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拳擊協會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年,我縣計劃生育協會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計劃生育協會的精心指導和縣衛計局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甘肅省三屆四次計生協會理事會會議精神和全縣計生工作重點,緊緊圍繞“服務大局、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工作定位,加強組織機構建設,規范基層管理,深化群眾自治,擴大宣傳倡導,廣泛開展生育關懷行動,不斷提高計生協會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全年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
一、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開展以來,在縣委的統一部署下,計生協會堅持把自己擺進去,堅持把學習教育放在首位,堅持把問題意識、問題導向貫穿專題教育的全過程,堅持學習教育不放松,堅持加強作風建設不懈怠,圍繞“四個著力解決”等整改落實存在問題,加強作風建設,扎扎實實推進計生協會各項工作的開展,以嚴和實的精神,堅持“八帶頭”、落實“八個一”,推動精準扶貧;以嚴和實的精神落實計劃生育為民、便民、利民的各項優惠政策,提高計生協會參與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的能力。
二、強化組織建設,緊跟改革步伐
一是縣計生協會“三定”落實到位。在全縣機構改革中,做到了機構不撤、人員不減,縣計劃生育協會保留了2名領導職數和1個事業編制,11個鄉鎮計生辦主任兼任專職副會長,配備了專兼職協會專干。
二是縣計生協會保障機制落實到位。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計劃生育協會工作,將計劃生育協會工作與全縣的計生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在縣、鄉、村簽訂的“三線”目標責任書中,將協會工作納入了考核內容。撥付縣計生協會工作經費2.5萬元,做到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力的促進了全縣計劃生育協會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創新工作思路,全面促進業務工作
一是基層組織建設規范化。在基層管理上,按照《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章程》和《甘肅省基層計劃生育協會工作規范》的精神,健全完善了鄉、村計劃生育協會職責和會員守則、學習工作等制度,投入資金8000多元,統一印制了全縣各鄉、村協會的《會員花名冊》、《活動記錄》和《會議記錄》300多本,進一步規范基層管理。在基層指導上,結合季度工作督查和半年督查,縣協會對各鄉鎮和村(社區)協會工作、會員之家活動陣地建設情況、基層協會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了督查和指導,全縣96%的村建成了集宣傳、服務為一體的活動陣地。
二是流動人口管理經常化。在城市社區管委會等7個鄉鎮和四個社區、河東里開發區等8個村(社區)、企業建立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協會16個。各級流動人口計生協會不斷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工作,對流動人口的免費環孕情服務、藥具發放、健康指導、宣傳教育、政策咨詢等活動經常化,較好地為流動人口提供了生產、生活、生育服務。
三是婚育新風宣傳多樣化。充分利用元旦、春節、協會活動日、7.11世界人口日等有利時機繼續深入開展宣傳活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新型家庭人口文化活動。在元宵燈展活動中,制做了三羊開泰展燈。在 “5.29會員活動日”活動期間,舉辦了“慶祝中國計劃生育協會成立35周年文藝晚會”晚會,演出了豐富多彩的歌舞、小品、詩歌朗誦等文藝節目十多個,開展了現場資料發放、政策宣傳、健康服務等活動;西壩鄉舉行了計劃生育有獎知識競賽活動,羊井子灣鄉、鼎新鎮、大莊子鄉、古城鄉通過設立咨詢服務點、發放宣傳單、咨詢服務、送藥具、送服務下鄉等形式,開展了宣傳服務活動,全縣共發放計生宣傳資料10000多份,計生手提袋200多個,免費發放避孕藥具1500余盒,免費咨詢500人次,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發動全縣各書畫社、攝影社、文學藝術社等會員作用,征集會員繪畫、書法作品30多幅,積極推進人口文化建設。投資5萬元,印制青春健康折頁2萬多份。7.11世界人口日,以羊井子灣鄉文化藝術周活動為契機,組織縣疾控中心、婦幼站、計劃生育服務站工作人員,在羊井子灣鄉政府廣場開展了現場宣傳、咨詢活動,共接受現場咨詢200余人次,發放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疾病防治、控煙等宣傳資料500余份,計生藥具100多盒,總價值達4000多元。同時在縣電視臺“衛生計生健康”專欄滾動播出第26個世界人口日宣傳標語,邀請記者做了專訪,集中報道世界人口日紀念宣傳活動開展情況,宣傳各鄉鎮、部門在弘揚婚育新風方面的典型。
四是生育關懷長效化。一是關懷有困難的計劃生育家庭。共投入資金23.07萬元,對212戶計生困難家庭進行了一次性的經濟救助。其中春節前后投入資金15.77萬元,救助154戶(患重大疾病計生困難家庭125戶,計生工作者14人次,失獨家庭5戶,雙聯貧困戶10戶);7-11月份救助農村兩戶計生困難家庭58戶7.5萬元(其中單雙親死亡的17戶、子女傷殘的6戶、一個孩子意外死亡的7戶和患重大疾病的28戶)。開展了失獨家庭和特困家庭的調查摸底,通過摸底調查,審核公示,確認上報失獨家庭 26戶41人、特困救助對象17人。
五是基層群眾自治全面化。繼續推進基層群眾自治活動,健全“兩委負總責、村民搞自治、協會當骨干、群眾做主人”的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工作機制,以計劃生育群眾自治章程、自治公約明確實行計劃生育的權利和義務;以村民小組組建誠信計生小組,實行村民小組、會員小組、誠信計生小組一體化;誠信計生小組和村委會簽訂《誠信計生協議》,約束雙方自覺履行計劃生育義務。新婚夫婦、一孩夫婦、二女戶、獨生子女戶、流動人口、無業人員等育齡群眾向誠信計生小組長簽署《誠信計生承諾書》,已婚育齡群眾、流動人口誠信計生協議簽訂率達到90%以上,知曉率達到90%以上。全縣所有村(社區)都達到 了“四有”(有誠信計生小組、有村規民約、有誠信計生協議、有誠信計生規章制度),切實提高了基層群眾自治化水平。今年將羊井子灣鄉金新村、雙古城村、黃茨梁村3個村創建命名為縣級群眾自治示范村。全縣90個村(社區)全部達到縣級群眾自治示范村標準。
四、適應新形勢,合力推進衛生計生工作
