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鋼渣粉摻量對混凝土耐久性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粉煤灰綜合利用雜志》2016年第5期
摘要:
對鋼渣粉摻量對于混凝土碳化、氯離子滲透及混凝土氣滲系數三個方面的影響的試驗研究,結果顯示鋼渣粉摻量在10%~20%之間時,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響最低。
關鍵詞:
鋼渣;混凝土;耐久性;摻量
鋼渣是煉鋼過程中排出的多種礦物組成的固態廢棄物,數量約為鋼產量的15%~20%,它的密度較大,一般在3.1~3.6g/cm3。隨著我國鋼鐵產量的逐年提高,鋼渣的排出量也隨之增加,大量積存的鋼渣不但對鋼鐵企業的生產與發展造成巨大的壓力,還成為城市的污染源,大量研究實踐表明只要加以合適處理利用,鋼渣即是一種資源。目前我國鋼渣主要用于冶金工業、建材、公路建設、農業等方面[1,2],利用率不是很高。近些年,混凝土甚至于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多[3,4],同時鋼渣對混凝土的影響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通對不同鋼渣粉摻量時的混凝土,分別從混凝土碳化、氯離子滲透及混凝土氣滲系數三方面進行了試驗及數據分析,得出了保證混凝土良好耐久性前提下的鋼渣粉摻量。
1原材料和試驗方法
1.1原材料
(1)水泥采用安徽海螺水泥廠生產的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細度、凝結時間、安定性等指標均符合標準要求,28d膠砂抗壓強度為52.2MPa。其基本化學成分見表1;(2)膨脹劑(UEA)膨脹劑的相對密度為2.86,比表面積300~350m2/kg,化學成分見表2;(3)鋼渣采用上海寶鋼冶金公司生產的鋼渣,細度為600目。鋼渣粉的化學組成和顆粒形貌見表3;(4)化學外加劑聚羧酸類高效減水劑,其密度1.13g/cm3。固含量為40%,pH值:中性;(5)砂長江中砂,細度模數2.7(國標2.3~3.0),表觀密度為2665kg/m3,含泥量0.42%,泥塊含量0.21%;(6)石子采用5mm~25mm碎石,表觀密度為2670kg/m3,壓碎值6.6%,含泥量0.65%,泥塊含量0.45%;(7)水所用水均為普通自來水。
1.2試驗方法
1.2.1碳化試驗
混凝土碳化試驗按照GBJ82-85《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實驗方法》中快速碳化試驗進行。采用100mm×100mm×300mm長方體試塊,標準養護26d后,在60℃溫度烘箱中烘干48h后取出,將試塊除2個相對的長方形側面外,其余4個面均用石蠟密封。在側面上順長度方向用鉛筆以10mm間距畫出平行線,以預估碳化深度的測量點;將試塊放入碳化箱內,各試塊經受碳化的表面之間的間距至少不小于50mm。徐徐充入CO2氣體,使箱內的CO2濃度保持在(20±3)%,相對濕度為(70±5)%。碳化試驗在(20±5)℃的溫度下進行;碳化達到預定齡期取出,在壓力機上垂直于碳化面劈裂測碳化深度。
1.2.2氯離子滲透試驗方法
混凝土氯離子滲透性能采用ASTM建議的應用直流電快速法測定混凝土氯離子滲透性能,步驟如下:(1)試件為直徑100mm、厚度50mm的圓柱體。標準養護30d后,將兩個圓面打磨出兩個新面;(2)將打磨好的試件用水洗凈,擦干,用石蠟將圓周面密封,并保持新面的潔凈,從而保證氯離子的滲透面積;(3)將上述試件放入帶有三通管的干燥器中,干燥器通過三通管分別與真空泵、大氣、蒸餾水管連通。首先打開真空泵的閥門,持續抽真空3h;(4)在不關閉真空泵的情況下,將蒸餾水管的閥門打開,放入蒸餾水直至浸沒試件,關閉蒸餾水管閥門,繼續對干燥器抽真空,持續2h;(5)停止抽真空后,使試件在水中浸(18±1)h后取出,拭去表面水分。用硅膠將試件緊固在樣品池中,讓試件與樣品池兩銅網電極緊密接觸。在兩端面與測量池接觸處用硅膠密封,從而防止測量池漏水;(6)用長頸漏斗將左側半池灌滿3%NaCl溶液,將右側半池灌滿0.3mol/LNaOH溶液。保證裝有NaCl溶液的半池與負極相連;(7)打開電源,保證電壓60V,通電6h,每30min記錄一次電流值,以時間為橫坐標,電流為縱坐標,積分便得總電量。本試驗中,流過的總電量按(1)式計算:Q=900(I0+2I0.5+2I1+…+2It+…+2I5.5+I6)(1)其中:Q為通過的總電量(庫侖);I0為加壓時的瞬時電流(安培);It為加壓th后的瞬時電流(安培)。
