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脫鉤理論的碳排放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研究方法與模型
(一)脫鉤模型本文研究主要基于Tapio脫鉤模型。公式(1)中tco2,gdp表示脫鉤彈性指標,分別以碳排放量與經濟增長的正負狀況、彈性值大小來說明經濟增長是否與二氧化碳排放的脫鉤狀態。脫鉤指標體系見表1。
(二)二氧化碳脫鉤彈性分解量化模型1.脫鉤鏈式因果分解模型為解決Tapio指標缺乏對二氧化碳“脫鉤”內在機理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的缺陷,以便能為評價和制定準確、全面的低碳經濟發展措施、政策及戰略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可以加入適當的中間媒介,將公式(1)進行鏈式因果分解[8][9]。由于工業在甘肅省國民經發展的特殊地位,故將全省能源消費量和工業產值指標作為中間變量,將彈性值分解為減排脫鉤、工業節能、產業發展三個指標,公式為。公式(2)中,ΔCO2為二氧化碳排放變化量,ΔE為能源變化量,ΔGIO為工業總產值變化量,ΔGDP為歷年地區總產值變化量。雖然通過分解可以找出影響甘肅省經濟增長與二氧化碳排放脫鉤的相關因素的脫鉤彈性狀況,便于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碳減排。但該式應用的局限性也很明顯,很難將其他指標如城鎮化等納入分解式中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故第二步我們引入LMDI分解法。2.LMDI因素分解脫鉤模型本文根據擴展的Kaya恒等式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因素分解,并參考已有文獻[10]的LMDI(Log-MeanDivisiaIndex)分解方法,根據甘肅省實際情況加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因素后,構建甘肅省經濟增長與二氧化碳排放脫鉤分解模型。根據CO2排放量的基本公式可知。公式(3)中,CO2為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指化石能源的排放量;E為能源消費總量;GIO為工業生產總值;GDP為地區生產總值;PC為城鎮人口數量;P為地區總人口;F=C/E,為能源結構碳強度;I=E/GIO,為能源強度;G=GIO/GDP,為工業化率;A=GIO/PC,為城市人均工業產值;Z=PC/P,為城市化指數;P表示人口數量。公式(4)中:ΔCf為能源結構碳強度因素;ΔCi為能源強度因素;ΔCg為工業化程度因素;ΔCa為經濟發展因素;ΔCz為城鎮化因素;ΔCp為人口因素;ΔCd為分解余量。它們分別為各因素變化對CO2排放總量變化的貢獻值。根據Ang[11]提出的LMDI方法。
二、數據來源與說明
研究采用的基礎數據如GDP、人口、能源消費量、工業總產值等均來自歷年《甘肅省統計年鑒》和《中國能源統計年鑒》,為了使得出的數據具有可比性,分別將地區國內生產總值按照2000年不變價格表示。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算公式為。
三、計算結果與分析
(一)脫鉤橫向對比分析總體上來看(表3),甘肅省歷年的脫鉤彈性平均值為0.629,低于中國總體平均值0.708,二者均為弱脫鉤狀態,而陜西、寧夏、青海分別為0.958、0.845、1.147,均為增長連接狀態。只有新疆為1.719處于增長負脫鉤狀態。從時間段來看,在“十五”期間,陜西、寧夏、青海、新疆分別為1.048、0.452、0.823、0.636,而甘肅省為0.792,脫鉤狀態良好。“十一五”期間陜西、寧夏、青海、新疆分別為0.944、0.847、1.333、2.897,甘肅省為0.385,只有甘肅省和陜西省脫鉤指標值降低。從甘肅省來看,甘肅省脫鉤彈性由“十五”期間的0.792下降到“十一五”期間的0.385。同期中國總體脫鉤彈性也由“十五”期間的0.835下降到“十一五”期間的0.569,這說明甘肅省脫鉤狀態與中國總體水平同步變動,且優于全國平均水平。2001年到2011年間,甘肅省經濟增長與二氧化碳排放總體上處于“弱脫鉤”狀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該期間甘肅省GDP的平均增長速度為12.54%,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平均增長速度為8.34%,GDP增速高于二氧化碳排放增速,這使甘肅省總體處于“弱脫鉤”狀態。其中2009年為強脫鉤狀態,即經濟總量增長的同時,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往年降低了。在甘肅省總體脫鉤彈性值降低的情況下,在2011年反彈到1.030呈增長連接狀態,即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長率快于經濟總量的增長率。
