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晚自習學習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完善 優化 高校 資助體系
中圖分類號:C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106(2012)02-0053-02
一、當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情況
當前,我國高校普遍建立了以獎、貸、助、勤、減、補多位—體的多元資助體系,這對于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因家庭貧困導致就學難的問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維護了教育公平,促使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然而,當前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毛入學率節節攀升,1998年是9.8%,2009年達到24.2%。與此同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量在高校中也逐年增長。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在校生總人數2285.15萬人,其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527萬,占在校生總人數的23.06%,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人數166.1萬人,占全部在校生總人數的7:27%m。根據《中國貧困生調查報告》顯示,2006年,12.7%的貧困生因交不起學費而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60%的貧困高考生不能湊齊大學第一年的學費,大量學生考前擔憂大學期間的學費來源。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問題不僅影響他們自身的健康成長,也影響到我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能否實現,更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問題。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問題,進一步優化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的資助體系,完善資助方法。
二、當前高校家境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存在的問題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指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籌集到的資金,難以支付其在校學習期間的學習和生活基本費用的學生,或稱之為貧困生。高校資助工作的對象顯然就是貧困生,然而當前高校資助體系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量的顯著增加仍然存在著突出的矛盾。
1.高校資助資金相對緊張
面對日益增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高校的資助資金顯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實際需求。當前高校的資助資金來源于以下部分,一是政府,如國家設立的獎助學金,二是企業、社會團體或個人的捐贈,三是高校從學費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經費用于獎勵和資助學生的經費。在我國,法制建設還不夠健全,尚缺乏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贈的激勵機制,而高校受到所處地域的經濟、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等因素的影響,在吸引社會資金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方面,差異十分明顯。高校在自身各項事業發展過程中,資金壓力十分巨大,資助資金捉襟見肘。
2.獎學金雖然種類較多,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獎比例不高
高校設立的獎學金獲獎比例一般在25%~40%之間,其主要目的是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因文化基礎和自身在經濟、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壓力,成績往往不夠突出,他們能獲得獎學金的機會受到限制,獲獎比例并不是很高。以蘇州大學為例,近年來一般每年有30-40%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獲獎。國家勵志獎學金專門用于獎勵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從而提高了他們獲獎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獎學金對家境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作用。
3.助學貸款的瓶頸
