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難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一、國內外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資產=所有者權利+負債,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即自我積累和外部融資。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資金來源主要仍為自我積累,主要為企業股東資本投入和企業利潤滾存。在外部融資方面,由于目前我國的金融體制限制和我國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外部融資主要以銀行貸款為主。
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還是貸款,由于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還較低,社會信用觀念和風險意識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企業融資主要以間接融資為主,非市場化現象嚴重金融市場發展結構長期失衡,借貸市場和產權市場很不發達。更嚴重的是,政策性干預嚴重,長期以來,銀行信貸的規模和結構、資金價格及其變動都受到政府的嚴格約束,這種政策性干預主要體現在對所有制企業的歧視性待遇上。
(二)發達國家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根據對發達國家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分析,發達國家中小企業銀行信貸、政府支持、直接投資三方面的融資比例是相當的。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新興科技小企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在科技板市場的成功上市,引起世界各國對中小企業的高度關注。為促進本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發達國家均在為支持中小企業融資上做出很多努力,特別是在政府支持方面,美國、日本、歐洲發達國家均設立專門的政府部門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幫助。
在間接融資方面,也都有相應的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商業信貸資金的對口銀行。在直接融資方面,發達國家不僅鼓勵中小型投資公司參與投資中小企業,而且利用其高度有效的資本市場為中小企業拓展直接融資的空間。發達國家在促進本國中小企業發展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為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分析
第一,從金融政策上看,還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我國目前的經濟金融政策,主要是依據所有制類型,規模大小和行業特征而制訂,因此大多數社會資源都通過政府的“有形之手”流向大企業。
國有商業銀行的呆帳準備金、掛帳停息、資本結構優化扶持金、新增上市額度等多項優惠政策措施,幾乎都偏向大企業。銀企合作協議,承諾貸款合同等也往往只對大企業敞開大門。
第二,從社會中介的擔保功能發揮情況來看,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以中小企業最迫切需要的貸款擔保為例,現有的擔保機構的運作處于低效率狀態,他們的中介職能含糊不清。除了擔保機構自身運作機制的問題外,主要是缺乏應對擔保風險和損失的措施,政府財政資金一次下撥而沒有定期的損失補償機制和來源,基金風險只得采取簡單的分擔攤派,而不是有效的風險分散。
第三,從中小企業自身情況來看,信用度不高是貸款難的最大障礙。
相對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規模小,負債能力有限,中小企業不同程度存著自身素質差,資信情況不透明,誠信度低等情況,客觀上制約其融資活動的順利進行。
第四,從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情況來看,其穩健性原則與中小企業高風險特點存在著矛盾。
隨著銀行商業化、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平等市場主體的地位不斷增強,銀行防范風險機制不斷增加。為降低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商業銀行普遍上收貸款權限,嚴格貸款發放程序,重視對企業財務和信用狀況的考察,并要求提供抵押和擔保。這往往會使一些非常有發展前途的中小企業喪失發展良機。
三、對策及建議
(一)企業方面
中小企業要不斷拓展自身融資渠道,利用融資租賃、票據貼現、買方信貸、出口創匯貸款、聯合協作貸款等多種形式進行融資。
然后,在財務管理上,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財務會計制度。做好籌資、投資等理財決策,確定合理的籌資渠道和方式,分析每種融資類型所帶來的成本和風險,樹立全面理財觀念,做到財務管理規范透明、財務數據真實可信。
(二)政府和社會方面
完善相關法規建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我國的中小企業從整體而言,都具有規模小、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競爭力弱等劣勢,融資極為困難。規范化管理必須以規章制度作保證。政府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是將其著眼點放在法規、制度建設上,通過制度保障、政策協調和資本市場創新等措施,為克服中小企業融資瓶頸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
四、結論
目前,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百萬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也不斷加大。但我國的融資現狀和中小企業自身特點帶來的融資困難仍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首先,從宏觀上說,要大力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創立健全的中小企業法規體系,積極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其次,在微觀上,樹立現金流量觀念,加強資金管理,加強中小企業融資管理的財務協調工作。
參考文獻:
1 張永生,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幾個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76號
2 夏汛鴿,中小企業促進法評析,工業企業管理,2001,5
毋庸置疑,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統計數據顯示,中小企業對我國GDP貢獻超過60%,納稅貢獻占到全國稅收的50%,并提供了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可以說,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就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但融資難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也是世界各國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據統計,我國90%以上的民營小企業表示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全國民營企業和家族企業在過去3年中有近60%以上通過民間借貸的形式進行融資。本文主要針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融資中出現的問題,和其相應的對策研究并總結了相關的文獻資料。
