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PM2.5指數對企業環保投入的影響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經濟在近幾十年間迅速發展,同時也引起了一系列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pm2.5污染等一系列環境污染事件成為國家、社會和公眾關注的焦點,也給我國企業,尤其是重污染企業的環保行為帶來了更大的規制影響和輿論壓力。文章研究PM2.5對企業環保投入的影響,希望對企業如何履行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PM2.5;企業;環保投入
作為空氣質量監測的重要指標,PM2.5指數高往往意味著惡劣的霧霾天氣和嚴重的空氣污染,由于PM2.5具有的危害性,PM2.5指數披露產生的后果會影響企業環保投入。
一、研究的理論
基礎本文對環保投入的定義來源于“費用學說”理論。“費用學說”的主要觀點認為,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不斷消耗和污染環境資源的同時,也需要被保護和管理,而這些保護和管理行為引起的成本就是環境保護投資。美國、歐洲等發達地區是“費用學說”典型代表。很多西方發達國家早已摒棄了與環境友好的經濟發展模式,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實行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因此在這些國家,環保投入范圍一般只包括企業污染防治、環境損害費用等有關后續治理的費用,而不包括恢復和支持生態環境的相關費用。“投資學說”的主要觀點則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認為環保投入并非單純為了治理環境污染、修復生態平衡。日本是“投資學說”的典型代表。按照“投資學說”,環保投入除了企業污染防治、環境損害費用等相關費用,更加注重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相關資金投入。本文通過查閱關于PM2.5指數對企業環保投入的影響的研究文獻發現,國內外極少有學者對具體的環境監測指標和企業環保投入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根據國內外已有的企業環保投入相關文獻,一部分學者聚焦企業環境行為的內外部影響因素,另一部分學者則關注到企業環保投入等環境行為所帶來的經濟后果。而將PM2.5防治作為研究重點的學者們大多從環境科學的角度利用PM2.5的指數數據,聚焦城市群或某省等地域范圍內的PM2.5污染狀況和治理方法。本文發現無論是發掘企業環保投入背后的影響因素還是探索由其變動帶來的經濟后果,現有國內外學者們的研究都是以環境污染嚴重這一靜態的狀況作為研究背景。同時,由于重污染企業對環境具有更高的污染可能和更大的危害后果,許多學者都重點或針對性研究重污染企業的環境行為,而對不同行業之間企業環境行為的對比的研究相對缺乏。
二、PM2.5指數過高的影響分析
(一)影響環境、生活和生產
PM2.5過高造成環境污染,人們的生活、企業的生產等會面臨嚴重的威脅,會破壞生態平衡,嚴重制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當PM2.5指數維持在較高水平時,有關部門對企業的環境規制會更加嚴格,如提高廢氣排放標準、頻繁進行環保稽查、推出生產技術標準、設立環保監視體系等。正式環境規制是政府有關部門為保護和改善環境而制定的規范,并通過行政指令執行來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當PM2.5污染影響到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營績效,同時又面對政策和規范的約束時,企業必然會對企業環境行為進行改進,增加環保投資,投入更多成本處理污染物、改進生產技術,同時通過污染預防來降低生產成本或者經由產品管理來取得競爭上的領先地位。
(二)促使企業運營中關注環保
PM2.5指數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要空氣質量指標,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對企業環境行為的關注必然會隨著污染的加重而增加,排放大量污染物的企業作為環境污染的“主犯”會通過媒體報道而曝光,隨之而來的可能會是消費者抵制企業相關產品等一系列向企業施加壓力的行為。因此,為了降低民眾和媒體關注度,減少負面影響,企業更可能會主動迎合民眾的利益訴求,增加環保投入,同時增加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新聞媒體對環境情況的曝光和社會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對企業的經濟行為和環境行為形成輿情壓力,這種無形的壓力逐漸演化成非正式環境規制,研究發現非正式的環境規制能對企業排污起到顯著的抑制作用。而在眾多企業當中,重污染企業因其具有更高的環境污染可能性,相較于非重污染企業,往往受到更為嚴格的法律約束與規范。一方面,由于重污染企業具有高危害性,相關部門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往往重點規范重污染企業的環境行為,實施更嚴格的約束和懲罰措施;另一方面,重污染企業更多地受到社會公眾的關注,更容易在環境污染問題上受到媒體負面報道和民眾議論批評,往往背負更大的輿論壓力。當PM2.5指數攀升,相較于非重污染企業,重污染企業會更傾向于提前預測可能面臨的政策壓力和輿論壓力,同時減小污染本身對生產經營的負面影響,從而增加企業環保投入的力度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H1:PM2.5指標與企業環保投入之間呈正相關;H2:PM2.5對重污染企業環保投入的正向影響比非重污染企業更顯著。