根據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作為高等教育受益者的大學生,承擔高等教育的部分成本是理所當然的。在這一理論指導下,我國從1999年開始推行了由政府主導、銀行實施、高等學校參與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助學貸款政策實施10余年來,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截至2009年底,全國應開辦國家助學貸款的有2255所普通高校,其中1800所高校開辦了國家助學貸款,占應開辦國家助學貸款高校的80%多。但是,還有400多所地方高等學校沒有啟動國家助學貸款工作。有研究結果顯示,只有39.81%對當前助學貸款政策的落實情況表示比較滿意,而有27%的學生感覺一般,甚至有11.45%的學生不滿意。助學貸款屬于政策性貸款,具有公益性特點,其單筆業務量小、筆數多,成本巨大,與商業銀行追求利潤的本質存著矛盾。由于我國征信體系建設還屬于起步階段,國民信用體系不夠健全,銀行收回貸款的周期長,難度大,降低了商業銀行開展助學貸款的積極性。而現有資助體系中助學金、減免學費等都屬于無償資助,部分學生有著“等、靠、要”的思想,再加上申請國家助學貸款需要較繁瑣的手續和程序,這些因素都削減了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積極性。
4.資助體系內部的結構性矛盾
高校現有的資助體系中,獎學金、助學金、減免學費、困難補助等屬于無償性資助,隨著國家新資助政策的實施,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不斷加強,部分學生在思想上存在著“等、靠、要”的思想,甚至少數學生利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資格的不完善而出現“造假”的情況,去爭奪本來就比較有限的資源。而勤工助學和助學貸款都是屬于有償資助,前者需要付出勞動后方可獲得相應報酬,而后者在若干年后需要歸還。勤工助學是良好的資助方式,但廣泛的需求與崗位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勤工助學崗位體力性項目偏多,而與專業相結合的“助研”、“助教”等崗位稀缺,也大大限制了勤工助學的發展。高校資助體系中無償資助和有償資助并未區分,導致了資源的浪費。資助主體和客體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并不明確,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自立自強、堅忍不拔的品質。
活動時間: 2010年1月1日
活動地點:校內體育館
活動對象:經管系全體學生
活動主旨:發揚傳統文化,展現校園風采,培養學生素質
活動開展原因:
1..鍛煉實踐部全體部員的實踐、策劃能力
2..使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合作,全面發展
活動中應注意的細節:
1.各種高難度動作帶來的意外傷害
2.人員擁擠
3.停電
4.學生的不文明行為,如:起哄,吹口哨等
宣傳方式
1.張貼海報
2.到校園網站
3.校園廣播
4.問卷調查
5.掛橫幅
6.發放關于元旦晚會的報紙和書刊
評獎標準:
1.評出前三名,分別給予不同檔次的獎品和證書
2.只要參加的均給予鼓勵獎
經費預算:
1.場內布置100元
2.獎品費300元
3.宣傳費50元
活動意義:
歐潔瑜出生在深圳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作為家中的獨生女兒,她盡情享受著父母的愛和優越的物質生活。2005年7月,歐潔瑜進入深圳育才中學學習。育才中學每年都會舉辦“育才專列”活動,組織學校師生到西北考察、扶貧,歐潔瑜便踴躍地報名參加。
2005年8月,歐潔瑜第一次近距離地與西北女孩接觸。西北女孩的淳樸讓歐潔瑜感覺很親切,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個叫何麗麗的女孩是一位剛中考完的學生。何麗麗父母的身體很不好,很多農活都由她和幾個弟弟妹妹一起分擔,她還有兩個哥哥在城里打工,但是經常拿不到工資。一年都不回家一次。麗麗總是愁眉不展,熟悉之后,她才哭著說:“爸媽要我退學回家幫忙,可我想繼續讀書,將來能當醫生為爸媽治病……”歐潔瑜忙不迭地安慰她,握緊她的手,想給她一些力量。可握手的感覺讓歐潔瑜微微吃了一驚,同樣是花季少女,麗麗的手摸起來很粗糙。還有很明顯的裂痕,歐潔瑜心中一陣難過。
就要分別了,歐潔瑜沒想到,短短的兩天,麗麗竟然用她那雙粗糙的手給歐潔瑜織了一副手套。歐潔瑜戴上一試,大拇指露了出來。麗麗不好意思地笑了:“要干的活太多,是熬夜織的,實在來不及織完了……”歐潔瑜連說謝謝,并把自己的絲巾摘下來送給麗麗:“我們永遠都是朋友。”兩個女孩相擁而別。歐潔瑜想鼓勵她繼續上學,可錢是最現實的東西。自己只是個學生,根本沒有能力改變麗麗的命運。歐潔瑜張了張嘴,終究什么也沒有說。
從此歐潔瑜開始關注西北貧困地區的女孩,一直堅持每年到大西北扶貧。
2007年5月。歐潔瑜進入深圳鴻揚英語培訓班學習,為留學美國做語言準備。一次課間閑聊時,她講起自己到西北考察的見聞,拿出在西部拍的照片給同學們看:貧瘠的土地、破爛的衣服、即將坍塌的房子、渴求知識的眼睛……一張張照片,讓這些從小在大都市長大的幾個女孩受到了極大震撼!幾個女生中有人提議:“不如我們自己組織一個活動,既能鍛煉自己的能力,還可以體驗生活。”大家一拍即合。由此,一個愛心行動計劃橫空出世!
熱烈響應活動的幾名女生是莊健儀、崔丹霞、莊彥莉、郭小茉、康煒穎、莊鳴真,她們和歐潔瑜一樣,在為留學美國做語言準備。她們分別來自深圳實驗中學、深圳外國語學校、育才中學、紅嶺中學、深圳國際教育交流學院。7個女孩說干就干。經過反復討論和策劃,又考慮到大家很快成為求學異國的游子,她們給這個愛心團隊起了名字――“游子交流團”。歐潔瑜為團長。
通過在深圳的古浪籍企業家肖德才先生的牽線搭橋,游子交流團把救助對象確定為甘肅省古浪縣黃羊川鎮的老師和貧困學生。那里嚴重缺水,很多山頭寸草不生;學校很少,經濟落后,很多孩子面臨失學。行動起來。七少女歷盡周折籌資50萬
2007年5月25日,經過半個月的籌劃,歐潔瑜帶領團隊正式啟動愛心籌款活動!活動序幕――“愛心簽名”在深圳育才中學隆重舉行!兩個隊友還在東門狂砍價買下了便宜的T恤作為隊服,隊服的前后寫有“德”字,讓大家很是喜歡。
天氣很熱,大家走幾步路汗水就不停地淌,但是看到學生老師熱情高漲,三四個小時后,那張長六米寬三米的白布上,就簽滿了名字和留言,大家心中備感充實!總結會上,歐潔瑜信心十足,“這是良好的開端,我們一定會成功的!”