一是積極參與衛生計生中心工作。進一步適應衛生計生機構改革形勢,根據省衛生計生委、省計生協會《關于各級計生協會配合衛生計生部門做好公共服務工作的通知》(甘衛發〔2015〕105號),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網絡優勢,縣、鄉計生協會圍繞全縣衛生計生中心工作做了一定工作,促進衛生計生事業全面發展。在愛國衛生工作中,全縣各鄉鎮計生協會重點配合開展了鄉村環境衛生整治、飲水安全信息收集反映、愛國衛生知識傳播、控煙工作、健康素養調查等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愛國衛生工作。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縣、鄉計生協會積極開展了健康教育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等教育宣傳工作,不斷提升基層群眾健康素養。在幸福家庭創建活動中,開展幸福家庭創建評選活動,立足服務陣地,抓好“隴家福•幸福寓所”的創建,進一步提升了幸福家庭創建活動水平。
二是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抓實見效。今年以來,縣計生協會在抓好業務、中心工作的同時,積極配合完成精準扶貧工作任務。縣計生協會會長兼任扶貧工作隊長,經常組織聯戶幫扶干部和扶貧工作隊員深入聯系的航天鎮航天村,幫助農戶制定增收計劃,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引導增加勞務輸出,協調為每個貧困戶幫扶了價值5000元的基礎母羊和鍘草機等,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有效促進了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五、存在問題
2015年,我們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部分鄉鎮對計劃生育協會的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對基層工作指導不到位;日常工作基礎不扎實;部分村協會活動開展不經常,不能滿足群眾文化健康需求。
六、2016年的工作打算
新的一年,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計生協會組織建設意見,適應衛生計生工作新常態,圍繞全縣衛生計生工作,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是今后一個時期重要的政治任務,是我們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與方向目標。全縣各級計生協會要學深學透全會精神,準確把握“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目標任務、重大舉措,并通過多層次、廣覆蓋的宣傳,推動全會精神深入群眾、深入人心,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同心同德為落實好“十三五”時期各項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奮斗。
(二)、進一步加強基層協會組織建設
通過舉辦協會干部培訓班、深入基層檢查指導等,進一步指導加強基層協會組織建設、陣地建設,夯實基礎工作;開展經常性的活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三)、積極宣傳貫徹新的人口政策
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實施一對夫婦生育兩孩的政策,進一步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法規及有關實施細則的宣傳,推進新的人口政策順利實施。
(四)、繼續推進生育關懷行動持久深入開展
重點圍繞健康教育和計生困難家庭的關懷救助兩大重點,開展初、高中學生的青春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患重大疾病計劃生育困難家庭的關懷工作。
省農委副主任于文波作重要講話。他指出,這次全省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農業工作會議精神,認真總結“十一五”農機化發展取得的成效經驗,深刻分析當前農機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謀劃部署“十二五”時期我省農機化發展思路、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明確2011年的工作重點,扎實推進全省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
于文波副主任在總結了我省“十一五”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的成績后指出,面對新的形勢,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必須在轉變發展方式上下功夫,下大力氣。“十二五”時期,我省農機化發展方式轉變要重點解決四個方面的難點與焦點:農機裝備結構與布局的調整和優化勢在必行;機械收獲水平較低是制約全省農機化快速推進的主要瓶頸;農機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滯后;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化程度和效益有待提高。
會上,于文波副主任分別強調了“十二五”時期我省農機化發展目標和2011年我省農機化發展的主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我省農機化發展的目標是:到2015年,農機總動力達到3100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全面提高現代高效農業裝備水平,水稻種植、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70%和80%以上,玉米收獲機械化水平達到50%以上。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十二五”時期我省農機化發展要實現六項主要任務:
進一步優化農機裝備結構。著力優化裝備結構,重點促進大馬力、高性能機械的發展,加快老舊、技術落后、高耗能、高排放農業機械更新,提高農業機械利用率。全面提升糧食作物收獲機械化水平。加大玉米收獲機械化的行政推動力度,加快發展高性能水稻種植、收獲機械,不斷提高水稻栽植和收獲機械化水平。大力提高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實施農機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增加投入,完善設施,改善服務條件。加快農機科技創新及技術推廣步伐。深入開展農機化教育培訓大行動,加快農機化管理、技術、作業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深入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大力發展各類農機專業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通過政策、資金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的扶持,不斷促進其發展壯大,提高農機服務專業化、組織化程度。積極推動省內農機工業和流通業的發展。加強政策引導,促進農機裝備制造企業改革,加大資源整合和核心技術的引進開發,不斷提高產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力。