(二)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8—2016年我國上市企業中披露環保投入金額的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剔除ST、*ST企業和有缺失值、財務指標異常的企業,所用生產經營數據均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由于樣本中存在的極端值可能會對實證研究的結果產生偏差,因此,本文將總樣本數據中存在的極端值實行縮尾處理,對變量的前后1%進行縮尾處理并剔除異常值,最終獲得4541個觀測值,數據經整理后使用STATA15.0軟件進行回歸分析。
(三)模型設計與變量定義
為檢驗假設1中PM2.5檢測指標變動與企業環保投入之間的關系,借鑒梁晨瑤(2020)的模型,并根據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構建回歸模型,并按照是否屬于重污染行業利用此模型進行分組回歸:EPI=α0+α1API+α2SIZE+α3LEV+α4PRR+α5ATR+α6OC+α7AC+α8YEAR+α9IND+α10SOE+ε(1)其中,企業環保投入(EPI)為本章的被解釋變量,將企業所披露的所有與環保有關的環保投入數據匯總,包括以環保投資、環保運行費用、環保稅、排污費、綠化費等詞條披露的環保行為數據,使用環保投入與平均總資產的比值來衡量環保投入強度。PM2.5(API)為本章的解釋變量。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取年均值的自然對數。本文選擇行業屬性(IND)作為調節變量。根據《上市公司環境保護核查行業分類管理名錄》,重污染行業包括火電、化工、電解鋁、冶金等16個行業。本文根據企業是否屬于重污染行業進行分組,將重污染企業賦值為1,非重污染企業賦值為0。借鑒已有研究,為控制財務績效和公司治理對企業環保投入的影響,本章引入公司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銷售利潤率(PRR)、資金周轉率(ATR)、股權集中度(OC)、代理成本(AC)和企業性質(SOE)作為控制變量。具體的變量名稱、代碼及衡量方式見表1。
四、實證結果及其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2為本章的描述性統計從表2中可以看出,被解釋變量環保投入(EPI)的均值為0.010,中位數為0.002,可見在研究的觀測范圍內多數企業的環保投入規模未達到平均水平,而且環保投入僅占平均總資產的均值僅為1%,可以大致推斷我國的上市公司環保投入的力度普遍較小。同時環保投入(EPI)的最大值為0.0410、最小值為0,說明所選樣本中不同企業之間的環保投入力度存在較大的差異。PM2.5(API)的最大值為4.293、最小值為2.192,兩者之間有較大差距,表明不同地區的PM2.5濃度有顯著區別。
(二)相關性分析
表3提供了變量的相關性結果。根據表3,PM2.5(API)與企業環保投入(EPI)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初步驗證了假設1。各個主要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均小于0.5,說明變量之間并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各控制變量與企業環保投入大多顯著,表明與被解釋變量存在相關性,可以初步證明本章模型設計合理。
(三)回歸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全樣本第一列中API系數為0.0020,t值為2.666,PM2.5與企業環保投入在1%水平下顯著,表明PM2.5數值與企業環保投入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全樣本第二列增加了控制變量之后,API系數為0.0020,t值2.654,方向和顯著性均未發生明顯變化,說明回歸結果較為穩健。回歸結果說明PM2.5數值的升高會使企業增加環保投入,該結果驗證了假設1。在我國眾多企業之中,重污染企業因其環境污染可能性更大,危害性更強,更可能因為PM2.5污染問題而受到更嚴格的政策約束和規范,考慮到行業屬性的差異可能影響PM2.5對我國企業環保投入的變動程度,本文將樣本根據行業是否屬于重污染行業分為兩組進行分組回歸,驗證PM2.5對重污染企業環保投入的影響是否比非重污染企業更顯著。表5列示了PM2.5對企業環保投入影響的分組回歸結果。對于重污染企業,API系數為0.0043,并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而對于非重污染企業而言,回歸結果并不顯著,說明PM2.5對重污染企業環保投入的影響比非重污染企業顯著,實證結果驗證了假設2。這說明由于PM2.5污染的披露和指數的變化,重污染企業預測到自身可能會受到的更嚴格的環境規制,也會背負更大的輿論壓力,為降低大氣污染給企業帶來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重污染企業往往比非重污染企業更傾向于增加環保投入的力度,故而,當PM2.5指數對重污染企業環保投入的影響程度更大。
五、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以PM2.5變動對企業環保投入的影響作為研究的切入點,探討PM2.5指標、行業屬性、企業環保投入之間的關系,本文于2008—2016年上市公司中篩選出符合條件的4541份觀察樣本,進行回歸檢驗,并且在此基礎上將企業根據行業屬性劃分為重污染企業與非重污染企業進行進一步分組回歸檢驗。本文的主要發現是:PM2.5指標與企業環保投入之間呈正相關。PM2.5對重污染企業環保投入的正向影響比非重污染企業更顯著。
(二)研究建議
本文建議:利用環境監測指標與企業環保投入之間的關系,積極采取環保措施,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推進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企業的環保投入力度普遍較小,環境責任的履行應該受到我國企業的足夠重視。研究結論認為,PM2.5指標上升會使企業增加環保投入,且PM2.5對環保投入的影響在重污染行業中更明顯,在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的情況下,企業增加對環保的投入,完善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和企業環境績效評估制度。
作者:崔立國 單位:萬向錢潮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