可是,第二天海上世界籌款活動卻讓歐潔瑜和隊友們備受打擊。
歐潔瑜的第一個說服對象是一個看似和藹的外國人。她和隊友激動地抱著箱子走過去,可還沒來得及開口,那位外國朋友就很不耐煩地做出讓她們走開的手勢。更有一些人甚至不聽她們講話,就算聽了也會冷笑而過,有的人甚至嘲諷她們:“這些活動是真的嗎?誰知道是不是騙人的?”“這些政府該管的事情你們這些小屁孩兒們來管有啥用啊!”……
碰了一鼻子灰又一鼻子灰,幾個女孩決定改變策略:地毯式走訪企業籌款!歐潔瑜還朗讀一段英文勵志文章。大家重整旗鼓,決定下次再戰!
歐潔瑜怎么也沒想到,由于沒有事先和大廈管理處協調好,大家連寫字樓都進不去!經過一番唇槍舌劍,物業人員還是冷漠地說:“不行,你們換個地方吧。”無奈之下,歐潔瑜和隊友頂著烈日,手中提著資料、牌匾,拖著重重的雙腳,像一群找不著路回家的小孩,漫無目的地四處尋找辦公樓。歐潔瑜心中有些茫然,大家也垂頭喪氣。難道大家的濃濃愛心就這樣夭折嗎?
2007年6月4日,有好心人為歐潔瑜介紹一位社會活動家。專家在看了她們的資料后,說資料太單薄,不具有說服力。很難向大企業拉到款,并真誠提出了很多建議。歐潔瑜聽后,反思這幾次活動的失敗。再綜合專家的建議,豁然開朗!她立刻召集大家連夜開會。一直到凌晨4點,終于把方案趕了出來。
大家的籌款熱情前所未有地高漲。歐潔瑜帶領大家和黃羊川鎮多次溝通,掌握了當地詳細的資料,而且還得到深圳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支持。有了專項基金賬號。經過大家多方奔走,成效顯著:新印象照相館贊助8幅宣傳海報,天之彩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贊助3000個書簽和200個不干膠標志,南山書城總經理免費提供攤位作宣傳、籌款活動,彩虹圖片社贊助21幅宣傳海報……社會各界行動了起來,大家都為這7名花季女孩的濃濃愛心所感動。
女孩們的辛苦和成績,父母們看在眼里喜在心中。活動剛開始時,家長們都擔心會影響學習,不贊同。但當他們看著孩子們如此真誠,爸爸媽媽們的態度也由反對到默認。到最后的絕對支持,并且時常還會提出一些新建議。在外地的家長,也不忘支持女兒,時時打電話詢問最新情況。
2007年6月9日,在水圍廣場的活動是游子交流團成立以來最輝煌的一次。廣場的巨大熒屏上,滾動播出貧困山區的圖像以及游子團的活動簡介。人們踴躍參與活動,捐款、捐物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川流不息。第一位捐款者是水圍公司的代表。他們捐了2000元善款。接著,許多家長也帶著自己的孩子來捐款,有些孩子還把自己的存錢罐帶來了,還有的孩子不停地扯著媽媽的衣服說要捐多點,更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親自來到現場捐款。
歐潔瑜和隊友的活動還吸引了不少附近的商家前來捐款,其中有人人樂、大佛口、東方棕泉等。雖然那天四點多就下起了傾盆大雨,但是就在這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內,人們一共捐款43990.1元!
