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中學評職稱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中職學校 英語 課堂教學 評價
近年來,隨著職業學校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職英語課程教學在觀念、教材、教法、學法等方面的改革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職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職業英語課程要建立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使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一、中職英語教學評價的現狀調查
中職學生由于英語基礎相對薄弱,部分學生厭倦英語學習。英語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導致英語教學評價呈現以下的基本特征。
1.評價主客體單一。整個課堂中的評價活動幾乎都限于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沒有學生對學生、學生對教師、學生自我、教師自我的評價。
2.評價方式傳統。通過課堂上教師提問讓學生或集體或個別回答完成。
3.評價內容淺顯。在評價中,教師對學生陳述性知識的評價占絕大部分。WwW.133229.COm
4.評價層次較低。教師對學生評價主要強調陳述性知識的回憶。
5.評價作用甚微。教師通過提問所進行的對陳述性知識的評價對于促進學生發展是表面化的、膚淺的。
二、中職英語教學評價的理論基礎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力由七種緊密關聯但又相互獨立的智力組成,它們是言語、音樂、邏輯、視覺、身體、自知和交往。加德納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多維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視野和方法。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在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終極關懷的目的下,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去看待每一個學生。
三、中職英語教學評價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主體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評價應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為出發點。評價應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應有助于學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不斷發展。同時,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自我評價對學生能力發展的意義,不斷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2.評價形式多樣化。在中職英語教學過程中,評價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根據中職生的基礎和學習特點,在課堂中可舉行“課堂學習活動評比”“課堂觀察檢查表”“學習效果自評”“平時檢驗”。課后可進行“問卷調查”“訪談”“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與評價”。還可舉辦英語詞匯、歌曲大賽、演講比賽和故事大賽等。在各種形式的活動中,體現學生參與評價的主題過程,實現自我選擇、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3.評價方法靈活化。在日常的形成性評價中,應建立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應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給予學生多次評價的機會,允許學生在更充分的準備之后,再次參加評價。評價的目的重在促進評價對象的轉變、發展和提高。因此,應注意評價的正面鼓勵和激勵作用,引導學生表現自我、增強自信、體驗成功的喜悅。
4.評價內容表格化。在教學評價的內容方面,應以各種表格的形式,將評價的內容分類歸納,逐步、按時地完成。例如學期初或單元教學開始的問卷調查表,課堂內的學生自評表、小組互評表、課堂表現積分表、單元測試評價表、學習進步曲線表、課堂外的英語小組活動測評表、家長評議表、作業完成情況自評表,教師課前、課中、課后評價表、測試評價表等等。這樣,學生學習的課堂氣氛形成了,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總之,職業學校英語教學評價是英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無論我們采取何種評價方式,都應注意評價的正面鼓勵和激勵作用,科學合理地進行評價。通過評價的過程與結果,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及時總結,要讓學生感到教師施行的評價是積極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1]劉道義,等.新高中英語教與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3-125.
