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引江濟淮工程建設的生態問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引江濟淮工程是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為主,結合農業灌溉補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態環境等綜合利用的一項跨流域、跨省份的戰略性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分析了工程的建設、運行中可能次生出的局部區域水環境、血吸蟲擴散、濕地生態的改變等一些新的環境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相應的防控和治理對策措施。
關鍵詞:引江濟淮;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污染
引江濟淮工程是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為主,結合農業灌溉補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態環境等綜合利用的一項跨流域、跨省份的戰略性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2016年12月,國務院批準引江濟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12月底正式開工建設。未來隨著工程的建設、運行也可能次生出局部區域水環境、血吸蟲可能擴散、濕地生態的改變等一些新的環境問題,為此相關省(直轄市)的水行政主管、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等部門及工程設計單位等在項目對工程建設可能次生的一系列生態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預測和影響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防控和治理措施。
1工程引水對長江下游干流水資源的影響
規劃2030年,引江濟淮工程多年平均(1956—2010年,下同)引江毛水量33.03億m3;2040年,引江濟淮工程多年平均引水量43.00億m3。2030年、2040年多年平均引水量分別占大通站多年平均徑流的0.37%和0.49%。水量的減少可能造成長江下游生態流量減少從而次生出其他生態環境問題。《長江流域綜合規劃》《安徽省水資源綜合規劃》等規劃中明確長江大通站生態流量7612m3/s,為全面保障長江下游生態流量,工程設計中明確提出了當大通站出現連續枯水,流量接近10000m3/s時,工程停止引江調水。受水區采取以下措施減緩濟淮水量不足問題:(1)充分利用前期預抽水量;(2)壓減沿淮農業灌溉水量;(3)必要時壓減工業用水量;(4)必要時啟用之前查封的地下井增加中深層地下水開采量。
2菜子湖線路航運可能造成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菜子湖冬候鳥棲息地的影響
菜子湖是冬候鳥的棲息地,國家重點保護的白頭鶴等鳥類的棲息地分布于團結大圩、雙興村、先讓村等地,工程原設計方案沿菜子湖中心線穿過,可能造成冬候鳥棲息地灘頭濕地的破壞和減少。為減小對菜子湖冬候鳥棲息地的影響,工程變更了原設計方案,將主航道西移1km左右,同時取消原設計的菜子湖孔城服務區、錨地,航道疏浚拋泥區全部調出保護區確定的核心區、緩沖區,湖區航道疏浚過程中采用絞吸式挖泥船施工,減少對湖區水質的擾動;變更原設計菜子湖運行水位控制方案(原設計方案菜子湖運行水位9.60m),2030年冬候鳥期菜子湖水位控制在7.50m,冬季禁航,加強菜子湖冬候鳥期水位變化與候鳥適應程度及數量變化規律研究,2040年水位控制在8.10m。
3工程建設運行可能次生血吸蟲病的擴散蔓延
