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初步武術教學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3-283-01
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創新學習五步教學法,即自學質疑--篩選問題--合作交流--反饋歸納--深化創新,就是堅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疑為主軸 、動為主線的教學思想,始終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創新思維的培養,動手、動腦、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培養放在教學的首位,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能真正充分體現。歷經九年的教學生涯,我深感五步教學法在數學中的重要意義,下面我將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自學質疑
學習必疑,無疑并非學。作為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同學們提前預習,找出知識點,,明確預習目的,并相互交流,將知識歸類,了解本節課所要學習的重點,自學是學好數學的一個優質方法,到自學過程中會發現很多疑惑,因而就會尋求幫助,有思考才有進步,這樣的主動學習欲望大大增加,創新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要充分肯定,并讓學生板演到黑板上,保護其積極性。比如我們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時,可猜想判定方法,通過猜想來推理證明,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增強學生對基本概念的判定意識。
二、篩選問題
學生在自學預習的基礎上會提出五花八門的甚至教師難以想象的問題。例如,在學習相似多邊形的性質的時候,他們自學發現其規律:相似多邊形的周長比等于相似比,于是發現面積比也等于相似比。有同學就歸納出相似三角形的高比、角平分線比、中線比都等于相似比。又如扔一枚硬幣正面向上的概率是50%,于是有同學就大膽推測扔硬幣1000次,比有500次是正面向上,例子多多。教師就應從問題找到突破口,和學生一起共同演算、共同分析、共同推理論證、共同歸納,篩選出具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異創新價值的問題來進行探討。激勵他們的學習興趣,開啟他們的思維,才能達到開發潛能的目的。老師作為一個教育的主導者,又相當于一個主持人,在必要的時刻給予點評,讓課堂充滿活力。
三、合作交流
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符合自己的學生認識特點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借助各種教學手段不斷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如多媒體、卡片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給學生留有查找資料、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和動手實驗的時間。在學習列方程組解應用題的時候,我分了六組,精選了4道實際問題的題型,讓學生自己分析,自己講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給我感觸很深,原來團隊的力量是巨大無窮的,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看來真的假不了,我們不要為了趕進度而忽略了學生合作交流,共同討論的機會。
四、 反饋歸納
學生在自學、討論、交流過程中反饋出來的問題,通過一堂課的學習,學生能掌握的知識已經掌握,但對知識的歸納是必須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教師要根據教材進行適當地整合,做到能當堂解決的問題必須當堂解決,絕不留隔夜賬。如果條件允許,可實行每堂一個小測驗。同學相互交流,實施幫扶學習,共同進步。
皮亞杰認為:3~6歲的幼兒屬于前運算時期,其思維具有自我中心、直觀形象的特點,抽象思維剛剛萌芽,因此幼兒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要通過反復地操作、多次親身體驗才能將所學的東西內化,獲得數學的經驗. 為了孩子們的成長,教師在組織數學活動時安排了很多的操作和練習,為孩子進行操作活動花時間花精力制作了大量的教具、學具,可謂煞費苦心. 其實,數學教育無處不在,如果我們成人有意識把握好這一點,便可以讓孩子們感受數學學習的情趣,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同時幫助幼兒積累探究經驗,避免數學學習的機械化.
一、捕捉數學教育機會,生活即教育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向我們提出了數學教育的第一目標——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數學教育生活化可以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并促進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可以縮減幼兒對數學的心理距離. 在幼兒的生活中,隱含著許許多多具有教育價值的素材:點名時老師說來了32個小朋友,小朋友知道有2個沒來. 幼兒每天要吃飯,值日生分發碗筷,一組有6個小朋友就發6個碗6雙筷子(勺子),碗也有大小、多少,餐具的擺放是分類的、有序的;午睡起床穿衣服,衣服上有扣子,扣子有大小、多少,還有各式各樣的顏色和形狀;隨著身體的長高,衣服會變小. 孩子每天要上下樓,老師告訴孩子上下樓梯靠右走,洗手排隊了,妞妞排在貝貝的前面,貝貝在妞妞的后面,這里又是區分前后高矮左右的好時機,這些都是幼兒園每天都發生的平常事. 然而,我們的教育常常忽略了小朋友這些司空見慣的生活,喜歡從概念入手,喜歡以經過抽象處理的各種圖形和教具來讓幼兒進行記數、認識圖形、排序和分類活動. 數學教育生活化,就應隨機抓住生活中情景問題,談論與解決問題. 讓孩子們感受到,數學是用來解決生活中切身相關的有趣的事情,不是那些抽象符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用簡單的數學的方法去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我們的目的在于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愛好和基本方法、能力,而不應該是知識的加深、技能的超前.
