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文學素養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文學很主要的作用就是表達人類的情感,展示作者的內心獨白。所以,文學在德育方面經過對藝術的塑造來豐富人的內心,培養人的文學涵養。法國著名思想家薩特認為,好的文學能感化丑陋,修身養性。我們在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里,能夠看到卑微的人力車夫也有美麗的心靈;在冰心的許多作品都有對“愛”的贊美,尤其是在《超人》和《悟》中,冰心先生巧妙的文筆使感情具象化,用“愛”來迎接困難,喚醒良知,讓人在遇到矛盾與抉擇時可以本著對美好世界的追尋來感悟生命,凈化內心。如果能夠積極引導大學生閱讀這些喚醒心靈的著作,讓他們在心理和行為上受到熏陶,便可以使之成為他們追求夢想道路上的原動力。而且,當讀過《阿牛》中對母愛的展現以及《金鎖記》中人們被金錢腐化后的極端行為的表達,都會讓涉世未深的大學生進行沉思,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指引他們堅持自己的夢想,培養健康的心態。所以,好的作品不只能夠使他們的內心得到平靜,思想變得活躍,還能夠建立健全他們的人格,授予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現在中國現當代文學這種教學價值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重視,“要想提高大學生語言方面的綜合能力,必須從閱讀現代文學大家們的文學著作入手,激起大學生追尋真善美的熱情。”
二、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對大學生審美鑒賞與表達能力的影響
大學教育是通過對學生綜合能力訓練與培養來達到培育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目的,只是當前的教學制度與人才培養目標很難使現當代文學這門課程得到足夠的重視,課程的豐富性與完整性都被大幅縮減。在新的形勢下,中國現當代文學這門課程不得不做了許多改變,從之前對單純文學知識的教授到現在對教學體驗和審美的重視,學生們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變成了現在的積極求學。這些調整不僅喚起了學生對文學的熱情,也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與表達能力,不僅適應了新的社會潮流,也治愈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痼疾。
現讓人值得高興的是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對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鍛煉和心靈凈化作用已經得到全社會的廣泛認可。曾經有人指出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的目的“不只是對繁難知識文化的傳輸,更因為它可以使學生的文學素養、刻畫能力以及整體的語言能力的到很大的提升。”一名合格的大學中文系學生應該具備扎實的文學知識、理解感悟能力、審美鑒賞能力、文學刻畫能力以及全面的語言文字能力。文學鑒賞是教師們在教學時極為重視的一個環節,經過大量的閱讀,使學生們對文學有更深刻的認識。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講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文學能塑造人的性格”,這就是文學的作用。在中國現當代文學教育的具體實踐中,老師應具備明確的指導意識,積極的通過各種問題的提出來激起學生們的求知欲,讓他們在閱讀中感悟問題,在學習中收獲答案,同時鼓勵他們大膽表述獨特的看法與觀點,教師則需要在合適的時間給予正確的指導與評價,使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心靈,在表達時掌握語言組織能力。另外,對課外教學也不容忽視,應該提高學生們對小論文的寫作練習,為了讓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老師應給予小論文正面的分析、點評。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使他們加入到實際的教學中,并圍繞他們制定各種教學模式,讓他們更快的吸收,使之成為課堂的主人。
1.1有利于大學生的圖書借閱與思想溝通,從而提高服務質量
圖書館員每天面對眾多的大學生,其借閱與需求又是多種多樣的,而一座圖書館擁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冊的藏書,包含了林林總總各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管理員不僅是圖書管理方面的專才,更要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借文學素養的內涵力量,在圖書館員與大學生之間,搭起一座相互溝通、彼此信任的橋梁.
1.2有利于語言表達的精采與魅力,從而塑造個人良好的形象
圖書館員每天的工作對象是大學生,相互交流溝通的語言是否生動有趣,是否能得到大學生的喜愛與垂青,這與圖書館員的個人文學素養有關.事實證明,一個人擁有較高的文學素養,眼界自會開闊、心胸自會豁達,更重要的是,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得到極大地提升.近些年來,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露面的宣講者,無論是講清史三百年的閻崇年,還是講兩宋風云的酈波、講百家姓史的錢文忠等等,他們均以精采的講述,鮮活的語言贏得了千萬觀眾的叫好.這里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凡在《百家講壇》露臉的宣講者,大多是大學教授或是中學老師,他們有著很高的文學素養.圖書館員在與高校大學生的交際中,如果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他(她)的語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會對借閱學生的心理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注重向圖書館員學習,注重文學素養的自覺提升.可見,高校圖書館員擁有較高的文學素養,會使他的人品修養變得高雅,會讓他的語言具有張力與吸引力,同時,圖書館員的個人形象也得到了較好的塑造.
1.3有利于及時搜集或購置必要的書籍,從而豐富館藏與滿足學生借閱的需要
圖書館員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他們的知識面比別人寬,自覺學習的欲望就會更強.因此,在為圖書館增添書籍的時候,他們就擁有更多的發言權.1)社會上有許多本地作家,他們每年都會有不少的書籍出版,而這些高校所在地作家的作品,對大學生具有相當的吸引力與示范作用.圖書館員及時了解本地作家的出書信息,動員他們向學校圖書館捐贈圖書,這是作家與圖書館雙贏的好事.2)圖書館員自身文學素養的提升,對館藏圖書會有一個正確的評估,哪些是熱門,哪些是冷門,隨時做到心中有數.在建議學校購置新書籍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2地方高校圖書館員文學素養提升的基本途徑
2.1熟悉優秀傳統文化,強化自身文學素養
諳熟我國傳統文化和了解歷史知識的豐富與積淀,是文學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進步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歷史的發展源遠流長,歷史的進程是一面鏡子,對今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圖書館員在與大學生的交流中,當學生需要借閱傳統文化方面的書籍時,由于自身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便可以為學生借閱什么樣的書籍,查詢哪些方面的資料,提供具有指導性的參考意見.同時,還可以就歷史的演變與進步,和大學生一塊探討帝王將相的興衰替變,從中得出以史為鏡知興亡,以人為鏡知得失的深刻道理,從而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由是,原本單調的圖書管理工作,通過圖書館員文化知識的介入,就使借閱與查詢的過程變得生動而有成效.