【關鍵詞】
中小企業;融資;金融機構;對策
2008年以來的全球經濟危機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不少中小企業因為資金短缺,面臨著將要倒閉的困境。我所做的研究通過分析國煤鄭州公司融(籌)資的具體內容,來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在于幫助我國中小企業認清入世后,企業經營國際化的機遇與挑戰,幫助中小企業的企業家和管理者發展全球思維,提升他們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利用有限的資源來融入全球市場。
1 文獻綜述
1.1中小企業融資難外部市場問題研究
從經濟學角度進行分析,主要研究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產生的深層次經濟根源。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根源在于市場的失靈。市場太少或存在高度的非自然壟斷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應選擇培育出更多的市場來糾正市場失靈。另有些學者認為從經濟學意義上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原因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交易成本高和信息的不對稱。
制度因素分析認為,制度因素能影響到企業的外源融資,制度上的供給不足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主要外部條件。陳曉紅,郭聲琨(2006)認為,影響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金融制度約束主要有金融抑制、外生性金融成長和信貸緊縮。俞建國,宋立(2005)通過對中小企業內生障礙的分析,認為“中小企業群體普遍的信用缺失,眾多企業的產權模糊,以及由此引起的高風險經營是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主要原因?!蔽覈行∑髽I組織水平和產業水平的普遍低下增加了融資的風險及資金利用的低效,中小企業普遍低下的管理水平也影響了其良好融資信用的建立。建立中小金融機構,林毅夫認為,現有的以四大國有銀行和股市為核心的金融結構,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支持中國經濟發展。金融體系的功能在于為實質經濟的發展而服務,中國當前金融體系的改革,除了要解決現有銀行的呆壞賬和資本市場的泡沫及過度投機等諸多弊端外,這一問題也需要得到重視;融資渠道多元化問題。
1.2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層面的研究
目前,關于加強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分析方面,一些學者基于轉軌時期的公共財政定位,提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稅收環境以及金融政策方面等營造的對中小企業發展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上,旨在實現讓市場逐漸占據主導以及充分發揮政府的服務職能。陳敏等(2005)指出在美國有專門的小企業管理局想小企業提供30%的貸款擔保,而日本則是世界上提供財政補貼最多的國家,每年實施200多項相關政策,德國也以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以及科技自主的方式提供中小企業以資金。閻金明(2006)闡述到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在扶持中小企業方面的做法及經驗通常被別國加以借鑒利用,美國英國分別設立中小企業署和中小企業局,韓國建有“信用保證制度”,都是在健全了法律規章后集中精力解決中小企業問題方面的經驗。。
1.3中小企業自身融資策略分析
理論界也從企業自身的角度對中小企業融資策略及其實施作了研究。閻金民(2006)中,分析和研究了國外中小型企業融資策略,并提出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管理活動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同時他也指出國外的經驗不能全部的照搬,要依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和國家現階段的經濟形勢進行創新。
目前國內學者關于中小企業關于中小企業自身素質問題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中小企業管理水平低,自我積累意識差(2)中小企業大多不甚規范,經營管理隨意性大(3)普遍缺乏足夠的固定資產和適當的其他資產(4)中小企業往往出于生存和競爭考慮具有強烈隱瞞信息的偏好。對關于中小企業意見與建議時,陳小紅認為:(1)設立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政策性和民營中小企業銀行。(2)建立中小企業互助擔保機構。(3)盡快建立功能完備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及服務網站。(4)立法是保障和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陳小紅教授說:從自身角度看,中小企業還缺乏應對銀行等金融體系變化的能力。就如何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問題,徐滇慶認為我國應降低金融市場準入門檻,大力發展民營銀行。天津市科委主任李家俊認為:開發行天津分行和市科委的這一合作,建立起一個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海南省銀監局局長助理王俊壽分析了中小企業貸款難銀行方面的問題:“首先是收益問題,由于中小企業單筆借款數額小,筆數多,且手續繁瑣,對銀行的收益不大。第二信用評級體系不健全,我國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貸款的主要原因之一,使中小企業和大企業之間在融資問題上形成了不公平競爭。還有就是抵押擔保難??偟貋碇v,我國中小企業通過抵押來獲得貸款是相當困難的。
2 結論
融資問題一直是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并不是新出現的問題,也不是我國特有的,相關的文獻資料非常豐富。分析相關文獻,大多數學者均把問題的原因歸根于企業自身經濟規模小,不能通過股票、債券獲得直接融資;與金融機構信息不對稱,難以獲得金融支持;政府扶持力度不夠,并且提出通過改善這些情況來獲得更為有利的融資環境。通過研究中小企業的具體狀況不難發現,中小企業自身狀況的不穩定是所有問題的根源。中小企業不明朗的前景和日益加劇的市場風險,使得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和銀行的貸款等都對自身有著較大的風險。因此相應的政策和支持都不能最大限度的傾向中小企業。所以中小企業融資更應該去尋找新的出路,或者結合我國國情借鑒一些國際上的成功經驗,或者聯系企業自身實際和外部環境制定相應策略。
【參考文獻】
