學教育研究,以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加強各類科學教育的教材建設,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特點和需求,編寫先進實用技術、職業技能、現代科技知識等為主要內容的教材,開發制作適合我市的實用技術推廣的電教片等。不斷加強中小學校科學教育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科學教育和培訓,構建不同職業、不同工種、布局合理的職業技能培訓基地。
2.2010年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建設行動計劃:
(42)以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為重點內容,組織舉辦市第二十二屆科普宣傳周活動。牽頭部門:市科協;參與部門:科普周成員單位。
(43)精心組織201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打造工作亮點。牽頭部門:市科協;參與部門:相關成員單位。
(44)開展環保宣傳走進村鎮和社區活動,開展送環保書籍進社區、村鎮活動,每年給社區和村鎮各送200本環保圖書。牽頭部門:市環保局;
(45)通過展覽、講座、咨詢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節能減排科普行動。牽頭部門:市科協;參與部門:市環保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等。
六、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建設行動
1.主要任務:
加大科普資源開發力度,鼓勵和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科普資源開發。通過評獎、作品征集等方式,調動科技工作者科普創作的積極性,推動科普、科技、教育、傳媒界的有效合作,促進我市科普創作整體水平的提高。促進科普資源共享,組織編制簡明生動的科普資料、拍攝科教片。
2.2010年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建設行動計劃:
(46)完成桃、梨、葡萄等高效栽培技術科教片的制作和發放工作。牽頭部門:市科協、市委組織部、市廣電局;參與部門:市農林局。
(47)充分利用“86181199”科普惠農一卡通為農民提供實時技術服務,開展農業科技專家與高效農業基地掛鉤接對。牽頭部門:市科協。
七、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工程建設行動
1、主要任務:
加大各類媒體的科技傳播力度,爭取開辟電視科普專題節目和報紙科普專欄。增加科普網站和門戶網站的科技專欄內容與版面,并努力打造科技傳播媒體品牌。鼓勵和推動經營性科普文化產業發展。建立科普應急機制,提高各類媒體對于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
2.2010年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工程建設行動計劃:
(48)在居委會安裝電子顯示屏播放科普光盤。牽頭部門:市科協;參與部門:云陽鎮。
(49)以科普宣傳車為載體,組織開展科普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進社區、進軍營等活動。牽頭部門:市科協。
(50)認真辦好每周一次的“科普大篷車”電視欄目。牽頭部門:市廣電局、市科協。
(51)在電視臺、人民廣播電臺開設《田野風》專欄、在日報開辟《一周農事》、《植保信息》專欄;制作生態市專題電視片,增加科技節目的播出時間,科普類公益廣告。牽頭部門:市委宣傳部;參與部門:市廣電局、日報社。
(52)進一步增加公眾科技網的容量,充實科普內容,增強網絡的互動性。牽頭部門:市科協。
八、科普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行動
1.主要任務:
統籌規劃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公益性科普設施建設和運行經費的公共投入。在城鄉社區建設一批科普畫廊、科普活動室、運用網絡進行遠程科普宣傳教育的終端設備等設施,努力爭取將科普畫廊建設納入居民小區建設規劃的審批內容。加強科普教育基地建設,設立公眾開放日、科普接待日,向公眾開放實驗室、陳列室、研發機構和生產車間等場地設施,為廣大農村、城市社區、學校等提供科普服務。
2.2010年全民科普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行動計劃:
(53)加大科普經費投入,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的科普經費增長機制。牽頭部門:市財政局。
(54)建立科普惠農服務站,進一步發揮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帶頭人在示范引導、輻射帶動、技術推廣和科學普及中的作用。牽頭部門:市科協。
(55)完善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平臺的教育課件,加大對實用技術的培訓力度。牽頭部門:市委組織部。
(56)加強城市社區科普畫廊、科普活動室和農村“一站一員一欄”管理,定期更換科普畫廊內容,充分利用街道、社區鄉
鎮文化站等場所,開展科普宣傳活動,試點并推廣建設電子科普
站。牽頭部門:市科協。
九、行政法規、隊伍建設與監測評估工作
1.主要任務:
完善有關政策法規,在有關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的政策法規中體現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目標和要求。制定專項表彰激勵政策,定期表彰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做出優異成績的集體和個人。通過培養專業化人才,發掘兼職人才,建立志愿者隊伍、專家庫和講師團,加強理論研究,為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建立我市公民科學素質狀況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的監測指標體系,并納入社會發展指標體系。
2.2010年行政法規、隊伍建設與監測評估工作行動計劃:
(57)將《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納入《市十二五規劃》;繼續納入對轄市、區(局)黨政領導科技與人才目標考核指標體系,優化考核內容。牽頭部門: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參與部門:市科技局。
(58)發揮全民科學素質教育講師團、黨員教育講師團、大學生村官科普員的作用,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全民科學素質教育活動。牽頭部門:市委組織部、市科協;參與部門: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59)加強科普志愿者隊伍的管理和建設,發揮他們在科學素質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牽頭部門:市科協;參與部門: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60)開展“十二五”科普工作規劃的編制工作。牽頭部門:市科技局、市科協等。
(61)組織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培育一批優秀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業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牽頭部門:市科協;參與部門: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