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煉油工業發展環境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經濟增長是影響世界能源消費量預測的重要因素之一。能源工業的發展與經濟形勢密不可分,煉油工業作為主要的能源產業,其發展必然受到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GDP的發展是能源需求的驅動力之一,與能源消耗的關系十分密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20年(1950~1970年)里,世界GDP增長了100.2%,而同期能源消耗量也增加了97.5%。在1976~1996的20年里,世界GDP僅增長49.4%,而同期能耗的增加也僅為13.9%。能源密度(即單位GDP能耗)是反映一段時期內能源消費變化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工業化國家,歷史數據表明能源消費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聯相對較弱,能源需求的增加總是落后于經濟增長。而在發展中國家,兩者之間關系緊密,經濟發展和能源需求增加相輔相成。盡管世界GDP呈增長趨勢,但從1973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以來,世界GDP的增長幅度呈現出下降趨勢。據世界能源理事會(WEC)預測,未來30年全球GDP增長的年增長率絕對不會超過3%,這是基于世界人口增長的趨勢(預計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長到74~80億,并伴以人口的老齡化)、更高能源價格的預期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制度改革進展緩慢的判斷得出的[1]。從能源消費支出占GDP總量的比例來看,世界范圍內也呈現下降趨勢,1973~1974年石油禁運之前總能源消費支出占GDP的比例為8%,石油和天然氣分別占5%和1%;隨著原油價格的上漲,20世紀80年代初期該比例分別急劇上升為14%、8%和2%,此后一路下降,到2004年分別降至7%、4%和1%。預計該比例仍有下降趨勢,到2030年該比例會分別下降到5%、3%、1%。此外,世界能源消耗具有明顯的地區特點。人口的快速增長,特別是少數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迅猛發展,對能源需求提出了很大的要求。GDP增速最快的是亞太地區的中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平均年增速在5%以上。經濟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能源需求增加,也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多。①
1世界能源需求現狀與發展趨勢
近20多年來,世界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氣、煤、核能和水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石油、天然氣和核能的增長速度尤為明顯,2004年這三種能源的消費量分別達到37.67億、24.20億和6.24億t(當量石油)。但從一次能源消費絕對數量上來看,石油一直是最重要的一次能源。就世界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來看,石油所占的比例長期以來也在下降。這是由于多種因素造成的,而其中最關鍵的則是價格和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較高的油價肯定會抑制石油需求的增長。此外,隨著天然氣探明儲量的快速擴大,以及天然氣富有的環保意義和具有競爭力的價格,也是抑制石油需求的最強勁力量。預計,世界能源需求年均增長速度將保持1.6%,2030年能源需求將比2000年增加60%。全球能源需求將由目前的2.05億桶油當量/日增加到3.35億桶油當量/日,其中需求增長的80%來自發展中國家,石油、天然氣、煤炭占能源需求的80%。能源需求增長最快的是發電,年增速2%,運輸和化工生產需求年增速為1.7%,民用、工業、農業和商業燃料年增速為1.3%。煤和天然氣主要用于發電,需求年增速達1.8%,石油需求年增速1.4%,其他能源(核能、水力、風能、生物質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總需求年增速1.6%。油氣占能源總需求60%,與目前大致相當,轎車、卡車將拉動石油需求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圖1為1980~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耗結構。圖11980~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耗結構從長遠來看,人類尋找和發展替代能源的努力也將最終影響對石油的需求,除了目前已經在一次能源構成中占有一定比例的核能和水電外,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的開發利用也逐漸被人們關注,從而會擠占能源市場一定的石油份額。