2.2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加強自身文學修養
閱讀學習是個人文學素養和提升的重要源泉.實踐證明,大量、廣泛的閱讀文學作品是圖書館員加強自身文學修養的有效途徑.作為一個圖書館員,如果不善于學習,沒有海量閱讀文學作品的積累,不了解古今中外文化精髓,沒有養成經常閱讀的好習慣,勢必將導致自身文學素養缺乏源泉.自身文學素養低下,怎么能夠給讀者推薦經典文學圖書呢?更談不上指導讀者對優秀圖書的閱讀和利用了.館員生而有幸在圖書館工作,工作時間同時也是難得的學習時間,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天時、地利、人和都占全了,只要沉下心來,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不但可提高文學素養,同時也是對自身綜合素質的極大補充.當然,從工作角度出發,館員閱讀不能“偏科”,要求無論是中外的文學書籍或古代、現代文學作品以及社會學、科普等方面的知識,館員在閱讀過程中都應有所涉獵.館員首先應該熱愛文學、懂文學,才有可能高效地為讀者推薦文學書籍.館員自己必須具備良好的文學素養,才能從心靈深處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3].
2.3熟知著名作家,走近借閱人心靈
在圖書館的書籍中,文學書籍占了相當的份量.因此,圖書館員必須了解和知曉一些著名作家.比如國內的,要知曉中國先秦兩漢作家、隋唐五代作家、兩宋金元作家、明清及現代作家.國外的,要知曉古希臘、古羅馬作家,要知曉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美國的重要作家.大學里,雖然系目眾多,但閱讀文學作品是不分文科、理科,不分年老年輕的.而且在具體的借閱活動中,由于個人對不同作家的好惡與偏愛,就會產生名目繁多的借閱需求,比如有的喜歡中國的莫言、有的喜歡路遙,有的喜歡英國的莎士比亞,有的喜歡法國的巴爾扎克,有的喜歡俄國的契訶夫等等.不同大學生喜歡不同的作家,反映到圖書館員那里,就是五花八門的借閱狀況.如果圖書館員對中外作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與借閱者就有了相互勾通的可能,有了共同的語言,從而就可以了解借閱者的思想,知道讀者的想法、期盼,會與借閱者成為文學閱讀上的好朋友.
2.4了解必要的文學知識,適當撰寫論文
要知曉一些文學知識.圖書館員除了知曉一些中外文學名家以外,還應該知曉一些文學方面的知識.比如詩經楚辭的豐富內涵,唐詩宋詞的格律規矩等等.養成寫作習慣,這也是一個合格館員應該有的素質之一.寫作的范圍因人而異,可根據自己的特點有所側重,以平時生動鮮活的材料為題進行寫作.在寫這些東西時,應該盡可能加進一點文學色彩,增加文學性,既可使文章增色,也有利于文學素養的提高,同時還可以寫一點文學鑒賞和批評的文章,或是詩歌、散文、有益于個人文學素養的提高,也有益于人生境界的升華.
2.5多聽講座了解文學知識
教學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教學課堂中,要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就可以通過創設一個具有文學氛圍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形成文學素養。比如,在課堂中開展“文學知識之星”活動,讓學生自己在閱讀和學習中積累文學知識,每個月的月末在語文活動課中形成一次評比,表現最好的學生和進步最大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文學知識之星”稱號。通過語文課和課外的積累,讓學生有著對文學的興趣。同時,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適合此年齡階段的名著,并與同學們分享,教師可以開出相應的書單,指導學生學習。通過這樣的學習環境熏陶,學生在一個有競爭與合作的環境中,通過文學知識的積累和課外名著的閱讀,穩步地增加自己的文學素養。
二、采用引導和鼓勵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不同學生在學習中接受能力不一樣,學習興趣也不同,教師要在承認這種差距的前提下了解每個學生的長處和不足,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模式。對于班級中文學素養較差或是對文學興趣不大的學生,教師應當對他們表示關心,關注他們的學習動態,適時的進行鼓勵和引導。如有一個學生在語文課上不認真聽講,對教師有意識的古典文學的引入也無動于衷,教師在發現這一情況之后,迅速跟學生家里進行聯系,了解學生的日常行為和興趣愛好,經了解發現,該名學生喜歡玩網絡游戲,其他科學習情況也不理想。在了解這一情況之后,教師針對這個學生的情況設計了一次談話,在談話中教師了解到學生家庭環境不是很好,學生想在游戲中找到歸屬感,同時還發現,該名學生對游戲內容游戲背景介紹等十分了解。因而教師推薦了學生玩一款新出的“三國殺”,讓學生了解各位任務的背景故事,了解游戲的整個內涵,并可以和老師一起游戲。經過一段時間后,教師明顯發現,該同學在課上表現好了許多,和他進行交流之后了解到他對游戲各大人物背景以非常熟悉。教師當時對該學生進行了鼓勵,并且提醒該學生要善于發現自己的有點,不能妄自菲薄,沒有自信。通過此次對問題學生的引導和鼓勵,也達到了培養文學素養的目的。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