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上節課學習的詞語,利用課件的形式,檢查學生的字詞掌握情況。
2.回憶上節課講的內容。
雷雨前:
烏云(
)樹葉
(
)蟬(
)樹枝(
)
蜘蛛(
)閃電
(
)雷聲(
)
二、品讀課文
1.描寫“雷雨中”的部分,為什么用3個“嘩”?該怎么讀這3個“嘩”?
兩個“漸漸地”說明了什么?等等。
2.為什么說樹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呢?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回答問題。
3.雷雨后,說一說這部分描寫了哪些景物?引導學生對比雷雨前后有什么不同?
天
空氣
蟬
蜘蛛
池塘
青蛙
雷雨前
雷雨后
三、誦讀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課后作業
1.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滿了,(青蛙也叫起來了)。__了,__也__了。
3.照樣子寫詞語:黑沉沉__
五、板書設計
前
悶
雷雨
中
大
語文
年級/冊
二年級(下)
教材版本
統編版
課題名稱
第六單元
16《雷雨》
教學目標
聯系生活感知,會說雷雨前的景色變化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
要學生會說雷雨前的景色變化,就要通過理解重點字詞、理解句子,聯系生活感知展開想象,具有一定的難度。
難點分析
低年段學生生活經驗積累不足,要聯系生活感知說出雷雨前的景色變化,學生是較難感受的。
難點
教學方法
1.通過感情朗讀和聯系生活想象,感知雷雨前的景色變化。
2.通過討論及問題探究,體會用詞的精準。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導入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雷雨的過程的?分別是課文的哪些自然段?
2.過渡:雷雨前的景色有什么變化?今節課我們來學習“雷雨前”的內容。
知識講解
(難點突破)
3.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邊讀邊圈出雷雨前描寫了哪些景物。
4.你們都圈出了哪些景物?看看你們圈的與老師圈的一樣嗎?
5.這些景物分別是什么樣子的呢?大家對照課文來理解一下。
(1)出示句子:“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
①讀句子,想想“滿天”說明了什么?
②“壓”是什么意思?誰能用動作演示一下。
③“壓”字說明了什么?聯系生活說說這樣的天氣給你什么感覺?(悶熱、喘不過氣來。)
④指導有感情朗讀句子。
(2)出示句子:“樹上的葉子一動一動,蟬一聲也不出。”
①師生交流:你感覺到周圍的環境怎樣?
②從兩個“一……不……”說明了什么?
(3)出示句子:“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師生交流:“忽然、亂擺”兩個詞語,說明了什么?
(4)朗讀句子:“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①師生交流:“垂”是什么意思?能把“垂下來”改為“落下來”和“掉下來”嗎?
②引導學生對比理解。在生活中還常常用到這兩個詞語,出示練習:
金黃的稻谷(
)下頭。
蘋果從樹上(
)下來。
葉子從樹上(
)下來。
兔子的耳朵從頭上(
)下來。
學生做練習。
(5)理解并積累“越來越……“。
①閃電和雷聲有什么變化?聽雷聲音頻,出示句子:“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②師生交流,兩個“越來越……”說明了什么?
③你能補充兩個“越____越____”的詞語嗎?
6.想一想,雷雨來臨前其它動物們有什么反應?
學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或者回憶以前學過的課文《要下雨了》談一談,如:蜻蜓低飛、螞蟻搬家、小魚游出水面呼吸等。
課堂練習
(難點鞏固)
7.有感情朗讀第一至三自然段。
(1)老師范讀課文,提出要求:認真聽老師朗讀第一至三自然段,閉上眼睛,想象雷雨前的情景,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可從烏云壓頂、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動物逃跑等方面引導想象,給人沉悶、不安,甚至有些害怕的感覺。)
(2)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
8.以填空的形式嘗試背誦第一至三自然段。
滿天的烏云,(
)。樹上的葉子(
),蟬一聲(
)。
忽然(
),吹得(
)。一只蜘蛛(
),(
)。
閃電(
),雷聲(
)。
小結
語文
年級/冊
二年級下冊
教材版本
部編版
課題名稱
第一單元1《古詩二首》之《詠柳》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想象柳樹婀娜之姿,體會詩歌意境,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之情。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
本首古詩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來形容柳樹之高和柳枝之多,詩歌中還運用了數字來表示數量多,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
難點分析
二年級學生還沒有真正接觸過專業的修辭手法訓練,學習中運用象性思維較多,在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情感方面還有所欠缺。
教學方法
1.圖片欣賞,想象畫面
2.關鍵詞解讀法
3.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法。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和春天有關的古詩《村居》,大家還記得嗎,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吧。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和春天有關的古詩——《詠柳》。
知識講解
(難點突破)
(一))認識作者
作者:賀知章,唐代詩人,書法家。說起賀知章,我們并不陌生,我們耳熟能詳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作者便是他,他的詩現在僅僅留下來19首,其中寫景的詩,文字通俗,意境清新。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他最有名的古詩《詠柳》。
(二)
初讀古詩
(三)
請同學自由朗讀這首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詠的意思是“贊美、歌頌”,還記得我們之前學過的“詠鵝”“詠梅”都是贊美歌頌的意思,從詩的題目我們知道詩人歌頌的對象是——柳樹。
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樹在賀知章眼里又有何與眾不同呢?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讀一讀,讀出節奏。
(三)理解詩意
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樹在賀知章眼里又有何與眾不同呢?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讀一讀,讀出節奏。
絲絳:絞絲旁,是用絲線編的繩子或帶子。詩人把什么比作了絲絳呢?對,是垂下來的柳條。我們一起來欣賞。
萬條垂下綠絲絳,運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不僅形象傳神的寫出了柳樹的樣子而且寫出了柳條之多。
這首詩的巧妙之處在于它的比喻,短短二十多個字,就有三個比喻句,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你能找出其他的比喻句嗎?
碧玉妝成一樹高:把嫩嫩的柳葉比作碧玉,寫出了柳樹顏色翠綠,生機勃勃,同時突出了柳樹之高。
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比作剪刀,生動地寫出了春風輕柔美麗,柳葉復蘇生長的景象。
二月春風不僅“剪”醒了柳樹,而且“剪”醒了世間萬物,萬物復蘇,生機勃勃,這不就是詩人對春天的贊美嗎?
讓我們懷著這樣美好的心情再來讀一讀吧。
課堂練習
(難點鞏固)
同學們,描寫春天的古詩還有很多,在我們的主題叢書上也有一首《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
(宋)程顥
云淡風輕近午天,
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
將謂偷閑學少年。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程顥春日郊游時寫的所見所聞所想,請同學課下按照老師的學習提示自己讀一讀,找一找詩中都描寫了那些景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