2世界石油資源供應形勢分析
2.1石油資源儲量和產量
從美國《Oil&GasJournal》2005年12月29日報道的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石油儲量和產量分布來看[2],本世紀前半葉石油供應還是充足的,儲量居前7位的國家,按目前產量均可以保持80年以上,石油資源主要集中在歐佩克國家,其儲量約占世界總量的70%,尤其是中東地區儲量約占世界總量的57.52%,按目前產量可以開采90年。此外,加拿大探明的石油儲量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全球第二,約占全球的15%,其中95%的探明儲量來自阿爾伯達省的油砂資源;可采儲量排名第七的委內瑞拉石油儲量中,重油和超重油占80%。目前原油產量居前5位的國家依次是:俄羅斯、沙特阿拉伯、美國、伊朗和中國,第6~11位的是墨西哥、挪威、加拿大、尼日利亞、阿聯酋和委內瑞拉,以上11個國家2005年原油產量占全世界的64.58%。根據美國坎布里奇能源研究協會的研究結果,世界原油和天然氣凝析液生產能力將由2004年的42.55億t/a增至2010年的50.75億t/a,提高8.25億t/a。其中石油輸出國組織將提高4.45億t/a,非石油輸出國組織將提高3.80億t/a,大部分將是輕質低硫原油。新增能力中5t/a年是輕質原油,2.25億t/a是中質原油,只有1億t/a是重質原油。2010年以前每年會有20~30個375萬t/a以上的大工程投產,使總的生產能力每年提高1.5~2億t/a,大部分這些工程都已批準或正在開發。另外小油田和天然氣凝析液礦場每年還會增加0.5億t/a生產能力。
2.2原油質量現狀和趨勢
世界重質原油生產量正在不斷增長,埃尼公司在《世界油氣評論》(2005年)中列出了1994~2003年世界原油生產的質量分布,此期間內,重質、中硫原油生產量增長了128.5%。截至2005年統計,生產原油約30%為輕質原油(API度>35)、56%為中質原油(API度26~35)、14%為重質原油(API度10~26),而10年前輕質原油占全部原油生產量31%、中質原油占58%、重質原油占11%。以中東為例,在原油總生產量2000萬桶/天中,低硫原油僅約50萬桶/天?,F在全球低硫原油占生產量的1/3,但低硫原油在全球石油儲量中僅約占1/5。2005年估計全球原油平均API度為32.8,硫含量為1.17m%。從地區分布來看,美國原油比重較低,質量較差。據分析,1985~2005年,美國煉油廠加工原油的重度快速下降(即密度快速上升),API度年均下降0.11;同時,硫含量也趨于上升,年均上升約0.025m%。世界原油的酸值也在不斷加大,預計2020年高酸值原油的比例將從20世紀90年代的2%增加到5%,從而使煉廠加工難度增大。從圖2可以清楚地看出全球原油質量的變化趨勢。圖2全球原油質量變化趨勢(2005~2020)近年來,非常規石油資源(是指不能以目前的價格和技術水平經濟地進行開采的資源)以其儲量巨大、分布集中、開發技術日趨進步等特點成為世界石油市場的新寵。其中,儲量最大并已實現經濟開采的是加拿大阿爾伯達省的油砂資源和委內瑞拉奧利諾克油帶的重油資源,非常規石油資源也必將成為穩定世界石油市場供給的重要力量。
3世界石油及石油產品需求分析
3.1世界石油消費現狀
根據BP能源2005年統計,2004年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為37.67億,t各地區的石油消費量依次為北美、亞太、歐洲、中南美洲、中東和非洲,其中北美、亞太和歐盟25個地區的石油消費量合計占世界消費總量的近80%。
3.2石油產品需求分析
據預測,2005~2020年按石油產品分類需求來看,重爐用油在總石油產品中的消費份額將從11%下降至8%,每年遞減0.4%,到2020年需求量基本穩定在8.6百萬桶/天。但中間餾分油(噴氣燃料、汽油、柴油、家用燃料油)表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預計到2020年需求量比2005年將增加10.7百萬桶/天,其中亞太地區需求迅猛,增加4.5百萬桶/天,其次為美國和西歐,分別增加2.6和2.2百萬桶/天。中間餾分油總需求量將從67%增加到70%[3],見表1。從地區油品需求來看,2005~2020年間,亞太地區石油產品需求增長率最大,達2.3%,占總增長量的44%。地區份額將從目前的29%增加到2015年的32%,屆時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產品消費國,僅次于美國。中國的增長率超過該地區平均增長率,成為亞太地區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北美到2020年石油產品增長量將占全球的25%,1.4%的地區年增長率繼續成為發達地區的強勁增長者,其中大部分增長來源于輕質運輸燃料。到2020年,歐盟28國石油產品的需求增長率預計為0.3%,其中汽油為1.2%,此外該地區產品供需不平衡,目前餾分油不足而汽油和渣油燃料過剩,隨著柴油需求持續增長,這種不平衡還會加劇。
