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快速發酵酒精技術可行性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甘蔗糖業雜志》2016年第5期
摘要:
將鮮釀酒酵母泥按不同的接種量接入糖蜜培養基進行發酵,研究表明隨著接種量的增大,酵母增殖系數減少、發酵周期縮短、發酵率略微降低。經數據統計分析發現在一定范圍內,初始細胞數和最終細胞數的平均值與發酵周期的乘積K為常量,表明基于高密度細胞的糖蜜快速發酵酒精技術是一項可行并且十分有前景的技術。
關鍵詞:
高密度細胞;快速發酵;酒精
0前言
目前南方糖蜜酒精企業多采用固定化酵母雙濃度雙流加發酵工藝生產酒精[1-2],常規做法是將固定化酵母放置于種子罐內,流加15~20°Bx的稀糖蜜作為培養基,罐內酵母濃度依據糖蜜質量的優劣程度可達0.8億~1.5億個/mL不等。近年來國家環保政策趨于嚴格,大部分糖廠的附屬酒精車間被叫停生產,各個糖廠的糖蜜被統一集中處理,糖蜜酒精生產模式由車間榨季性生產轉變為規模化常年連續生產。各種來源的糖蜜在運輸過程中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隨后被集中儲存在數千乃至上萬立方米的大型儲罐長達半年甚至2年之久。存儲期間,蛋白質和還原糖發生美拉德反應產生氨基糖色素[3-4];另外由于糖蜜黏度非常高,不易進行滅菌,因此耐高滲微生物可將部分可發酵性糖轉化為有機酸,而這2類產物皆對酒精酵母產生很強的抑制作用,導致種子罐酵母細胞濃度處于1億個/mL左右的低水平,從而使得整體發酵周期延長、生產效率低下。長期以來,學者對接種量和酒精發酵速度有普遍共識:接種量小,發酵周期長,出酒率相對高;接種量大,發酵周期短,出酒率相對低[5-7],但是接種量和發酵周期具體有何種深層次的規律,至今鮮有報道。本文系統研究了酵母細胞濃度和發酵周期的關系,揭示了在一定范圍內平均細胞數與發酵周期的乘積K為常量的規律,初步探索了高密度釀酒酵母細胞快速發酵酒精的可行性,為高濃糖蜜快速發酵酒精技術提供了理論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材料
釀酒酵母,由廣東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保藏;糖蜜,83.27°Bx,由廣東徐聞三和發展有限公司提供;種子培養基:葡萄糖2%,酵母浸粉1.5%,蛋白胨2%,115℃、20min蒸汽滅菌;發酵培養基:30°Bx糖蜜,pH3.8,0.2%尿素,115℃、20min蒸汽滅菌。
1.2主要實驗儀器
MoxiZ細胞計數儀,美國ORFLO公司;PAL-α迷你數顯折射儀,廣州愛宕科學儀器有限公司;BS201S電子分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有限公司;TDL-5A離心機,上海菲恰爾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1.3實驗方法
1.3.1鮮酵母培養收集方法
無菌條件下,挑一環新鮮斜面菌苔至小三角瓶種子培養基中,30℃、100r/min培養16~20h,再按10%的接種量接種至大三角瓶種子培養基,30℃、100r/min培養16~20h,離心分離收集菌泥備用。
1.3.2細胞計數方法
鮮酵母泥經生理鹽水稀釋適當倍數后用MoxiZ細胞計數儀測量。由于脫水條件所限,經測1g酵母泥含102億個細胞;發酵液細胞數則是取0.1~0.5mL,發酵液稀釋適當倍數后用MoxiZ細胞計數儀測量。
1.3.3糖蜜發酵期間失重測量方法
精確稱量0.05、0.1、0.5、1g鮮酵母泥分別接種于100mL糖蜜發酵培養基中,給三角瓶套上發酵栓,靜止發酵,每隔2~6h搖勻并測失重,直至失重速率≤0.02g/(100mL•h)時發酵結束,記錄發酵時間,繪制失重曲線。
1.3.4糖蜜發酵期間細胞數和錘度測量方法
精確稱量0.05、0.1、0.5、1g鮮酵母泥分別接種于100mL糖蜜發酵培養基中,給三角瓶套上發酵栓,靜止發酵,每隔2~6h于無菌條件下取0.5mL測細胞數和錘度,直至錘度不再下降時發酵結束,繪制細胞生長曲線和錘度曲線。
2結果與討論
2.1接種量對糖蜜發酵失重、糖耗及細胞生長的影響