1.2.3混凝土氣滲試驗
混凝土氣體滲透試驗按照RILEMTC116-PCD步驟進行。每組2塊,試塊采用直徑150mm,高度為50mm的圓柱體。養護時盡量減少試塊與外界環境的水分交換。養護在20℃的室內進行,自然養護28d后,在(105±5)℃的烘箱內烘干取出,立即將試塊密封保存。采用氮氣作為滲透氣體。滲透壓力分別為1.5bar、2.0bar、3.0bar(絕對壓力)。計算各壓力下的Ki,取平均值即得各配比混凝土的滲透系數K見式(2)。K=2QP0lμA(P2-Pa2)(2)其中:Q為流體的體積流速;A為垂直于流向的截面積即試塊的截面積;l為流向上的試件厚度;μ為試驗溫度下流體的動態粘度;P為進入壓力;Pa為出口壓力,近似等于氣壓;P0為確定Q時的壓力,假設為大氣壓。
2試驗結果及分析
2.1鋼渣粉對混凝土碳化影響
摻鋼渣粉時,混凝土碳化深度與齡期的關系如表6所示。從表6中可看出隨鋼渣粉摻量的增加,混凝土各齡期的碳化深度都表現出幾乎與強度一樣的規律,先降低后提高:在摻量10%時混凝土碳化深度最小;摻量20%時混凝土碳化深度基本與未摻鋼渣粉的基準混凝土持平。然后隨鋼渣微摻量提高,混凝土碳化深度明顯增加,到鋼渣粉摻量60%時混凝土碳化深度達34.9mm。我們應用龔洛書等提出的碳化預測模式[5],并以混凝土鋼筋保護層20mm作為不會導致鋼筋銹蝕的允許碳化最大深度進行計算,鋼渣粉摻量小于20%的混凝土自然碳化條件下抗碳化壽命都大于100年,完全滿足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要求。由此可見,就混凝土抗碳化能力而言,鋼渣粉摻量不宜大于20%。
2.2鋼渣粉對混凝土氯離子滲透影響
摻鋼渣粉混凝土氯離子滲透試驗結果見表7。結果表明,鋼渣粉摻量10%時混凝土氯離子滲透能力與基準混凝土基本相近。然后隨鋼渣粉摻量提高,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能力下降。其原因主要在于鋼渣粉的活性較低,不僅不利于水化作用,而且使混凝土結合氯離子能力下降,從而表現為混凝土抗氯離子能力降低。因此鋼渣粉摻量不應大于20%。
2.3鋼渣粉摻量對混凝土氣滲系數影響
混凝土氣滲系數與鋼渣粉關系如圖1所示。試驗表明,鋼渣粉摻量10%混凝土氣滲系數最小,當鋼渣粉摻量在10%時混凝土氣滲系數隨鋼渣粉摻量增加而提高。由圖1中還可以看出,鋼渣粉摻量在10%~50%時,混凝土氣滲系數增加比較平緩,即當鋼渣粉摻量從10%增加到50%,氣滲系數提高31%。而鋼渣粉摻量從50%增加到60%,氣滲系數提高37%。由此可見增加鋼渣粉摻量會使混凝土抗氣體滲透能力下降。因此鋼渣摻量應控制在10%~20%之間。
3結論
鋼渣粉的摻量不同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響也不相同,為了使對混凝土碳化、氯離子滲透及氣滲系數等耐久性能的影響降到最低,鋼渣粉的摻量應控制在10%~20%之間為佳。
參考文獻:
[1]聶永豐.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固體廢物卷).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2]婁性義.固體廢物處理與利用.冶金工業出版社,1996年.
[3]吳中偉.高性能混凝土(HPC)的發展趨勢與問題[J].建筑技術.1998,29(1):8-13.
[4]冷發光,邢鋒.綠色建材和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開發[J].建筑技術開發.2000,27(3):2-5.
[5]龔洛書.混凝土實用手冊.第2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5.
作者:黨俐 單位:上海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