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預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我國地質災害的成因
我國幅員遼闊,在很多地區呈現出地質構造復雜多變的狀況。加之全球生態環境不斷地發生變化,導致了各種自然災害發生。作為一個農民大國,中國在近些年來雖然社會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但是,處于自然災害易發地的經濟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各種自然災害,包括山體崩塌、泥石流的破壞等等,使這樣的地區成為了災情嚴重的地區,并因此而導致越加貧困。
1.1自然因素的存在以四川省綿竹市為例,由于這里特殊的地理環境,成為了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地貌特點。從地理位置上來看,綿竹市處于四川盆地的西北部,這里四通八達,交通便利。作為一個水系豐富的地方,也成為了山洪暴發的危險之地。從地形特點上來看,綿竹市的地貌形態高差懸殊,西北部為山地區,山區的河谷的落差很大,非常的陡峭。山地區的支流也發源于這里,呈現出樹枝狀的分布特點。從地貌特點來看,這里呈現出高山、中山和低山,而且東南側位平原。在平原的斜坡處的平原,都呈現出一級階地沖洪積扇狀。②水文氣候特點。在四川盆地中,綿竹市屬于是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這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春天趕海,消極多暴雨,洪澇貧乏,冬季連綿陰雨不斷。③地質環境特點。地質環境特點在西北部的山區體現得較為明顯。斷裂發育,褶皺多表現為方向多變的推覆體內部的次級褶皺,而且陡傾和平緩性并存,這里巖體破裂,而且各種裂隙已經呈現出來。在這樣的地質條件下,一旦有外界條件的刺激,就很容易形成自然災害。
1.2人為因素的影響在所有的地質災害中,超過一半以上都與人為因素有關。亂砍亂伐、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發等等,都是造成地質災害的主要原因。在山區地帶,如果大面積毀林,并且大量地向自然界索取資源,就會在進行大量的開發利用之后,特別是礦山的開采,不但使植被遭到了破壞,而且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產生出來的大量礦渣和廢土被傾倒與河流當中,一旦造成河道的淤積,那么,如果氣候變化導致河水流量猛增,泥石流災害就很有可能會形成。山區地帶出現地震,是造成滑坡的重要因素。隨著地震的發生,各種地質災害都會出現,而且多處頻發。經歷了地震之后,也會留下災害的隱患。加之外界因素的刺激,一些較為地質較為脆弱的地帶成為了災害多發地。而這些地方,也成為了做好防止措施的重點地區。
2地質災害的防治
發生地質災害,要具備一定的條件,要具有受災體,也要具有災害體。那么,災害多發地進行災害防治,也要首先從這兩個方面考慮。為了將災害的活動降到最低的程度,要將可能性的災害源消除,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將災害體活動的能量降低,以使災害活動所發揮的能力減弱。我們都知道,自然災害一旦發生,是不可抗拒的。那么,如果有受災體存在,就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使受災體提高防御能力,盡量避免遭到破壞。①地質災害勘察。鑒于地質災害的發生,與地質狀況存在著直接的關系,那么就需要對災害多發地的地質勘測工作加大力度。成立專門的勘察小組和調查小組,對于地質災害的發育狀況進行調查,請有關專家進行分析,從地質的特點到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可能造成的災害程度,都要進行評估,并定期地深入現場進行觀察。②保護和治理區域自然環境。對于災害頻發地,可以采取積極的措施,調動各種力量進行自然保護。將這些地區的自然環境得以改善,在生態平衡的條件下,就會將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降低。③建立災害預警系統。現在已經進入到信息時代,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災害預警系統,更為有利于災害的防止。將跟蹤技術應用到其中,建立災情檔案以及防止數據庫,一旦有相關的異常狀況發生,就會迅速地將信息出去,從而得到多方的支持。災情預警系統作為動態的系統平臺,可以為有關人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便利,從而提高了災情防治水平。
3結語
綜上所述,地質災害的發生,與地理環境、地質構造以及當地的氣候環境特點都存在著直接的關系。而人為因素的影響,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一些工程類活動,加劇了地質災害發生的幾率。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帶入了新的研究領域。
作者:雷林單位:貴州省地礦局一一四地質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