血吸蟲主要分布于長江兩岸圩區,隨著工程建設,可能造成血吸蟲寄宿主釘螺的擴散,從而導致血吸蟲病的蔓延。通過工程途經地區的血吸蟲病流行現狀調查,結合工程建成后釘螺的可能擴散途徑和方式進行研究分析,以及釘螺在巢湖和工程沿線的生存繁殖能力觀察、巢湖水質和工程沿線土壤對釘螺生存繁殖影響研究,釘螺面積主要分布在引水口地區江外灘;而工程引水口至菜子湖、巢湖段途經的流行村大多為歷史血吸蟲病流行區,目前基本已無釘螺分布(1)有螺灘地處理:結合工程建設采取抬洲降灘措施,改變釘螺孳生環境,消滅釘螺。(2)施工期釘螺控制:各類施工活動應在血防部門指導下進行,避免出現因土方工程引起釘螺向無螺地帶擴散。在江灘和堤防開挖施工時,先將可能有螺的表層剝離集中堆放,運至棄渣場,將有螺的表土鋪在棄渣場下層,然后將無螺的棄渣鋪在其上并壓緊、夯實,厚度達到1m以上。(3)河道硬化:通過河道硬化,使釘螺失去土壤和植被而不能生存。西兆河線路無河道疏浚和堤防工程,引江濟巢段護坡工程主要集中在菜子湖線路,菜子湖線路的長河、孔城和孔城河護坡工程主要采取混凝土預制塊護坡。(4)涵閘防螺工程:菜子湖沿線引水口門前因地制宜的采取單層攔網、雙層攔網、雙層半幅攔網、設置沉螺池、沉螺池+雙層半幅攔網等措施阻斷釘螺擴散途徑。(5)采取管理措施、查螺滅螺、傳染源管理、健康教育、勞動保護等其他非工程措施。
4巢湖水環境污染可能導致濟淮引水水質安全隱患
巢湖水質尤其是巢湖西半湖水質狀況關系江水是否入湖或如何入湖,涉及過巢湖方式和濟淮水質風險,情況復雜且敏感。為減少移民、征地、拆遷及工程投資,充分利用巢湖東部、南部湖區水質較好的巢湖調蓄作用,規避巢湖西半湖水質污染風險,在進一步加強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實《引江濟淮工程治污規劃》的前提下,采用小合分引水方案規避巢湖水質風險,濟淮水量中60%是不經西部湖區調蓄的菜子湖線江水、40%是經水質較好的南部湖區調蓄的西兆河線江水。濟淮水質主要取決于江水以及南部湖區,正常情況滿足調水水質要求,若遭遇西北風等不利風況,濟淮水質可能存在風險。為此,若南部湖區水質出現超標時,及時關閉白石天河口上白山閘,停止從湖區引水,通過不經巢湖調蓄的菜子湖線向淮河輸送江水,可確保濟淮水質符合Ⅲ類水要求。同時采取以下措施確保濟淮水質和應對濟淮水量減少:(1)加強湖區水質監測和藍藻預警。(2)提高非汛期蓄水位,挖掘瓦埠湖、蚌埠閘等沿淮湖泊和西淝河采煤沉陷區有效調蓄庫容,通過預抽及時補充江水,擴大庫容復蓄能力,補充水質超標期間的濟淮水量減少。(3)當白山閘關閉且遭遇沿淮淮北大旱時,優先保障城鄉生活及工業用水,減少或暫停阜陽閘、渦陽閘等二級提水灌區內約100萬畝農田灌溉補水(約占沿淮灌溉補水面積的10%)。(4)強化白石天河引水口附近湖區水質保護,劃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布設攔藻圍隔,配置藍藻打撈船和藻水分離站,進一步開展湖區流場、水質模擬及水量應急調度等研究。
5江水北送段供水安全隱患
受水質污染影響,淮河以北地區城鄉供水水質安全隱患較多,風險防控任務重。江水北送段輸水線路主要有沙潁河線路、西淝河線路、渦河線路3條線路。為確保淮河以北地區城鄉供水水質安全,重點設計打造沿線城鎮較少、點污染源少、現狀水質較好的西淝河線路,城鄉生活用水及對水質要求高的工業企業用水主要由西淝河輸水線路承擔。對西淝河沿線現有污染源進行全面治理,重點實施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截導污工程的實施、面源污染治理防控、產業沿線產業結構調整、城鎮化建設方案的調整等全面保障城鄉供水水質安全。對水質要求不高的一般工業用水、農業灌溉用水由治理難度大、短期難以達到城鄉供水水質要求的沙潁河輸水線路、渦河輸水線路承擔。
6工程施工期環境影響隱患
