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古民居裝飾文化保護與鄉村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從江西古民居裝飾文化存在的問題入手,探索了江西古民居裝飾文化逐漸落敗發展停滯不前的原因,制定如何高效的保護古民居裝飾文化并將其傳承發揚策略,以此加快江西省傳統古村落美麗鄉村建設。
關鍵詞:江西古民居裝飾;美麗鄉村建設;保護傳承
傳統的古民居裝飾文化是人類寶貴的文化物質遺產,對傳統古民居裝飾進行合理有效的保護開發,是對當地風土人情、民俗習慣、歷史文化進行傳承與發揚。隨著我國面臨著社會轉型的新時期,市場經濟發展迅猛,城鎮化趨勢不斷加速,傳統村落資源與古民居裝飾的開發保護面臨著大量的現實難題。一些傳統古民居裝飾由于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與相關學者的研究,正在歷史上逐漸消失。在美麗鄉村建設的背景下,如何將古民居裝飾的保護及開發與鄉村環境建設、鄉村旅游相得益彰的聯系在一起,成為了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
1江西傳統古民居裝飾開發與保護的重要意義
傳統古民居建筑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構成元素,合理有效地對古民居進行開發與保護是鄉村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鄉村的建設發展是推進城鎮化發展的助力器,是貫徹國家層面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因此對江西傳統古民居裝飾的研究,不僅能加快美麗鄉村的建設促進城鎮化發展,還能為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重要文化價值、科研價值、教育價值。
1.1江西傳統古民居裝飾文化的價值
江西省總共有66個省級歷史文化村,按區域劃分在贛南區、贛中區、贛北區,每個地區的村落都具有各自獨一無二的歷史特色與文化底蘊。例如贛南區的贛縣白鷺鄉白鷺村、龍南縣關西鎮關西村等,主要受客家文化的影響,常見的建筑形態以客家圍屋為主,客家人喜群居世代居住在一起,圍屋的構造很好地滿足了客家人的這一生活習慣,并且圍屋具有很強的防御功能,能夠保護居民免受外來傷害。圍屋裝飾常用蝙蝠、喜鵲、“萬”字、“壽”字來表達客家人希望富貴、福氣、長壽、豐收等美好愿景,多以木雕、磚雕、石雕為主。贛中區主要的歷史文化名村有: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鷹潭市龍虎山風景區上清鎮、金溪縣雙塘鎮竹橋村等,古時贛中地區多出官員,大部分官員辭官后都會回到家鄉,因此贛中地區的民居常用獅子、麒麟等神獸以示威嚴正派,“壽”字、“?!弊?、錦鯉、牡丹圖案以表福氣、長壽、美好。贛北區的特色名村有:浮梁縣瑤里鎮、婺源縣思口鎮延村、婺源縣江灣鎮汪口村等,贛北地區靠近浙江省、安徽省,古時徽人擅從商,贛北人民均效仿之,因此十分重視財富的積累,喜好文人筆墨字畫。當地的建筑形式以徽派建筑為主,常用的雕刻技術為木雕、磚雕與石雕,書香世家多為博古圖案,富貴人家常用牡丹等象征富貴的花紋圖案。這些古村落中的民居裝飾都是極為優秀的裝飾工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藝術內涵,不僅為中華悠久歷史長河中的裝飾文化、圖案美學留下瑰麗的一筆財富,更是對當今的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等設計行業都具有相當高水平的指導意義與價值。
1.2保護江西傳統古民居裝飾文化的意義
江西傳統的古民居大多是為宋、明、清時期的產物,不同朝代有著不同的文化特色與風土人情,特色的建筑可以體現當時社會的宗教信仰、倫理道德、社會生活等方面。通過研究不同時期的古民居裝飾可以了解到那個朝代的特有的文化底蘊,正是因為如此豐富的古民居資源才使江西多了幾分歷史的厚重感,毫不過分地說,江西可稱得上是古代裝飾文化的博物館。在這里,可以領略客家圍屋獨有的建筑形態,樂安流坑精美的裝飾圖騰,金溪竹橋的文人情懷,這一幅幅動人的歷史畫卷,這一幕幕對過往的默默緬懷,這一切都是我們對古人的匠人精神的崇敬。對傳統的古民居裝飾進行保護,不僅是保留歷史的印記,為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與物質財富,更是體現我中華泱泱大國的文化內涵與五千年文明的歷史傳奇,這是一個民族的魂,這是一個國家存在的證明,這更是我們華夏子孫驕傲的源泉。
2江西傳統古民居裝飾文化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對傳統古民居建筑及其裝飾進行保護開發是一件繁雜且困難重重的任務,雖然目前全國大力倡導美麗鄉村的建設,大量的人力物力都已投入到農村的建設發展之中,但是傳統古民居裝飾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仍存在一些現實的問題:其一,擁有古建筑的古村落由于年代久遠即使躲過了天災人禍有幸保留下來,幸存的古民居實體環境依舊不容樂觀,傳統的古民居建筑及其內部裝飾多為土木結構,多年未受到專業的保護,無法抵抗自然災害的襲擊,部分古建筑在其原址上逐漸消失,就算留下痕跡周邊環境也不比從前,無法復原到當時輝煌的景象;其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鄉村旅游感興趣,大量的游客涌入古村之中,由于游客素質參差不齊,古村的旅游污染問題也是導致古民居遭受到破壞的問題之一。旅游垃圾、游客的亂涂亂畫、古村過度接納游客使古村落的生態環境遭受到極大威脅;其三,隨著國內城鎮化趨勢的發展不斷加速,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往城里謀生,農村只留下老人小孩,傳統村落遭遇老齡化和空心村的問題,老人文化程度有限,幼兒年少無知,他們對于古民居的保護概念極低,無法了解到這些建筑存在的價值,古民居建筑裝飾文化因為沒有人去弘揚傳播會逐漸消失,村落人口的遷移會導致古村最后走向廢墟的地步,特色文化傳統風俗也會隨著古村的消失而慢慢隕落,失去了當地居民保護的古建筑將面臨更大的毀滅危機。
