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營口新農村電氣化供電模式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營口新農村建設的不斷發展,建設安全可靠的農村電氣化供電模式,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電網建設的基本需要。分析新農村電氣化供電模式的特點及分類,對營口農村電氣化供電模式的建設提出了新要求。結合營口農村地區電網規劃和建設的實際情況,以促進營口地區農村電網的協調發展為目的,提出了建立高效實用的新農村電氣化供電模式。
關鍵詞:新農村;電氣化;無功優化
0引言
營口地區農村面積大,農村區域間的負荷分散,存在供電不平衡等問題,對新農村的電網建設提出了新要求。隨著國家電網的不斷發展,需采用科學系統的方法和技術建設營口新農村電氣化供電系統,以優化農村電網。
1新農村電氣化供電模式現狀分析
營口新農村電網存在不系統、較分散的問題。農村地區發展不均衡,地區差異導致農村電網發展不均衡[1]。農村地區的電網結構和供電設備等存在較大差異,而對農村電網差異化問題的研究較少。農村電網的建設迫切需要專項技術作為支持,以此引導和規范新農村電氣化供電模式的發展和建設。對新農村電氣化供電模式的研究,要結合營口農村地區的實際特點,針對不同的建筑模式和地區用電水平,建立新農村電氣化供電模式新體系。
2新農村電氣化供電模式建設基本設計要求分析
2.1電網總體規劃需求分析新農村電氣化供電模式的建設要滿足農民的用電需求與當地的經濟發展需要。農村電網規劃和建設要與當地發展協調,采用科學方法統一部署,并遵循安全可靠的原則[2]。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先進的電網設備,以配電變壓器為基本的電網建設單元,對特殊要求可以采用專用變壓器配合供電。
2.2配電變壓器設計分析變壓器要結合負荷的容量進行選擇,安裝在離負荷中心近的地方,且應選擇節能環保的配電變壓器,如非晶合金配電變壓器。高層建筑的配電變壓器要考慮防火要求。居民生活用電的供電區域多選擇單相變壓器。
2.3低壓線路設計要求低壓配電網要遵循安全、可靠、結構簡單的原則,村與村之間的低壓線路距離要控制在450m以內,對低壓線路的遠距離建設要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3]。低壓配電的接線要采用絕緣線,農村用戶用電容量的設計要堅持每戶不低于8kW的容量為標準。電表安裝以戶為單位,方便計算用戶的用電量。室外的計量表箱要使用非金屬材料,如果條件和技術允許,可對部分地區使用遠程集中抄表的方式計算用電量。
3新農村電氣化供電模式設計分析
3.1供電模式需求分析結合農村地區供電模式的基本需求,針對特定供電區域和特定電壓等級等要素制定供電模式,對供電系統的組成要素進行系統規劃和設計。在供電方案和電源確定的前提下,供電模式主要涉及電網接線、變電所設備的分布及對配電變壓器的布置[4]。供電模式中的供電單元主要包括配電變壓器的安裝、線路形式的設計和無功補償方案的制定等。供電模式中的裝備主要由導線、變壓器等設備構成。根據《新農村電氣化標準體系》條例中規定的內容,農村供電模式分為A、B、C三類,每種供電模式又包括新的供電模式。
3.2供電模式結構設計分析新農電供電模式要根據設施配置和適用條件兩部分進行設置。適用條件要素中涉及農村建筑物的結構特點和分布,及農村人均生活用電量。適用條件要素是供電模式實用性的主要判斷依據。設施配置包括供電單元、網絡結構和對裝備的選擇三個方面。設施配置中的設計要素較多,其中控制要素包括配電變壓器的布置和安裝,導線線路的選擇等。農村電氣化供電模式采用EPON技術作為配電網接入的通電技術。EPON技術具有安全、可靠、通信穩定等特點[5]。如果用戶比較集中,可采用三相配電變壓器進行供電模式的設計。對環境條件要求較高時,可采用箱式變電站,線纜采用低壓線路。低壓線纜采用環式結構,在供電模式的設計上采用DYDL-01低壓供電模式。無功補償設計采用分散補償和集中補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無功補償的裝置設計要以無功電壓綜合控制為依據,采用電壓綜合控制的自動裝置進行。配電變壓器需安裝在無功補償容器的低壓側,配電變壓器容量達到100kVA時,則采用無功自動補償裝置開展設計。
4結論
營口農村配電網設備多且分散,通過EPON技術來滿足農村配電自動化的需要,為廣大農村地區電氣化供電模式的推進提供了借鑒依據。新農村電氣化供電模式的研究有利于農村電網規劃,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汪海艦.論平行集束導線在新農村典型供電模式工程中的應用[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9):338-339.
[2]張弛,程浩忠,奚珣,等.基于層次分析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的配電網供電模式選型[J].電網技術,2006,30(22):67-71.
[3]孔清華,張國慶,許龍,等.統籌謀劃推進典型供電模式試點[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5,(7X):17-22.
[4]盛萬興,梁英,解芳,等.新農村電氣化建設農網供電模式研究過程及成績[J].農電管理,2010,(8):11-12.
[5]俞伯操,茹繼英,袁少雷,等.嵊州:打造“溪”集約供電模式[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6,(14):54-56.
作者:張金;戴堯;姜允坤;李洪燕;張德輝 單位: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營口市老邊區供電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