(二)脫鉤鏈式因果分解根據公式(2),計算可得到減排脫鉤、工業節能、產業發展三個脫鉤效應指標,結果見表4。從減排脫鉤指標來看,總體呈增長負脫鉤和弱脫鉤狀態,說明甘肅省能源消費量的變動率低于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速率,能源碳強度脫鉤狀態不理想。這一方面是因為甘肅省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工業,而工業主要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為主;另一方面也與碳減排技術利用不理想有較大關系。從工業節能指標來看,總體呈現弱脫鉤狀態,說明甘肅省能源利用效率狀況良好,不是影響脫鉤指標的主要原因。其中,2009年工業節能彈性為-45.543,為強負脫鉤狀態,這是因為這一年工業總產值增速遠低于能源消耗的增速。從產業發展指標來看,總體呈增長負脫鉤狀態,工業總產值增速快于甘肅省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表明了甘肅省工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過大是影響脫鉤指標變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與減排脫鉤指標計算的結果相一致。
(三)LMDI脫鉤彈性分解根據公式(7)計算出能源結構碳強度、能源強度、工業化、經濟發展、城鎮化以及人口六個效應對應的分解脫鉤彈性指標,結果見表1和表5。從歷年各指標貢獻率的平均值(表5)大小來看,影響經濟增長和碳排放脫鉤彈性指數的最重要因素是經濟發展效應和能源強度效應,其中經濟發展脫鉤彈性指標影響為正值為0.827、而能源強度脫鉤彈性指標影響為負,貢獻率均值為-1.086。這說明甘肅省在能源的利用效率上較高,即單位工業產值的能耗指標良好。城鎮化、工業化、能源碳強度指標對總體脫鉤彈性貢獻均值均為正值,分別為0.689、0.402、0.232,而人口數量脫鉤彈性的影響不大,僅為0.036。由此可以看出城鎮化的加快對甘肅省二氧化碳的排放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在已有文獻中,對于城鎮化與二氧化碳的排放的關系上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城鎮化有利于碳減排,另一種卻持相反態度。其爭論的關鍵在于城鎮化是否真正起到了規模經濟效應[12]。2011年底甘肅省城鎮化率為36.1%,西部地區為43.0%,全國為51.27%,甘肅省城鎮化率水平過低。此外,由于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礦產資源、經濟實力和歷史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甘肅生產力布局和城鎮分布不均衡,城鎮化水平全省差異很大。甘肅省城鎮體系不突出,具有單一的行政職能和資源型小城鎮過多,基礎設施不完善,對區域輻射帶動作用較弱,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優勢。故在碳減排上,資源消耗型的小城鎮難以負擔高昂的成本。故總體來說,甘肅省城鎮化質量不高是抑制了經濟增長與二氧化碳排放的脫鉤的一個重要原因。工業化效應指標貢獻率歷年趨勢不明顯,但其均值為正,說明總體對脫鉤狀態具有抑制作用,這與鏈式因果分解的結果一致。能源碳強度效應指標均值為正,說明其對脫鉤狀態具有抑制作用,但其從2001年到2011年對脫鉤彈性的貢獻率一直在下降,說明甘肅省能源碳排放強度效應對脫鉤彈性的抑制作用正在逐漸削弱,反而正在成為有利于脫鉤的因素。通過LMDI分解法得出能源強度效應是促進脫鉤的主要原因,且能源碳強度效應正在成為促進脫鉤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與通過因果鏈式分解方法,得出的能源強度彈性處在弱脫鉤狀態、碳強度脫鉤彈性和產業結構彈性處在強負脫鉤狀態一致。
四、結論及建議
研究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結論:(1)以2000年為基年,2001年—2011年甘肅省經濟增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脫鉤彈性值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即呈弱脫鉤狀態。在西北五省中脫鉤狀態最好,且優于全國脫鉤水平。(2)從因果鏈式分解計算結果來看,產業發展指標和減排脫鉤指標在歷年主要為增長負脫鉤狀態和弱脫鉤狀態,即工業比重過大和能源碳排放強度成為抑制甘肅省經濟發展與二氧化碳排放脫鉤的主要原因。(3)從LMDI因素分解結果來看,甘肅省能源強度效應成為促進脫鉤的主要因素,能源碳強度效應對脫鉤彈性值的貢獻率呈下降趨勢,也逐漸成為促進脫鉤的另一個因素。而經濟增長效應、工業化效應、城鎮化效應、經濟發展效應是抑制脫鉤的主要原因。雖然經濟發展效應是抑制脫鉤的重要原因,但我們不能通過降低經濟增長來促進脫鉤。一方面,我們要繼續發揮甘肅省在能源強度效應上的優勢,要繼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碳強度,提高碳減排技術的利用效率。這就要求我們要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加大第三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新能源,以降低對化石能源的過分依賴。另一方面在全國加速城鎮化的背景下,甘肅省要避免城鎮化過程中的重復建設,優化大中小城鎮體系,發揮城鎮化過程中的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優勢,切實提高甘肅省城鎮化質量。
作者:岳立丁紹翔郭山寧單位:蘭州大學經濟學院中共甘肅省委黨校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