3應該如何對江西傳統的古民居裝飾文化進行保護與傳承
3.1傳統古民居裝飾與鄉村旅游相結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居民逐漸城鎮化,大部分古村落都存在空心村的現象,沒有人氣就沒有人會守護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完整的古村落建筑與精美的古民居裝飾便很難完善地保存下去。僅僅依靠國家保護和學者的科研資源,并不能從根本上使古民居建筑及其裝飾得到傳承保護與發揚,因此針對這種現象必須將古民居的保護與鄉村旅游有機地結合起來,傳統古民居資源開發必須以保護作為基礎,傳統古民居基于有效保護的前提條件下,通過科學合理的環境資源保護與鄉村旅游開發,將江西傳統古民居裝飾的獨特魅力展現給游者。進而實現傳統古民居裝飾的保護與傳承,更能促進農村的經濟建設與發展,完成農村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大跨越式的良性發展目標,達到保護古民居裝飾文化的價值研究和文化遺產保護的目的。
3.2傳統古民居裝飾與生態文明相結合
傳統古民居的開發保護對生態文明建設和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有積極意義。為貫徹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建設生態文明已經成為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大計的重要部分,中國明確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果傳統古民居裝飾資源想要得到完善的保護開發必須將資源保護和生態保護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因為生態文明的建設已經開始滲透到農村的建設發展之中,傳統古民居裝飾資源的開發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生態文明建設。傳統古民居裝飾資源開發有助于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可以改善農村現有的基礎產業模式,有助于生態環境的改變,有助于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大力保護古民居裝飾資源,不僅能使文化得到傳承,得到國家與社會各界的重視之后,鄉村的生態環境也會得到質的改變,通過對傳統古民居裝飾資源整合開發,農民會更珍惜這份先人為他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游客會為農村的發展帶來更大的生機。
4江西傳統古民居裝飾文化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策略
江西傳統古民居裝飾文化的開發與保護,應在美麗鄉村建設的指導下,充分保護和利用傳統古民居建筑裝飾資源,推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共同發展,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實現傳統村落的復興。
4.1對江西傳統古民居裝飾文化進行科學規劃
江西省文物保護相關部門應對傳統古民居裝飾文化進行全面普查,對傳統古民居裝飾的文化遺產進行調查和整理,全面掌握傳統古民居裝飾文化遺產的類型、數量、分布情況、現存狀況,及時做好相關的信息登記,建立傳統古民居裝飾文化遺產數據庫,從科學的角度使每一個古民居建筑裝飾得到最好的保護,在策劃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可以更加科學便捷地將傳統古民居裝飾文化融入進鄉村旅游、生態環境、市場經濟的發展之中。
4.2加強對傳統古民居裝飾文化的精準保護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傳統古民居裝飾逐漸消失的現象,提出對古民居裝飾文化展開精準保護是結合當地的傳統文化、民俗風情、風土人情等各方面而制定準確高效的保護方法。精準保護其中最關鍵的即為“精準”二字,要做好準確的定位和特色的規劃設計工作。傳統古民居裝飾資源開發應體現其所在地的特色,與周邊村落的實際狀況、發展現狀相結合,為每個美麗鄉村的建設精準分析其文化脈絡、鄉土文化與發展歷史,在對村莊的改造中融入現存的古民居裝飾文化,再結合當地特有的地理環境人文風貌,如此才能精準地表達那個時期那個古村的那一段歷史。推進精準保護古民居裝飾文化是一種具體行動,是我們一輩輩人為之奮斗的目標。在開發資源的同時,強調資源的特色傳承與保護,不同地區的古民居裝飾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村落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習俗,每一個地區的人民都有自己抹不掉的鄉土味。精準保護這個概念是多維的,我們要從各方各面考慮到一個資源的開發與一個鄉村的發展,資源不僅需要保護,還要與民生、經濟發展相結合,要使資源的開發不是曇花一現的半拉子工程,通過精準保護使資源得到永遠的保護,村莊的發展得到實實在在的提高,使美麗鄉村真正做到“美麗”二字。
參考文獻:
[1]肖學健,李田.江西傳統古民居裝飾藝術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1
[2]胡濤,胡小風,陳雨生,馬軍山.美麗鄉村建設中古村落景觀規劃設計研究[J].現代園藝,2017
[3]沈苗苗.安義古村群傳統民居室內裝飾藝術的研究與保護[D].南昌大學,2016
[4]謝瀛.中國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以西江吊腳樓為例[D].湖北工業大學,2013.
作者:吳薇;李田 單位:江西農業大學園林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