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熱量表行業現狀及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輕工標準與質量雜志》2015年第一期
1.1熱量表行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1.1.1政策環境在過去的十年間,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密集推出了一系列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關于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推進供熱計量的實施意見》、《民用建筑供熱計量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工作的意見》等。我國已經在北方采暖地區開始推進“節能暖房”工程,從新竣工建筑到既有建筑改造,逐漸取消以面積收費方式,強制實現按用熱量計價收費。
1.1.2市場需求及市場容量根據2012年住建部的統計數字,我國已經安裝熱計量收費系統的面積約為12億平方米,2012年全國供熱面積為51.84億平方米,安裝熱計量收費系統的面積占比僅為23%左右。2000~2013期間,我國的供熱面積從11.1億平方米增長到57.17億平方米,增長幅度414%,未來我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還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城市供熱面積還將大幅度增加,據樂觀的估計,到2020年,我國城市供熱面積將達到100億平方米。國家推行供熱改革的決心,推動了行業的快速發展,目前來看,我國熱量表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幾年將是熱量表行業持續高速增長的時期。
1.2行業存在的問題
1.2.1產品的技術應用還有待改進從全世界范圍來看,集中供暖熱量表這個細分行業總體發展時間不長,我國全面推行安裝熱量表的時間更短,熱量表的具體技術方案是否適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只有經過用戶使用后才能確定。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從機械式流量計到無磁式流量計,再到超聲波流量計,不斷有新的計量方式出現;抗腐蝕、抗高溫、耐用性較高的新材料也在逐漸用于熱量表,這些技術進步都將不斷提高熱量表的質量與精度。遠距離抄表手段及物聯網等多種技術應用使熱量表行業增加了更多的科技創新內容。我國熱量表企業在過去20年里,更多的跟隨、模仿國外企業的研發路線,未來我國熱量表企業還需超越模仿階段,走上獨立自主、領先創新的更高層次。
1.2.2商業模式缺失“表安了,不會用”可能是目前行業存在的最大問題,這背后隱含的是商業模式創新的問題。目前大多數地區的新竣工建筑由開發商投資建設熱計量系統,原有建筑改造由政府、供熱公司、用戶共同承擔改造成本。但是很多地區沒有對未來熱量表的收費系統進行后續維護檢測的成本由誰承擔、熱量表出現計量差錯由誰承擔、未來熱量表使用壽命到期后后續更換成本由誰承擔等問題予以明確解答。這些問題沒有解決前,供熱公司擔心按計量收費會降低收入、增加成本,用戶擔心承擔了熱量表的維護費導致采暖繳費增加,所以有不少地區安裝了熱量表卻沒有按照熱計量進行收費。因此,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因地制宜設計合理的商業模式,是熱計量收費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
2使用熱計量表的商業模式思考
通過熱計量收費可以節約供熱成本,同時熱計量收費系統的安裝、維護也增加了目前供熱體系的成本。總體來看,兩者相抵后仍有節余。因此從長遠來看,推行熱計量收費是利國利民的舉措。熱計量收費的商業模式重建,實際上就是如何對成本和節余紅利進行再分配。本文的思路是在供暖改革的初期,新增的成本不必疊加在原有主體上,而是由專業的第三方承擔,同時這個專業第三方在改革初期享受節能改造創造的收益,進而將供暖改革的收益與風險統一起來。建議在目前供暖改革過渡期,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以下簡稱“EMC公司”)作為熱計量系統的產品供給方。EMC公司可以是熱量表生產公司,可以是國有投資公司,可以是供暖公司,也可以是其他專業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
EMC公司提供熱網改造的一攬子方案,并提供熱計量收費全套設備、負責安裝施工。EMC公司與供熱公司、用戶簽訂合同,約定按照計量收費后,根據供暖公司節約的成本、供熱用戶減少支付的采暖費參與分成。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中應涉及以下幾方面的要點:(1)科學確定測算合同管理指標和合同管理期初基數。明確能源合同管理指標,如單位收入煤耗成本或者單位熱值創造的收入等指標作為管理目標。根據科學的計算或實際測量確定供熱公司改造前的管理指標初始基數。(2)在合同管理期間,用戶減少用熱流量,減少支付的采暖費,按約定百分比分給EMC公司。供暖公司按照測算的同等供熱量多創造的收入,按照約定比例分給EMC公司。(3)EMC公司負責合同期間設備的維護與檢測。通過節能分成,收回投資支出、維護費用后,將熱計量系統全部管理權移交給供熱公司。(4)如果供熱公司需要EMC公司持續為熱計量系統進行后續維護,則可以再單獨與EMC公司簽訂后續管理服務合同,并支付相應的費用。(5)為加速推進老舊小區的節能改造,政府應制定對EMC公司的補貼政策,補貼方式可以直接對硬件投資進行補貼,也可以包括通過提供銀行貸款,并提供財政貼息方式間接支持。此外,我國已經建立多家碳交易所,供熱企業可以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體系,經過供熱系統改造后,EMC公司可組織測算減排指標,折算成碳排放指標,在市場出售,取得的收益用于對投資的補貼。我國集中供暖煤耗較高,未來減排潛力巨大,通過創造碳指標為供熱相關企業帶來額外的收入,或許會成為促進供熱企業主動進行節能技術改造的新動力。
3結束語
中國供熱計量改革的全面推進,對熱量表行業既是機會,更是考驗。在深化改革的進程中,構建熱計量收費的商業模式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也是熱量表行業從起步到發展壯大的轉折點。
作者:盧秋林單位: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