[2
記者于健
本報11月4日訊 教師評職稱,從重科研轉為重教學,今年起,青島市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指揮棒”將改變方向,說課評估的比重增加,論文獲獎不再成為評審依據。教師評職稱今后將不用再花錢花精力。
4日,記者從青島市教育局了解到,本月起,2009年青島市教師職稱評審工作正式啟動。今年,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政策做出調整,論文在職稱評審中所占比重將降低,不再把論文獲獎等作為評審依據,也不再受理申報人員提交的各種論文獲獎證書。對于參評人員提交的發表的論文、著作,也需交由相應專業的專家評委認真審閱、考察,將專家做出的評鑒意見作為評審依據之一。教師職稱評審將注重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的表現,說課評估的評價比重將增加。凡申報晉升高、中級教師職稱的人員都需要參加由青島市教育局統一組織的說課評估,說課評估的意見將作為評審的重要依據,引導中小學教師全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
青島市教育局有關人士解釋說,青島市中小學共有在職教師7萬余人,職稱評審歷來都是全市廣大教師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往年,為了鼓勵教師在教學工作之余做點科研工作,獲獎論文一直是評審的一個重要依據。但從實際參評情況來看,論文的獎項太多太濫。而為了能在論文上爭取更多的職稱加分,不少教師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對促進教學沒有什么意義。在中小學階段,課堂教學是一項傳統的技術工作,更應該加強教研,而不是科研。這次調整,主要是倡導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工作中,放到關心愛護學生身心健康、關注學生成長上,也是給教師減負。
職稱評審“指揮棒”調整方向,班主任的評價比重也要提高。今年,青島市教師職稱評審要加大對班主任工作的傾斜力度,優先推薦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晉升職稱,從而鼓勵教師積極承擔班主任工作任務,積極投入到教書育人工作中。
在本學期,教科處將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自主發展”為宗旨;以課題研究、課程改革、教師培養為抓手;堅持在實踐中研究,用實踐的方法研究,讓教師成為研究者,讓課堂成為實驗室;堅持教育科研工作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力求做到“研教結合、研培結合、反思提煉、同步發展”;實現三個服務,即為學校發展服務,使教科研工作成為營造、培植學校特色的動力和渠道,為教師成長服務,使教科研工作成為提升教師素質的動力和渠道,為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服務,使教科研工作成為優化課堂教學的動力和渠道;進一步落實教育科研的群眾性、示范性和實驗性,為學校事業發展實現新跨越,為昆山教育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重點工作
1、切實抓好各立項課題的結題準備工作,為下半年“十五”立項課題順利結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⑴組織課題研究人員及全校教師參加“XX年度蘇州市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優秀論文”評選活動,同時,積極為課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公開發表或參評、交流創造條件。
⑵省級立項課題“多方位加強普通中學美育的實驗研究”作為學校的龍頭課題,將成為“十五”課題結題階段的研究重點和結題準備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傳是文集”第三輯“美育文叢”的編撰及出版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目前各本書稿的初稿已經完成近九成,我們將在9月份組織人員對各個分冊書稿進行修改、統稿、定稿。同時,我們將聯合課題組撰寫“美育”課題的結題報告。
⑶組織各課題組及時搜集、整理課題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形成課題成果匯編,撰寫結題報告,填寫需提交的課題成果鑒定申請書、課題研究成果鑒定書、課題研究成果報告等,向上級教科部門提出結題申請。
⑷進一步落實課題組長負責制和考核制,加強過程管理;配合課題組負責人定期召集會議,開展學習、研討活動;配合課題組合理使用研究經費,推動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
⑸在準備“十五”立項課題結題工作的同時,我們將認真思考“十一五”學校教育科研的主課題,并為該課題的立項和實施進行初步認證。我們設想發動全校教師就此問題開展討論,共同選擇、擬定學校新的主課題。
2、認真做好“導師制”工作,青年教師培訓以及教育科研骨干的培養工作,為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成熟提供條件;為教師進一步樹立教科意識、改進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條件;為學校骨干教師更上一層樓、擠身“名師”行列提供條件。