2011年全省農機化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2350萬千瓦,同比提高7%;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5%以上,同比增加4個百分點。主要農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水平持續提升,水稻機械插秧作業水平達到55%以上;水稻機械收獲作業水平達到70%,玉米收獲機械作業水平達到25%以上。
按照以上目標要求,2011年要重點抓好以下七項工作:
認真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強化農機購置補貼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建設,加強農機補貼的檔案管理,確保補貼資金不折不扣地落實到農民手中。
大力推進全程農機化示范區建設 加大省級財政對示范區建設的資金投入,在鞏固提高30個產糧大縣的基礎上,全程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在全省各縣(市)全面推進。
精心組織機械深松和農機化生產 加強各級政府深松補貼投入力度,完善補貼運行機制,加強技術指導。
大力開展農機化技術推廣和培訓 重點示范推廣水稻育插秧、水稻收獲、玉米收獲、保護性耕作、節水灌溉、深松、高效植保、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等技術。
積極培育農機服務組織 制定并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和全程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對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的優惠政策。
推動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認真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提出的各項扶持政策措施,推動機構和隊伍建設。啟動實施好國家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總體規劃和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建設規劃,爭取項目建設資金和各級財政投入,增加和完善農機化推廣、質量監督、安全監理、教育培訓和信息服務手段和設施。制定在崗人員培訓計劃,開展各種形式的業務培訓,提高服務能力。
本刊訊:2012年 12月23日,農業部在京召開2012年全國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張桃林副部長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提出,要以完善農機化政策法規保障體系、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等五個體系為戰略重點,加快構建促進農機化發展的長效機制,力爭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將耕種收機械化水平提高到70%,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
會議充分肯定了2012年的農機化工作成績,并分析了當前農機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會議指出,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要抓住機遇、凝聚力量、攻堅克難、推動發展,力爭在2020年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到70%,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會議強調,今后一個時期,要以推進五個體系建設為戰略重點,加快構建促進農機化發展的長效機制。一是堅持不懈地完善農機化政策法規保障體系,充分調動農民購置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主動應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機化技術的積極性、農機服務組織積極發展社會化服務的積極性、農機手自覺遵守安全法規的積極性。二是堅持不懈地完善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程化、高質量的農機作業服務,增強服務組織的生命力和活力。三是堅持不懈地完善農機化科技創新體系,解決農機化新技術和新裝備有效供給不足等突出問題。四是堅持不懈地完善農機化人才支撐體系,培養復合型管理人才、專業型科技人才、職業型實用人才。五是堅持不懈地完善農機化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技術推廣、質量監督、教育培訓、安全監理和信息宣傳等公共服務水平。
會議要求,做好2013年農機化工作,要在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突出問題上有新進展,力爭農機化發展好中求快、又好又快。2013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要力爭達到59%,水稻機械化種植、玉米機收水平分別提高3個和5個百分點,油菜、甘蔗、棉花等大宗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有突破性進展,林果業、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協調推進。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要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突出規范實施,認真落實農機化發展政策;突出引導扶持,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突出技術集成,加快應用農機化先進技術;突出標準執行,全面開展農機化質量管理;突出源頭管控,依法強化農機安全監理;突出能力提升,不斷加強農機化系統自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