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不銹鋼產業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國不銹鋼產能增至1200萬t以上,約占世界的三分之—,居世界首位;產量增至700萬t左右,2008年占全球不銹鋼產量的26%以上,自2006年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一。近,10年來,國內建成的不銹鋼煉鋼、鑄坯、板材軋制,以及部分窄帶、管、棒線材產能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占國內不銹鋼總產能的70%。
產品結構趨于合理,板材比達到85%;5大鋼類的基本鋼號均可按標準供貨;板、帶、管、型、棒線絲、鍛件等產品及其通用規格和各種表面基本齊全;部分特殊要求的產品牌號、形狀及規格等也能滿足用戶需求。304、316、430、409等常用產品在化學成分、表面、尺寸精度、機械加工性能等質量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不僅能滿足國內需求,還實現了出口。
中國不銹鋼產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但相較世界先進水平和滿足一些高端領域需求,仍存在不足,并且隨著我國不銹鋼產業的不斷發展,一些問題也相繼暴露和產生。
我國不銹鋼年表觀消費量約600萬t,而不銹鋼產能已經達到1200萬t,特別是在當前不銹鋼外部需求萎縮的形勢下,產能過剩愈加明顯;我國工業需要的部分不銹鋼、耐蝕合金及其配套產品仍依賴進口,有些產品國內雖然能夠試制生產,但性能質量還不夠穩定,配套不全,缺乏試驗和應用數據累積,不銹鋼企業在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方面還需要繼續提高;為了贏得價格競爭優勢,一些廠家隨意降低不銹鋼鎳鉻含量,生產不符合相關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產品,破壞了不銹鋼基本性能,市場銷售也頻頻發生不講誠信、以次充好等欺騙用戶的行為。
當前,如何盡快調整,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成為不銹鋼行業和企業必須面對的挑戰。
中國不銹鋼產業面臨的機遇
在當前擴內需、保增長、調整振興重大產業的政策環境下,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來自各領域的需求將給不銹鋼產業帶來拓展市場的機遇。
家電、汽車下鄉及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有利于擴大不銹鋼在農村、城市家庭生活中的終端消費。從長遠看,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廣大農民將使用更多的不銹鋼制品、家電甚至家用汽車;城市和沿海等富裕地區人群的消費也將逐步升級換代,使用更加高檔的、新型不銹鋼生活用品。
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油氣等資源勘探、開采及儲運,水、電、氣生產、供應,石化、化工、造紙、食品、醫藥等制造業及環保、航天、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用裝備對不銹鋼及耐蝕合金板、管、棒線材及鑄鍛件、管件等產品的需求仍將長期持續增長。特別是根據我國有關的能源電力、石化及裝備制造等產業的發展和調整振興規劃,海洋石油工程裝備、高效清潔發電設備(超超臨界火電、核電、太陽能發電、水電等)、冶金成套設備、石化裝備(煉油、乙烯、PTA、化肥、煤化工等)、輕工設備(食品機械、包裝及安全檢測設備、制漿造紙機械等)、紡織機械(染整設備等)、環保設備(煙氣脫硫、污水處理等)、國防軍工裝備、交通運輸設備(LPG、LNG、化學品運輸船、集裝箱及公路油氣罐車、軌道列車)等國產自主化將進一步提高,都給不銹鋼等鋼鐵材料的應用帶來了重要機遇。
同時,國家繼續在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領域加快投資與建設,城鎮化的步伐也在繼續向前推進,部分建筑設施在裝飾、固定、結構、管道等部件給不銹鋼材料的應用提供了空間。
中國不銹鋼產業面臨的挑戰
目前我國人均消費不銹鋼5kg,如果要達到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人均實際消費6—7kg的水平,可能還需要20年時間。要理性控制產能投資,避免在當前產能明顯過剩的情況下,繼續盲目重復建設,一些投資計劃有必要重新審視。
一方面不銹鋼作為一種耐用材料,其消耗、更新速度慢,要經過一定的壽命周期。另一方面,國內外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也將造成不銹鋼需求的起伏,如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2008年國內不銹鋼表觀消費量較2007年下降超過30萬t,降幅達5%以上;外部需求下降也導致不銹鋼出口大幅下挫,2008年下降近18.9%,2009年前4個月出口同比更是下降近58%。此外,近年來不銹鋼制品等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出現了向印度、越南等地區轉移,且今后仍有可能繼續。
面對高性能高質量不銹鋼及耐蝕合金需求增長,要盡快在相關工藝裝備、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進一步加強;部分較為分散、落后的產能,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要做好市場定位,通過淘汰落后、聯合重組等手段,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中國不銹鋼市場在產能過剩的壓力下,競爭更加激烈,競爭應該是有序的,不應該違背市場規律。在遵循國家《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的同時,也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甚至高于國家標準開發、生產合適的產品參與市場競爭,滿足下游制造業和用戶對低價格和高質量的雙重期待。在市場競爭中,一定要講信譽、守規則,要遵循市場規律有序競爭,才能使不銹鋼企業在競爭中不斷提高,實現與下游行業的雙贏和自身產業的持久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