⑴做好“導師制”工作。今年新分配到我校的青年教師不多,所以,本學期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對03、04兩年的“師徒結對”進行必要的調整,向導師和青年教師提出明確目標和任務,并加強有關的檢查和調研,以更好地發揮“傳幫帶”的要求。
⑵做好青年教師培訓工作。今年的青年教師培訓將以組織或協助其他部門組織有關的教學比賽為重點工作和主要任務。本學期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在工作三年以內(含三年)的青年教師中開展撰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的評比活動。同時,我們將協助教務處組織青年教師參加評優課等比賽活動。此外,我們還要組織3次專題講座,主題包括如何組織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課堂教學、如何進行學生管理,如何進行反思提高等方面,并在此基礎上進行9次研討。在新學期中,我們要繼續追求培訓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系統化、實用化,努力實現“引領思想,規范行為、提升素質、促進成長”的目標。
⑶本學期,我們準備為即將評職稱的教師提供論文寫作方面的指導。擬開設兩次講座,一次是有關論文撰寫的通識講座,一次是針對職稱論文評審要求的專題講座。
⑷本學期,我們還要著力抓好教育科研骨干隊伍的建設。我們首先要制定“教育科研骨干培養條例”,明確科研骨干的入選條件、權利、義務以及培養方案。
在確定人選之后,我們將組織他們開展一系列的學習、研討活動。
⑸同時,獨自或配合教務處認真組織教師外出觀摹、學習和交流活動。
3、加強有關新課程的研究,組編兩期以課程改革為主題的《昆中教研參考》(第一期已經下發教師)。同時,協助教務處做好新課程的實施、管理、培訓等工作。
4、努力構筑教育科研的平臺,精心組織各級各類教育科研評比活動,為教師學習和展示教育科研的成果提供機會和舞臺。
⑴繼續辦好《昆中教育》,使之進一步成為我校教師探討教育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提高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陣地。本學期,擬組編以蘇州市“十五”立項課題成果匯編為主題第45期《昆中教育》。同時,我們要進一步辦好《昆中教研參考》和《傳是》“杏壇論語”版。本學期,擬組編以課程改革和學校內部管理為主題的第8、9期《昆中教研參考》以及四期《傳是》“杏壇論語”版、XX年第3期《江花》。我們將積極參加昆山市優秀教育刊物評比,力爭取得好成績。共2頁,當前第1頁1
⑵認真組織各項教育科研競賽,力爭獲得較高層次的獎項。本學期,教科處將組織教師參加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教科院、蘇州市以及昆山市教研室和教科所組織的江蘇省多媒體課件制作評比、江蘇省中小學各科教學教案評比、江蘇省中學青年教師“五四杯”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江蘇省“師陶杯”、蘇州市“師陶杯”、蘇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評比、昆山市創新教育論文和個案評比、昆山市課程改革成果評比等活動。
5、認真做好職稱論文評審的組織工作,完成上級教科部門和學校下達的各項工作,積極配合其他處室做好工作。積極參與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活動,積極參加校外教科培訓、會議及學術交流活動,建立并加強同其他教科先進學校、學術刊物的聯系。
三、成員分工
洪 敏:全面主持教科處工作,協調處室內外關系;對外聯絡與宣傳;處室工作安排;課題研究的組織與管理;教師教科考核;編輯《昆中教育》、《昆中教研參考》、《傳是》“杏壇論語”版。
殷金方:青年教師培訓;“導師制”工作;教育科研骨干培養工作;組織“江花”文學社活動和編輯《江花》。
陳炳飛:課題研究的組織與管理,《昆中教育》、論文評比的審稿、修改工作。
繆 苗:教科處的對外宣傳報道,編輯、校對工作,學校網頁教科部分內容的充實更新,材料發放、收交工作。
四、具體安排
九月份:
1、高級職稱論文送審工作。
2、03、04兩屆“導師制”的調整工作。
3、江蘇省“師陶杯”、蘇州市“教育科研優秀論文評選”、
江蘇省多媒體課件、各科教案評比組織工作。
4、收交教師專題總結。
5、組織青年教師開展讀書筆記、讀書心得評比活動。
7、編輯《傳是》“杏壇論語”版。
8、部署課題結題的各項準備工作。
9、“傳是文集”第三輯“美育文叢”修改、定稿。
10、高一新生江花文學社成員發展工作。
十月份:
1、上學期教師教科工作及其成果考核。
2、青年教師培訓——講座之一及研討。
3、為即將評職稱的教師開設論文寫作方面的講座之一。
4、編輯《傳是》“杏壇論語”版。
5、編輯《昆中教研參考》第8期(課程改革專題下)。
6、蘇州市第五屆“師陶杯”論文評比組稿。
7、“傳是文集”第三輯“美育文叢”的出版工作。
十一月份:
1、編輯《昆中教育》第45期——部分課題成果匯編。
2、青年教師培訓——講座之二及研討。
3、為即將評職稱的教師開設論文寫作方面的講座之二。
4、編輯《傳是》之“杏壇論語”版。
5、制定學校“教育科研骨干培養方案”。
6、組織教科研骨干開展學習、研討活動。
7、“十五”立項課題結題準備工作。
十二月份:
1、“十五”立項課題結題活動。
2、青年教師培訓——講座之三及研討。
3、中級職稱論文送審工作。
4、編輯《傳是》“杏壇論語”版。
5、編輯《昆中教研參考》第9期(學校內部管理)。
6、編輯《江花》第6編第7期。
一月份:
1、“十一五”立項課題的征集和初步論證工作。
2、組織教科研骨干開展學習、研討活動。
3、青年教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評選。
3、撰寫教科處學期工作總結。
4、教科處材料整理、歸檔。
教科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