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招開未央區街道打造都市之心活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哪里是行政中心,哪里就是城市中心
隨著新行政中心在鳳城八路的正式啟用,不經意間,曾經的北城工業重地實現華麗轉身,成為古都的第一街道。已然成為“都市之心”的徐家灣街道,一舉一動,都必將對全市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那么,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進程中,徐家灣街道如何適應新定位、新要求?如何展現全市“第一街道”的風采呢?
近日,我們走進了未央區徐家灣街道,親身感受他們的熱情、干勁,感悟他們敢為人先的氣魄和創新性舉措。采訪中,徐家灣街道歷任領導班子及廣大群眾的思考和實踐,不斷帶給我們啟示,讓我們觸摸到了“都市之心”的強勁脈搏。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史,每一個行政中心,或者本身就是經濟重鎮,或者在成為行政中心后,因其磁石一般的吸引力,很快就發展成為經濟中心。行政中心對于經濟的促進作用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緊靠行政中心新址的未央區徐家灣街道,其經濟建設頗具傳奇色彩。上世紀50年代,紅旗機械廠(現西航集團公司)、電器開關廠、電梯廠等一批大型國企相繼落戶這里,帶動這里迅速成為北城工業最發達、城市氣息最濃重的區域。后來,經濟技術開發區、未央大學城、浐灞生態區、大明宮遺址公園陸續在地區周邊崛起,街道區位優勢日趨顯現。2006年,國務院正式批準行政中心北遷,城市發展重心戰略北移,地區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產生了質的飛躍。
從北城工業重地到大的中心街道,徐家灣的每一步都準確踩在了發展的節奏上,雖然其間不乏陣痛和曲折,但徐家灣人以特有的執著和遠見,緊緊把握歷史賦予的機遇,讓這塊熱土從里到外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都市之心的風貌正在形成。
城市功能日趨完備
交通方面,境內西銅一級公路、太華路、東二環北延伸線、西航鐵路縱橫南北,繞城高速公路、紅旗東西路和北三環路橫穿東西,共19條道路從地區穿過。一心(行政中心及周邊地區)、一軸(西銅高速城市段)、三走廊(北三環、太華路、北辰大道)的大交通格局業已形成。
教育方面,以天鼎保育院、西航三小、四小、西航二中、西航一中、西航工學院為代表的教育體系完備成熟,部分學校在未央區乃至全市都頗負盛名。擁有從幼兒園到大學完備的教育體系,這在全市各個街道中都較為罕見,為地區跨越發展提供了優質的人才儲備和智力支持。
社區服務方面,擁有完善的水、電、氣網絡;建立了從社區醫院到等級醫院的完備醫療體系,銀行和金融機構林立,華潤萬家超市、三棵樹超市、惠航商廈、徐家灣百貨大樓、祥云農貿市場等商貿類機構遍布,為地區群眾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服務。西航體育場、西航科教文中心、西航中心廣場更是成為地區群眾聚會、運動、休閑的首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年,徐家灣街道投資100余萬元,在未央區首家建成便民服務中心,中心正面安裝了LED屏,內部設立“綜合執法”、“綜治信訪”、“黨務建設”、“社會事務”、“計劃生育”、“勞動保障”六個窗口,為辦事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中心建成后,東樓辦事區和主樓辦公區赫然分開,既提高了辦事效率、辦公效率,又改善了街道形象。年試運行至今,中心共計接待辦事群眾和參觀交流者3000余人次,受理群眾辦事申請1535件,其中現場辦結1124件,轉辦結137件,提供咨詢服務200余人次,實現了讓群眾“只進一個門、事就能辦好”的真情服務,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徐家灣街道社區服務水平就此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值建黨90周年來臨之際,不論早晨還是黃昏,當你邁步徐家灣,耳邊總會縈繞著從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的LED屏上傳來的嘹亮紅歌,激勵了地區廣大干部群眾更加充滿信心地去學習、去工作、去建設。
開放·包容·務實·創新
硬件建設只能反映一個方面,歸根到底,城市建設是以人為本,一個地區人的精神面貌才是一個地區文明的根本體現。要成為名副其實的都市之心,要提高人的文明素質,就必須從點點滴滴做起。
“開放、包容、務實、創新”,這是徐家灣街道馬榮國書記總結出來的徐家灣街道實踐精神。她涵蓋著徐家灣人未來在精神文明方面的追求。
在這種精神的引領下,五進五謀五問調研、黨員義工、清潔未央、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我為和諧社區做貢獻”、孕嬰健康沙龍、平安建設三個一宣傳、“巾幗建功、感受北城”、“牽手同行、共譜無聲樂章”愛心捐助、“迎世園、講文明、樹新風”、紅鳳牽手陽光、志愿服務社區行等一系列創新性活動如一朵朵吐蕊的花朵讓徐家灣這片熱土充滿了活力。
如同春風化雨,徐家灣人的風貌一天天發生著可喜變化。精神文明建設蓬勃發展,共涌現出18家文明單位,其中省級一家,市級10家,區級7家。目前,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正在積極創建國家級文明標兵單位。
街道干部干事要在狀態
在建設都市中心進程中,發揮干部的主觀能動性是關鍵。“地區廣大干部活得要有尊嚴,干事要在狀態”,街道黨工委書記馬榮國如是說。
街道把打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工作團隊,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抓手,街道領導班子成員率先垂范,大事共議,集體決策,狠抓落實,相互補臺,為基層干部樹立榜樣,凝聚出強大的戰斗力。同時他們實行干部任用雙向選擇制,堅持用發展愿景凝聚人、用工作實踐考驗人、用學習培訓提升人、用優厚待遇激勵人、用科學制度管理人,通過激發干部活力,使區域發展“軟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
每天都有變化,每天都有驚喜。在這個新的都市中心,徐家灣人正在以前瞻的目光,只爭朝夕的拼勁,腳踏實地的舉措,書寫著街道美好的未來。一個生機勃勃,充滿朝氣的都市之心,正在邁著矯健的步伐,向我們大步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