二、游戲時溫故而知新,數學教育與特色游戲結伴而行
興趣是學習的源泉,對學習保持興奮、熱切的心,這樣的學習才會有意義和效果. 當數學教育寓于游戲中時,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就來了. 我們幼兒園的特色是球類游戲,在球類游戲的開展過程中,我們的教師較好地把一些數學知識貫穿其中.
1. 拍球數數
進入中班以后,孩子們對拍球的興趣漸增,從會拍1個、2個球,到100個200個球. 孩子們自己拍自己數,或者你拍我數,或者一個人拍大家數,拍球的技能在提高數數能力也在進步. 中二班有個孩子原本只會數到10,自從學會拍球后,他數數能力突飛猛進,手口一直點數到200多,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他是個拍球冠軍.
2. 玩 球
數學教育除了感知數量及其關系以外,還有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在球類游戲中,老師們可以讓孩子區別大球小球,區別不同顏色的皮球,還可以在滾球游戲中比較遠近,拋球游戲比較高低,還可以在運球比賽中感知快慢、感知時間. 數學知識在孩子們與球的玩耍中潛移默化地獲得.
3. 取走了又來了
在夾玻璃球的游戲中,幼兒通過夾玻璃球,“先夾了2顆,再夾了3顆,一共夾了5顆”. 本來小筐里有8顆玻璃球,夾走了6顆,還剩2顆. 在“取走了又來了”的過程中練習10以內的減法、加法.
游戲化的數學教育是幼兒對數學產生興趣的最直接的方法. 很多時候,上課時沒理解的知識在游戲中孩子們玩著玩著就懂了.
三、關注時事電視,數學教育時刻存在玄機
2008年我國成功舉辦奧運會,這是孩子們多么期盼和感興趣的事情,為了迎合孩子的這一熱門話題,可以舉辦一個小小的運動會,把“認識序數”這個內容與之聯系起來,通過運動員的號碼、跑道上的數字以及最后評出的名次,等等,讓幼兒在過把運動會癮的同時也從中自然地理解了序數.
動畫片里的情節中也蘊含著數學教育契機,《喜羊羊和灰太狼》中老師可以引導孩子數數有多少只羊,早上幾點灰太狼出去了,幾點回來的?美羊羊過生日了,看看把蛋糕分成了幾份……孩子們看著喜歡的動畫片,和一群活潑可愛的羊群做著快樂的數學游戲.
四、其他活動的數學教育
繪本《蜈蚣先生的襪子》中蘊藏著排列的知識點,孩子們在感受故事中蜈蚣叔叔穿襪子的特別和有趣的同時嘗試按一定的規律排列. 從簡單的ABAB排列到AABBCCC排列,小朋友給蜈蚣叔叔穿襪子,是在快樂地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而全然不覺得這是枯燥的按序排列,但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卻切切實實地學會了按序排列.
帶孩子遠足:樹葉、小鳥、鮮花、汽車、樓房,無不成為數學教育的素材,老師家長們可以就地取材,因材施教,孩子在溫暖、無焦慮、有充分時間的環境中,輕松、自信地嘗試、理解和解決問題,踏青的過程可以構成一首數學交響曲.
角色游戲娃娃家里的一一對應關系(把兩個物體聯系起來,一個與另一個相配),一個勺子一個碗,或者娃娃家成員一人一個水果都可以用來學習和鞏固一一對應,扮演角色間孩子們又在玩數學啦.
關鍵詞:引導;主題;主體作用
“三主五步”式教學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環節,即教師認真鉆研教材,設計好導學案,導入新課,學生圍繞導學案獨學對學群學(小組內展示)由兩三個小組在班上展示學生歸納小結鞏固舊知拓展提高。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想使得“三主五步”數學教學活動有價值,那么就從以上幾個環節中把握策略,讓“三主五步”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問題是探究的源頭。在“三主五步”教學中怎樣提出問題,對于“三主五步”教學的實施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的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的引導下一步步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與探索。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出示導學案以后,在學生獨學、對學、群學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再進行討論、提出質疑、采取分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然后提出問題。很多時候,不同的小組往往會提出很多問題,甚至是相反的內容。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習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引發思維的沖撞,使學生在討論中獲得新知。
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資料的收集與驗證
學生在獨學、對學的時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后,接下來就是圍繞問題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并對材料進行歸納,但是在搜集材料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另一方面要廣開思路,跳出教材的框子,比如:網絡、報刊、書籍等,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