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汽車輪轂鋁合金熱處理工藝的優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汽車輪轂作為汽車行駛部件之一,輪轂的性能也對汽車安全行駛起到決定性作用。文章對汽車鋁合金輪轂特性進行概述,并對鋁合金輪轂熱處理工藝進行分析,通過固溶處理和時效處理兩方面對輪轂熱處理機理進行分析,并通過試驗得出鋁合金輪轂在特定溫度、恒溫時間和時效時間下的最佳性能。
關鍵詞:汽車輪轂;新型鋁合金;熱處理工藝
引言
當前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汽車作為交通工具之一,其輪轂性能質量對汽車的舒適度、安全性能具有一定影響。在新型鋁合金材質的生產下,其與傳統的鋼制輪轂相比,導熱性能和質量均超出鋼制輪轂,同時具有良好的吸震能力,且通過熱處理工藝可有效加強鋁合金材料的強度和硬度等,可有效增強鋁合金輪轂的使用壽命。
1汽車鋁合金輪轂特性概述
汽車輪轂作為一種旋轉型零件,對汽車的輪軸起到連接作用,以保證汽車可正常行駛,在技術的不斷優化下,當前輪轂已成為功能型零件,起到承載重量、動力傳輸、散熱等作用。為保證汽車行駛的安全性能,輪轂作為承受部件,應具備高強度、高精度和輕質等性能,進而提升汽車的穩定性。在材料和技術的支持下,鋁合金材質輪轂的出現,以其質量優勢、強度優勢等在部分實行領域中替代傳統的鋼制輪轂,汽車通過鋁合金輪轂的使用,可提升汽車駕駛的舒適性。
2鋁合金輪轂熱處理工藝
鋁合金在初期鑄造過程中,其內部應力和穩定性較差,未能滿足汽車的駕駛需求,需通過熱處理工藝對鋁合金進行加工,提升鋁合金部件的力學性能,以滿足汽車不同狀態下的駕駛形態。鋁合金輪轂通過熱加工處理,可提升材質的硬度、抗拉強度等,在溫度的合理控制下,保證鋁合金材質的失塑性不受影響,進而提升鋁合金的安全性能。同時經過溫度的加熱可清除材質加工過程中的多余內應力,并可材質進行均勻性受力,以保證相變過程中的產生的作用力與之相抵消,熱處理工藝也可對微觀粒子的特性進行優化,避免材質產生區域性偏析組織。
3鋁合金輪轂熱處理機理工藝探討
3.1固溶處理
固溶處理作為鋁合金輪轂的熱處理方式之一,其是將鋁合金材料進行加熱,直至溫度達到高溫單相區,并保持此恒溫狀態,使合金材料中包含的溶質元素進行溶解,對固液體進行元素填充,使固溶狀態下材料所含有元素達到飽和狀態。合金材料在進行加熱過程中,合金液體當達到溫度臨界點時,將產生共晶反應,在溫度的變化下,易產生晶體混合物,在恒溫控制下,可使合金內元素充分反應,使其均勻散布到材料中,使其生成致密晶體,進而提升合金材料堅固性。在進行固溶處理時,合金材料所包含元素的溶解效率與溫度的升高呈正比,為保證一定溫度下的最高溶解度,應依據合金材料屬性,對溫度進行合理操控,進而提升能源的利用率。當鋁合金中含有硅元素和鎂元素時,其固性溫度的范圍在570~690℃之間,為避免熱處理工藝溫度過高發生燒穿的現象,應將固溶溫度控制在570℃之內。而在進行6101鋁合金熱處理時,可對溫度進行提升,其在590℃時也可進行正常工作,但在進行短時間加工時,相對于硅鎂元素合金對熱處理工藝需求較高。熱處理工藝中的固溶強化可提升合金材質強度,其是將合金元素的進行飽和度融合,在溫度的影響下,使合金材料內部晶格的容納性增加,通過合金元素注入到晶格中,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使晶格的空間位置發生錯變,晶格錯變過程中將產生內應力與其空間內作用力產生交集,材料內部的溶質原子將產生空間作用力來防止晶格產生錯變現象,在晶格與溶質原子之間的作用力下,使材料內部的性能得到增強。淬火處理是將固溶材料進行相位淬火,將固溶溫度淬煉到固溶溫度基線以下,進而使合金材料具有過飽和形態,同時應將淬火時間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防止材料的析出量包含超出一定范圍的平衡相,進而降低材料基體的飽和度,增加時效處理的難度。
3.2時效處理