[1]萬瑞嘉華經濟研究中心.中小企業投融資策略[M].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
[2] 高正平.中小企業融資新論[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3]劉曼紅.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問題 對策研究
資金是中小企業經濟運營的關鍵性因素,如果沒有資金支持,中小企業也就失去了發展支撐,因此,融資是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經濟的有效途徑,但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局限及市場經濟發展的制約,導致其融資困難,如何制定出加強企業融資的有效對策是當前推動中小企業經濟發展需要解決的燃眉之急。
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分析
(一)外部因素
1、融資成本高
通常情況下,對于國有大中型企業,政府都會提供一定的利率優惠政策,對于中小企業則沒有,由此導致中小企業需要支付更多的浮動利息。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貸款主要采用擔保和抵押兩種方式,中小企業為此還要支付擔保費、抵押資產的評估費等,再加上我姑的融資渠道較少,而且不夠暢通,致使大量中小企業只能夠選擇民間高利貸,形成了更高的融資成本,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發展成本,難以實現其經濟效益的提升。
2、缺乏健全的信用擔保體系
信用是進行市場經濟交易的基礎,但信息不對稱卻是存在于中小企業中的一個大問題,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實際狀況缺乏了解,從而不愿向其貸款。而且我國現有的擔保機構缺乏專業人才、監督不嚴、職能混亂等缺點導致市場上缺乏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這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產生了信用制約。
(二)內部因素
1、企業的財務管理基礎薄弱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社會認可度低的情況,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經營都是家族式管理,而且缺乏完善的工作保障,由此無法吸引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很多中小企業的現有管理人員綜合素質較差,而且管理知識較為薄弱,很多管理人員常常是一人擔多職,工作的專業性較差。此外財務人員素質較差,財務管理觀念落后等也都是導致企業財務制度基礎薄弱的重要問題。
2、企業的融資信用度差
誠信是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獲得立足之地的關鍵,但很多中小企業在費勁心力得到貸款后,由于害怕貸款難,再貸款更難,因此寧愿多付利息也不愿意到期還款,由此便形成了不守信用的形象。而有效企業則采用非法集資方式來滿足經濟發展需要,或者是采用詐騙手段獲得資金,缺乏信用,嚴重制約了其發展。
二、加強中小企業融資的對策研究
(一)外部對策
1、促進信貸產品創新,降低融資成本
商業銀行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對金融技術進行創新,為中小企業提供多樣化的信貸產品,從而實現融資服務成本的降低。對于中小企業融資,銀行應當進行客觀評價,把握中小企業融資的個性化需求及融資特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信貸產品創新設計,在滿足中小企業融資的同時也有效降低融資風險,從而降低融資成本。
2、建立專門銀行,構建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
目前,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正在不斷深入,在此種趨勢下,很多低效的銀行將被撤銷或者合并,而且很多銀行的貸款權限也在不斷上升,由此給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更大的困難。對此,應當組建專門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政策性銀行,這些銀行機構能夠充分解析地方中小企業的發展特點及經營狀況,從而最大限度的克服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從而為中小企業融資構建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
(二)內部對策
1、加強技術與管理創新,奠定堅實的財務管理基礎
要想促進中小企業降低經營風險,加強融資,關鍵在于提高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同時提高員工素質,加強企業的經營管理,整合企業的各方面資源,從而形成企業獨有的核心競爭力,以充分發揮企業的整體優勢。對此,中小企業就必須加快技術創新,同時謀求企業轉型,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中小企業除了要進行自主創新外,還應當與大中型企業合作實行聯合創新,以提高企業的信用度和市場競爭力,通過吸納先進的科研技術及管理經驗,以獲得大量的資金支持,從而奠定堅實的財務管理基礎,更好滿足中小企業發展需要。
2、樹立信用觀念,重視中小企業的信用建設
資金缺乏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一個現象,而信用度及責任的缺乏則是導致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發展困難的根本原因,因此,強化信用觀念對于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此,中小企業應當將信用視為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構建完善的信用體系及獎懲制度,加強自我約束,切實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嚴格遵守財務會計準則、公平競爭原則、依法納稅原則,以樹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從而贏得社會的認可,有效解決融資難問題。
三、結束語
長時間以來,中小企業存在的融資問題一直是阻礙中小企業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問題,要想解決此問題,關鍵再遠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根據國內外中小企業發展經驗,找出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促進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順利進行,實現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殷鵬程.金融危機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對策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 2010
[2]林櫻花.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化解思路探究[D].復旦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