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礦遠景區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成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元寶頂子東成礦遠景區位于木蘭縣最北部,成礦地質條件良好,該區經過不同比例尺的地球化學測量工作后顯示金元素有較好的找礦前景。本文主要內容為闡述該區地球化學特征,然后通過綜合信息確定找礦方向,最終展示經過工程驗證后所得的找礦成果。
關鍵詞:地球化學特征;水系沉積物測量;土壤測量;找礦成果;木蘭縣
1區域地質概況
遠景區內主要出露下泥盆統黑龍宮組地層,其主要巖石類型為灰色凝灰砂巖、灰黑色細粒長石石英砂巖、粉砂巖、灰白色細粒石英砂巖、灰色細粒巖屑長石砂巖、夾中酸性凝灰巖、凝灰熔巖、深灰色粉砂質泥質板巖、大理巖等,局部發育硅化、褐鐵礦化、綠泥石化。為濱海相—淺海相沉積,受后期構造影響,砂巖具角巖化現象。該組地層受大規模花崗巖侵入影響,地層不完整,總體走向南東,傾角30°~50°,同時,由于后期中酸性巖漿的侵入作用,使得該地層有著較好的成礦地質條件。區內構造較發育,其中北西向、北東向次級活動性斷裂較發育。有靠山河、少陵河、石門河、保林河等斷裂貫穿遠景區。侵入巖主要為早侏羅世二長花崗巖,區內石英脈發育,部分地段黃鐵礦化、硅化、褐鐵礦化、綠簾石化等蝕變強烈。
2區域景觀地球化學特征
遠景區地域上位于小興安嶺南麓,南東高西北低,屬小興安嶺-張廣才嶺中低山亞景觀類型,該區沼澤多沿二、三級水系分布,一級水系及山坡基本不發育沼澤。北部二、三級水系沼澤區多處于原始狀態,僅在主河道附近為沼澤區。該亞景觀地球化學類型中,水系沉積物較為發育,但分選性較差。介質類型仍可劃分為生物成因為主的水系泥炭沉積物和巖石風化成因為主的水系碎屑沉積物,兩類介質在表層相互混雜,底部則主要為碎屑沖積物,少量洪水期漫入的細砂和粉砂物質分布在流水線兩側泥炭頂部。一級水系上游多為干溝,溝底為介于坡積土壤與水系沉積物之間的沖洪積物,其成份以淤泥、粘土和有機質為主。二、三級水系沉積物為巖石碎屑、細砂、粉砂和淤泥等,沼澤發育,沼澤中主要為泥炭沉積物。該亞景觀地球化學類型的風化作用總體上以物理風化為主,化學風化、生物風化次之。該區地表剝蝕作用較強,地形起伏不大,多為低緩的丘陵。該區有倒石堆不發育、基巖風化及成壤作用較強,土壤層位齊全,殘坡積層較厚、土壤顆粒變細、土壤成熟度較高等特征[1]。
31:20萬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
遠景區位于鐵力市幅1:20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工作范圍內,鐵力市幅1:20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工作圈定組合異常64處,按照《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標準匯編》(DZ/T0167-95)中的化探異常分類原則將鐵力市幅組合異常分為5類,其中甲2類5處,乙1類4處,乙2類1處,乙3類38處,丙2類16處。區域內主要元素的區域分布特征如下:①Au:金元素低背景場主要分布在酸性花崗巖中。高背景場、高值區受北東向斷裂構造控制明顯,高背景場、高值區與黑龍宮組、土門嶺組地層有關,其次與中基性脈巖有關,第四系中金元素為高背景值,可能為鐵氫氧化物吸附金或微粒機械作用形成了金元素的次生富集。②Mo:鉬元素低背景和高背景場呈東西向塊狀相間分布,低值區出露下白堊統淘淇河組地層,低背景區與第四系有關,高背景場和高值區主要沿北東向的背斜呈帶狀分布。③Pb:鉛元素在郎鄉復式背斜軸部或兩翼呈帶狀或串珠狀北東向分布,四周為高背景場和高值區,中間為背景場和低背景場。沿向斜分布的鉛元素高值區呈北北東向展布,與太安屯組中酸性火山巖及燕山早期花崗巖區吻合,局部分布于土門嶺組地層。遠景區處于與Au高背景場有關的下泥盆統黑龍宮組地層當中。
41:5萬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
通過進行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工作,最后我們得出結論:遠景區主要由一個乙3類組合異常及Au的8個單元素異常組成。Au元素異常較為分散,受河流、溝谷分布影響較大,強度高。區內的組合異常主要由Au、Bi、Mo三種單元素異常組合而成,面積為2.706km2,呈近東西向展布,形狀不規則,該組合異常套合情況較好,濃集中心明顯,三種元素異常均為中帶異常,強度較高,其中Au規模2.175,最高值11.9×10-9。根據組合異常劃分原則,我們把該重點組合異常歸為乙3類異常,即為推斷可能發現礦點及其以下的異常。遠景區內重點單元素異常呈東西向展布,形狀不規則,異常面積2.9km2,具有內帶異常,且較為連續,Au最高值244×10-9,強度高。遠景區Au元素異常強度明顯高于其他元素,局部富集成礦的可能性較大,所以針對Au元素異常我們開展了進一步工作。
51:1萬土壤地球化學特征
根據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結果,開展面積性二級查證工作,根據同時開展的1:1萬地質簡測工作,表明區內主要出露下泥盆統黑龍宮組地層,其巖石組合類型主要為雜砂質長石砂巖、粉砂巖、雜砂質長石石英砂巖、凝灰砂巖、絹云母化板巖等。黑龍宮組地層中可見褐鐵礦化、硅化等蝕變現象,顯示了較好的成礦條件。通過對原始地球化學數據進行計算,我們得出Au元素變異系數達到了3.25,變異系數是評價元素分異程度的重要參數。在物質條件(背景值)相同的情況下,變異系數大的元素分異程度高,易于局部富集成礦。Au元素的變異系數明顯高于其他元素,說明其分異作用較強,離散程度大,有局部富集成礦的可能。通過原始數據成圖,我們共圈出單元素異常218處,組合異常26處,其中Au元素異常為82個。其中重點查證組合異常由Au、Bi、As單元素異常組合而成,異常整體呈北北東向展布,Au、As元素套合較好,濃集中心明顯。Au最大值高達199×10-9,異常強度高。Au元素高背景區與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結果較為吻合。
6找礦成果及結語
通過前期的地質、化探工作取得的成果,綜合實地情況分析,對區內Au異常較好地段開展了槽探驗證工作,共施工探槽19條。部分探槽內見硅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綠簾石化等蝕變現象。通過槽探驗證共發現金礦體2條及礦化體3條。兩條金礦體均位于同一探槽中,礦體呈北北東走向,賦礦圍巖都為石英脈。其中一條金礦體寬3.1m,金礦體最高品位2.17g/t,平均品位1.76g/t。一條金礦體寬1m,平均品位6.47g/t。結合物化探資料分析,礦體位于金的內帶異常內,具正磁、中阻、中極化的特征。礦化體位于兩條探槽當中,礦化圍巖也為石英脈。
7結語
本文闡述了遠景區不同比例尺的地球化學測量工作的元素地球化學特征,結合了區域地質條件,確定了找礦方向,然后施以工程驗證,并取得了較好的找礦成果,由此證明了地球化學勘查的有效性與準確性。
參考文獻
[1]耿衛華,楊乃峰,馬曉陽.黑龍江森林沼澤區地球化學亞景觀類型類型劃分[J].物探與化探,2006,30(4):293-297.
作者:李金明 單位:黑龍江省地質調查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