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居住區景觀空間環境設計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華民居雜志》2014年第八期
1.1半公共空間
半公共空間的規劃設計應根據各居住組團的不同組合方式來考慮,保證空間交通暢通、功能齊全。半公共空間的空間營造有兩個手法:①有形物體的營造,如景觀墻、植物群落、綠籬等對空間的部分圍合;②園林小品的“心理提示”,如用景觀標識、亭、廊、花架、水景等,將空間塑造成為一定范圍內的私有物。這樣的營造手法,可以豐富居住區的空間類型多樣性,通過豐富的空間給人們以不同的使用體驗,也可以根據空間開放度的不同,進行不同程度的刻畫,如地面鋪裝的變化、植物種類的變化、喬灌木的變化、植物高度的變化等,通過細節的設計和工程建設,保證景觀空間的安全性。并綜合通過運用對景、軸線、節點、路徑、視覺走廊、空間的開合等設計手法,把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相協調,營造半公共空間環境。
1.2私密空間
國外有研究表明,道路系統越復雜,犯罪率越低;道路系統越簡單,則犯罪率越高。私密空間的道路屬于居住區中最簡單的道路系統,犯罪率也相應比較高,故此,空間道路應有一定程度的多樣性設計。在材料的選擇上,私密空間的道路設計經常選擇汀步或石子路,這種道路的鋪設沒有路基,直接鋪設在土層上,下面僅蓋干沙,周圍再用原土填回,遭遇雨天或者使用量大走易變形,在實際設計中不宜使用。私密空間的營造形式單純,即使用一定材料將規劃范圍內的場地進行較私密的圍合,最常見的是植物材料,高大的喬木或植物墻均可。且由于私密空間面積有限,除基礎的休息設施外,不足以安排過多的園林小品,植物在空間中占據主導地位。那么,私密空間中道路的布置、路面的鋪砌、水景的組織、照明的設計、小品的設計、公共設施的處理等,應注意實用性、藝術性、趣味性和整體性的結合,使空間相互滲透與延伸,創造更加親切宜人的整體環境。
2居住區景觀植物設計要點———以蘇州地區為例
蘇州市位于江蘇省東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處常綠闊葉樹種占優勢、落葉闊葉樹種占一定比例的闊葉混交林地帶。蘇州是中國著名的園林城市,自然對綠地建設有較高的要求,2005年《蘇州市城市綠化條例》明確規定居住區綠化用地面積不低于總用地面積的37%。居住區景觀植物的設計,一方面要通過對綠地的統一規劃和空間的合理組織,采用點、線、面結合的設計原則,形成功能分布合理的居住區綠地組團系統,改善居住區的生態效益;另一方面,居住區的植物景觀營造要有一定的特色,充分考慮季相變化和植物搭配,注意常綠與落葉結合,喬木與灌木結合,木本與草本結合,觀花與觀葉結合,實現居住區植物景觀設計的生態性、科學性、藝術性、文化性和經濟性。在植物群落層次方面,喬灌草的層次應保證清晰,如上層植物使用合歡、銀杏、廣玉蘭、香樟、龍爪槐、枇杷、紅楓、五角楓等,中層為海桐、紅花檵木、金葉女貞、紅葉石楠、毛鵑、桂花和梔子等,下層是地被花卉和草坪;色彩和形態方面,應富有變化又通過比例保證一定的統一;造景效果方面,應通過提高種植密度保證居住區植物群落的突出和聯系,喬木、灌木密集式種植,使多種植物構成明顯的整體,喬木和灌木形成的群落和附近疏林草地、草坪以及單純的密林明顯地區別,豐富植物空間類型。注意避免選擇有毒、帶刺、落果和易引起過敏的植物。
3結語
居住區景觀環境的成功營造,需要設計師能夠提出以人為本、安全健康、景觀優良的設計方案,以此和開發商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房地產開發商也需要對人們的居住需求和心理有前瞻性的預測,通過景觀的設計表達建設樓盤的最大附加值,提供最好的人居環境。實現這個目標,需要設計師、開發商、政府部門和居住者共同合作,為未來的居住區景觀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曹曉明單位:蘇州旭名置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