如圖1可知,隨著接種量的增大,發酵時間縮短,失重速率加快,0.05%、0.1%、0.5%、1%接種量分別在第68、58、31、20h時失重速率≤0.02g/(100mL•h)。如表1可知,隨著接種量增大,最終發酵失重略微下降,0.05%、0.1%、0.5%、1%接種量發酵組的最終失重量依次為7.42、7.3、7.2、7.12g,這是因為接種量大、細胞基數也就越多,用于維持細胞生命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用于轉化為酒精的糖相應地減少,發酵率也略微下降。如圖2可知,隨著接種量的增大,糖耗速率加快,0.05%、0.1%、0.5%、1%接種量發酵組分別在第68、58、31、20h時錘度降到終點13°Bx左右,這個時間點和失重停止的時間點是相互對應的,因為根據葡萄糖酒精代謝反應式,發酵失重量和酒精產量是成正比關系的。如圖3可知,隨著接種量增大,細胞生長延滯期縮短,0.05%接種量發酵組延滯期長達12h,而1%接種量發酵組則直接進入對數生長期,0.05%、0.1%、0.5%、1%接種量發酵組進入平穩期的時間點依次為第40、32、16、8h,結合圖1發現這些時間點對應的失重都為4.3g左右,間接反應了發酵液累積產生的酒精到達一定濃度后便抑制酵母繁殖,據測量失重4.3g左右時對應的酒精濃度約為6%(v/v)。
2.2接種量對酵母細胞增量和增殖系數的影響
如表1所示,4組不同接種量發酵組的細胞增量處于0.706億~0.734億個/mL,近乎于相等,所以細胞增殖系數也就隨接種量的增大而減少。酵母繁殖和發酵是同時進行的,初始階段抑制酵母生長的因素只有滲透壓,隨著發酵代謝活動的進行,產生的酒精累積到一定濃度便可抑制酵母生長,此后階段酵母只能進行發酵而不能繁殖。由此可知接種量大的發酵液組累積產生的酒精較先達到酵母生長抑制濃度,與此同時接種量小的發酵液組還在繼續增殖,直至發酵酒分累積至細胞生長抑制濃度,綜合細胞繁殖時間和細胞基數兩者對細胞增量的相互作用效果,推測各組的細胞增量可接近同一值。
2.3平均酵母數和發酵周期的關系
如表1所示,經統計初始、最終細胞數、發酵周期各組數據,進一步觀察發現4組接種量發酵組的平均酵母數和發酵周期的乘積K處于27~28,考慮計數誤差,K值可視作為常量,說明平均酵母數和發酵周期成反比關系,隨著接種量增大,平均酵母數也增大,發酵周期則相應地縮短,K值常量與此現象是吻合的,此發現國內文獻鮮有報道。
3結論與探討
目前國內糖蜜酒精連續發酵一般有5~10級,種子罐兼作酵母培養罐和前發酵罐,酵母濃度0.8億~1.5億個/mL,酒度4%~6%(v/v),后發酵罐經過高濃糖蜜沖稀后酵母濃度只有0.5億~1億個/mL,一般種子罐發酵時間10h,后發酵時間30~40h。高密度細胞培養技術現在已經非常成熟,筆者常年與廣東梅山—馬利酵母有限公司、廣東丹寶利酵母有限公司、廣西湘桂酵母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據了解采用高密度細胞培養技術時細胞濕重可達到150~200g/L發酵液,細胞濃度可以達到20億~30億個/mL,如果采用高密度細胞發酵,根據K值理論發酵周期可縮短至10h以內,也就是說只需配備2~3個發酵罐,可大大減少設備和場地投資費用,高密度細胞快速發酵亦可大幅增加酒精產能,是一項非常有市場前景的生物技術。
參考文獻:
[1]陳學鵬.固定化酵母在(糖蜜)酒精連續發酵生產中的應用[J].釀酒科技,2001(2):43-44.
[2]徐日益,梁磊,尚紅巖,等.糖蜜酒精發酵過程酵母結團及低酒分解決措施[J].甘蔗糖業,2009(4):38-39.
[3]吳振強,梁世中.糖蜜酒精蒸餾廢液色素研究[J].環境污染與防治,2002,24(1):13-15.
[4]王湘茹,于淑娟.甘蔗糖蜜澄清處理及處理前后組分分析[J].中國調味品,2010,35(2):64-68.
[5]陳雪,甄玉國,趙小麗.以糖蜜為碳源對釀酒酵母發酵條件的優化[J].中國飼料,2015(6):14-16.
[6]梁磊,張遠平,浦躍武,等.高酵母接種量的抑菌特性及其在蔗汁生產乙醇中的應用[J].食品與發酵工業,2007,33(12):1-3.
[7]張鋒,劉鉞,李勇,等.不同接種量對酒精發酵的影響淺析[J].創新科技,2014(20):84-85.
作者:徐日益 尚紅巖 黃向陽 梁磊 蘇江濱 陳啟球 單位:廣東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廣東省甘蔗改良與生物煉制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植物纖維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廣州市植物纖維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生物質高值化利用工程實驗室 廣東徐聞三和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