當固液材料在恒溫條件或者室溫自然冷卻下,材料的硬度、鋼性等將逐漸增強,當材料溫度與室溫相一致時,此時材料的硬度和鋼性將達到最大值,但同時材料的塑性也隨之降低,其形變量程度在冷卻到室溫條件下降將降到最低,此過程為時效強化過程。鋁合金材料在進行熱處理時,其主要變現為固溶性材質的飽和及分解的過程應,一般以基體共格區、過渡相、平衡相為主,在固溶階段,合金材料內部的晶體以球狀融合的方式,按照相位進行生長,在時間維度的作用下,晶體與材料基體形成過渡相,此時兩者以共格的方式存在于相位中。鋁合金材質在恒溫狀態下完成固溶材料的分解過程時,其相位狀態的轉變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在特定的溫度和時間維度下,鋁合金材料的溶解性具有較大差異。因此在進行時效強化處理時,一般將溫度控制在90℃以下,依據溫度可分為自然時效和人工時效,自然時效,是指在室溫條件下進行冷卻,以保證材料的屈服強度、硬度、鋼性等達到最大,一般情況下,自然時效的最大影響范圍以材料置于室溫條件下的3.5h之內效果最大。人工時效與自然時效相一致,以單級處理為主,但經過單次處理,材料內部組織穩定性較低,因此依據材料特性可進行多次時效處理,以提升鋁合金材料的性能。
4汽車輪轂新型鋁合金熱處理工藝優化研究
4.1固溶熱處理工藝
A356鋁合金是汽車輪轂常見的材料之一,其具有質量輕、硬度高、強度大等特性,當A356鋁合金材料中加入錳元素(Mg)進行熱處理強化時,通過固溶熱處理可將鋁合金材料中的硅錳元素融合到固溶材料中,在淬火冷卻過程中,使高溫狀態下固溶材料可進行飽和溶解。為保證鋁合金固溶材料的溫度為恒定值,且需與材料的固相溫度相符,當兩者溫度維度相重疊時,此時固溶效果最優。但此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溫度,令其低于元素的固相溫度,防止燒穿現象的產生。同時為保證材料的強化強度,需對其進行時間段內的溫控分析,通過溫度與時間的測量,對鋁合金材料的硬度及強度進行分析。本次實驗以520℃、525℃、530℃、535℃為固溶溫度,并將固溶恒溫時間分別設置為2.5h、3.5h、4.5h、5.5h,水溫度控制在70℃~80℃。整體試樣編號如表1所示。在進行輪轂熱處理時,應按照編號對其進行編排,并平放在置物架上,將時間和產品規格進行備注,同時工作人員應依據輪轂的擺放位置,進行信息批注,保證結果的完整性。工作人員進行具體操作時,應確保實驗樣品的添加順序,且應對溫度進行校對,嚴格規劃好時間,使鋁合金輪轂在恒溫條件下進行試驗,同時在進行淬火時,應注意溫度與水位的控制,使介質可充分與材料發生反應。在將1號樣品放入到爐內時,應保證爐內無任何雜質,且時間顯示器為0,當溫度達到設定溫度時,將2.3.4號試驗樣品依次放到恒溫區域內,當時間達到2號試驗樣品的額定時間時,將3.4號進入下一循環,以此類推。為保證材料內的相液在空間維度內呈最大值,應對試驗樣品進行淬火處理,此時將水體溫度維持在70℃,并保證材料的出爐與入水時間小于25s,同時應在恒溫水體中放入180s,以保證此時的性能達到最大。
4.2時效熱處理工藝
時效熱處理作為材料內部相位的轉變過程,通過溶質原子與晶格之間的作用力,在溶質原子的離散型擴散下,使材料基體可進行高密度分散。在過渡相的作用下,通過共格狀態的形成可實現鋁合金材料的強化相,在平衡相狀態下,與外界溫度有關,此時不共格的形式使相體作用降低。由此可知,在不同工藝的時效處理下,析出相的值量也具有較大差異,對材料之間的影響較大。因此可對材料進行時效溫度、恒溫時間等兩方面的探討,將溫度分別控制在135℃、145℃、155℃、165℃、175℃、185℃,并將保溫時間分別設定為1.5h、2.5h、3.5h、4.5h、5.5h,且每組溫度和時間試樣樣品為5組,此時將溫度在530℃,恒溫時間為4.5h下的鋁合金材料進行試驗,并對材料進行拉伸測試,以得出鋁合金材料的硬度和強度范圍。通過試驗表明,鋁合金材料在低溫時效下,抗拉力在持續溫度下,先增強后減弱,且在3.5h時達到峰值,鋁合金材料的硬度與延展率與時效時間呈反比,且在155℃溫控時間在3.5h之內為最佳強度。
5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對汽車鋁合金輪轂的特性及處理工藝進行分析,并從固溶處理和時效處理兩方面對鋁合金熱處理工藝進行研究。以溫度和時間對鋁合金材料進行分段試驗,從內部結構變化對實際影響效果進行比對,通過試驗結果得出最佳處理節點,以保證鋁合金輪轂性能達到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姬虹.熱處理工藝對電動汽車輪轂電機散熱翅片耐蝕性能的影響[J].熱加工工藝,2018,47(08):223-225+229.
[2]黃蓓,楊途才,陳林,李雪姿,石偉和,卓伊玲.多級時效工藝對汽車輪轂鋁合金材料組織和性能影響的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7(18):230-232.
[3]周鵬.鋁合金輪轂低壓鑄造模具熱變形補償技術研究及應用[D].燕山大學,2015.
作者:李愛娜 單位:陽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