4世界原油價格走勢分析
根據BP公司世界能源統計,目前世界石油貿易量(含石油產品)約23.8億,t出口地區主要是中東,占世界總貿易量的40.96%;其次是獨聯體國家占13.40%;再次是西非和中南美洲,分別占8.48%和6.69%。中東、獨聯體、西非、中南美洲及北非合起來出口量占世界總貿易量的75.6%。進口量最多的是亞太地區,其進口量已占世界石油總貿易量的37.2%,其中日本占10.8%,中國占7.07%,其他亞太國家和地區(主要有韓國、印度、新加坡和臺灣等)占19.32%;其次是美國和歐洲,分別占世界貿易量的26.82%和26.10%。上述國家和地區進口量合計約占世界石油總貿易量的90.14%。原油價格變化受多方因素的影響,歷史上幾次石油危機是由突發性事件引起的,如1990年伊拉克對科威特發動的侵略和1991年的沙漠風暴軍事行動等。但石油供需平衡對石油價格也有顯著影響,2003~2004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世界許多地區的經濟復蘇,尤其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美國的經濟復蘇造成了對原油的高需求。2005年,國際油價大幅攀升,波動范圍邁上新的臺階,達到55~65美元/桶,意味著世界真正迎來了高油價時代。這一方面是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美國的需求旺盛,拉動原油價格的結構未變,原油供應不足,此外偶然事件如墨西哥灣颶風、產油國罷工等也加速了原油價格的上漲。IEO2006預計,未來油價的走勢有三種情景:基準情景代表了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對當前OPEC在中期可能行為的判斷,OPEC可以通過調整產量使世界石油價格保持相對穩定。OPEC(特別是波斯灣國家)估計將是中期國際石油市場的主要供應者,因此它的產量決策將對世界油價有重大影響。世界低油價情景代表未來市場中石油生產競爭激烈并且供應充足。高油價情景代表OPEC出于非經濟(地緣的)原因,制定較低的石油產量目標,內部團結且能夠形成市場壟斷??紤]到對未來石油資源和經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預計到2030年在低、基準和高油價情景下油價分別為34、57和96美元/桶(若以2004年美元不變價計)。圖3對1970~2030年的油價走勢進行了分析。圖31970~2030年油價走勢分析美國著名能源調研公司CERA對今后的石油供需發表的分析報告指出:隨著世界各地巨大油氣田的發現、油田生產效率的提高以及凝析油、天然氣凝析液(NGL)、加拿大油砂、深海產原油等增加,至2010年世界原油產能增加1600萬桶/日,供應能力超過需求750萬桶/日。預計有“起伏的高原狀態”將持續數10年,預計2007年開始原油的供應會超過需求,即使需求年增20.2%,原油價將降至40美元/桶左右。高油價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替代燃料的發展,以天然氣、煤、生物質直接或間接替代石油的研究開發和商業運作在加快。更長遠的氫能源的研究在一些發達國家已提上重要日程。一定程度上抑制石油消費,也會推進燃料經濟性的進一步提高,加快各國(包括發展中國家)提高燃油效率。同時高油價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全球的經濟增長。高油價和經濟增長放緩對石油需求增長也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004年以后隨著油價增高,高硫原油和低硫原油、輕質油和重質油的價差增大。由于全球經濟形勢好轉,石油需求穩步增長,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增長很快;而石油產量雖然能夠滿足需求,但影響產量增長的因素較多;加之其他方面的因素,未來全球將進入高油價時期。石油價格走高,大大增加了煉油的原料成本,對煉油業又提出了新的挑戰。
5結語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石油在全球能源消費領域一直是最重要的一次能源形式,預計今后30年間,將繼續保持這一重要地位,石油仍將是世界范圍內最主要的能源。但從石油資源的供應來看,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石油資源近期處于穩定期,供應充足,為煉油工業提供了保障,但石油質量呈下滑趨勢。石油需求旺盛,絕大部分增加量出現在美國和亞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因此煉油工業在今后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預計煉油工業會面臨劣質原油生產高質量運輸燃料的挑戰以及節能、環保、降低成本提高競爭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