有了這次大規模籌款活動的經驗,歐潔瑜和隊友們馬不停蹄繼續著愛心活動。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個多月過去了,她們籌到的錢也一天天多了起來,加上企業承諾的捐款。她們籌到了近50萬元!
到西部去。讓愛心伴著夢想飛 2007年6月18日,歐潔瑜和眾隊友應甘肅省古浪縣教育局的邀請。從深圳飛往蘭州,由蘭州坐大巴到黃羊川鎮,在當地教育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進行參觀考察,同時為黃羊川的32名困難老師和107名貧困學生捐5萬元救助金。為學校募捐116箱書、物。用她們已
籌到的近50萬元資金,在黃羊川修繕一所學校和新建一所小學。
初踏上黃羊川這片光禿禿的黃土地,歐潔瑜和隊友們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有一個女孩叫李潔,長得清新脫俗,卻是如此不幸:才9歲就要承受喪父之痛,媽媽絕望地離家出走,她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奶奶患有先天性癲癇和白內障,生活不能自理,年近七十的爺爺還在外地打工,供不起學雜費,只能等到有好心捐款了她才能繼續求學。淚水在她臉上不停地流淌:“我好想繼續讀下去,可是爺爺就要更拼命地干活,我不想讓他那么辛苦……”歐潔瑜的心就像被刀刺了似的,她也哭了,大家都哭了。歐潔瑜決心要幫助她完成上學的心愿!
再也不用擔心輟學了。李潔高興地拉著歐潔瑜的手來到她家做客。那是簡陋的小土房,家徒四壁。善良的老奶奶招呼著趕緊給客人倒水。水窖的水燒開后有些苦澀,但女孩卻喝得很香甜。臨離開時。李潔說她一定要給歐姐姐送一個禮物。禮物竟是梨樹上三個分別刻了“歐、潔、瑜”三個字的梨子!“我用紙把它們包好,到了秋天就給姐姐寄去!”歐潔瑜用力地抱了抱小女孩:“好好讀書,做一個快樂的女孩!”分手了,李潔那甜美的笑容和那聲清脆的“姐姐”,在歐潔瑜的耳邊回蕩了很久,讓她百感交集。
另外一個14歲的女孩張德榛,一談到上學,眼神立刻暗淡下來:“明年我就可能不上學了,要回家幫忙。”“不用擔心。我們這次就是來幫助你們的。”歐潔瑜詳細地解釋了她們活動的計劃。張德榛非常開心。熱情地邀請歐潔瑜到她家做客。
這真是一次別具風格的聚餐!歐潔瑜像看變戲法一樣,見張德榛用鹽水和好面。醒了一會之后。把面團成一片,切成細條,然后,她抓住面條兩端輕輕一扯,竟然扯出一米多長細細的面絲!歐潔瑜贊嘆到,“這就是蘭州拉面嗎?”“不是,是拉條子!”歐潔瑜也高興地躍躍欲試。起初的幾根沒拉多長就斷了,后來手藝越來越好,雖然粗細不均勻,但也像模像樣了。吃著土豆絲炒拉條子,再拌一點辣椒醬,別說,還真吃得津津有味。大家都被西部女孩的熱情好客打動了。
黃羊川,不僅讓歐潔瑜看到了那里的貧困,更讓她感受到了那里民風的淳樸。路上經過的每一戶人家都有人出來歡迎她們。靜靜地對她們微笑。在黃羊川,還有一樣最讓歐潔瑜難忘,那就是滿天的星辰。沒有一點多余的燈光打擾,整個夜空寂靜而安詳。一條銀河隱隱閃現,北斗七星仿佛伸手可得。或許,只有在最真實、最淳樸的地方才能看到最本質的美麗!
結束考察一周后,2007年6月25日,當地政府在黃羊川中心小學為深圳游子交流團舉行了隆重的捐資助學儀式,武威市教育局局長嚴五林、監察局副局長祁葆中、副縣長王暉參加了捐助儀式。拿到救助金的老師和孩子們熱淚盈眶。作為團長的歐潔瑜激動地說:“黃羊川給我們留下了一生中難忘的印象。我們要呼吁更多的深圳人來關注古浪,關注教育!”那些在貧窮中掙扎的孩子們,將游子團的每位大姐姐都當成了知心好友,拉著她們的手,講自己的故事,久久不肯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