主要包括:河道、湖區疏浚擾動影響,排泥區底泥退水影響,施工對水源保護區及取水口的影響,施工產生的廢水影響,聲環境影響、大氣環境影響、底泥固體廢棄物的環境影響等。(1)河道、湖區疏浚擾動影響消除:湖區疏浚采用絞吸式挖泥船,排泥管布設應嚴密、不泄露,施工過程中禁止挖泥船生活污水及垃圾直接排放,施工船舶配置油污艙或油盤收集含油廢水,安裝油水分離器等。(2)施工對水源保護區及取水口影響的消除:在取水口區域疏浚時,采用臨時取水泵站在疏浚河段上游500m取水,待疏浚至取水口下游500m后,可取消臨時取水泵站由原取水泵站取水。(3)施工產生的廢水影響的消除:生活廢水全部廢水均進行凈化處理利用,混凝土料灌沖洗廢水、施工船舶含油廢水、機械車輛沖洗水等集中處理后全部利用,不外排。(4)聲污染的控制:工程涉及的所有敏感區均進行聲環境的保護,聲污染控制包括交通噪聲、工程作業面噪聲、爆破噪聲的全面控制和嚴格管理。(5)大氣環境質量保護:包括燃油廢氣防治、揚塵控制、惡臭控制等。(6)底泥固體廢棄物的處置:所有疏浚底泥全部因地制宜地進行處置,處置方式有部分吹填至拋泥區、利用淤泥肥田、淤泥制作建材等;分類進行排泥區的處置、施工棄渣的處置、建筑垃圾的處理、生活垃圾的處理、棄土、棄渣的綜合利用等。
7航運污染及污染事故的隱患
(1)主要航道航運污染源分為兩類,一類為船舶在航道航行中產生的污染物,另一類為船舶停泊在錨地、服務區等航運設施時產生的污染物。(2)航運噪聲污染。(3)溢油污染。(4)危險品運輸船只發生突發性污染事故隱患等。采取的措施:(1)加強管理,并對輸水線路航道貨運種類、可通行船舶類型、船舶環境保護設施配置、航行要求等進行規定,制定禁止運輸的危險化學品名錄,嚴格控制危險化學品運輸,以確保供水水質安全。(2)水上服務區、錨地等布置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接收處理設施,配備船舶污染物接收船只。(3)新建及改擴建港口碼頭作業區遠離調水主通道,并設置擋水裝置。(4)聯合港口、航道、海事、環保等部門,協調各部門信息化建設規劃,在設立視頻監控、船舶安裝GPS、建立船舶防污數據庫等工作的基礎上,對各種信息資源和監督手段進行集成整合,實現引江濟淮航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聯網、聯動和聯控,建設綜合信息管理平臺。(5)航運船舶噪聲應滿足國家《內河船舶噪聲級規定》(GB5980—2009)強制規定,對船機設備噪聲達不到船檢要求的船舶應禁止其進入航道從事運輸活動,盡量減少船舶交通噪聲對航道沿線居民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船舶通過自然保護區等敏感區周邊時禁止鳴笛,在居民點集中的航道沿線種植隔聲綠化林帶等綠化降噪工程措施等。
8生態調度的運用
(1)引水對菜子湖、瓦埠湖、淮河干流等調蓄區水文情勢改變的影響。(2)巢湖水環境的影響。(3)汛期西兆河引水可能導致圩區防洪影響等。(4)取水對長江下游影響。采取的措施:(1)引水對菜子湖、瓦埠湖、淮河干流等調蓄區水文情勢改變的影響消除:汛期嚴格按照防洪要求執行汛限水位規定,枯水期充分發揮工程運用調節作用,保障河湖生態基流。(2)巢湖水環境改善和影響的消除:研究通過兆河、白石天河、派河不同補水途徑實施巢湖生態補水,改善巢湖水生態環境;加強因江水入湖可能導致巢湖東部、南部湖區富營養化程度加劇的管理和控制,預防江水入湖富營養化風險。(3)汛期西兆河引水可能導致圩區防洪影響消除:重點加強汛期水情的監測、預報、預警,重點加強鳳凰頸、兆河閘、裕溪閘、黃雒閘的調度,預防因調水增加圩區防洪風險。
參考文獻
[1]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引江濟淮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R].2016.
[2]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引江濟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R].2016.
[3]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引江濟淮工程初步設計報告[R].2017.
作者:吳師 單位: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