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集成產品研發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IPD發展歷程、實踐及其體系框架
1.1IPD發展歷程及實踐IPD的思想來源于美國PRTM公司1986年出版的《培思的力量:產品及周期優化法在產品開發中的應用》,該書系統性地描述了這種新的產品開發模式,介紹了其包含的各個要素,包括階段性評審、核心小組、結構化開發以及開發工具和技巧。這是一種基于產品及周期優化法理念的產品開發流程,是一個實用的、有效的產品開發完整的框架。IBM公司最先將IPD付諸實踐。20世紀90年代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IBM遭遇到了嚴重的財務困難,1993年IBM營業收入為630億美元,稅前收入虧損88億美元,股票價格21美元。經過分析,IBM發現他們故步自封,仍然著重于硬件領域,沒有向技術與服務轉型,分公司各自為政,IT系統零散分散,導致研發成本、研發損失成本和產品開發周期等幾個方面遠遠落后于業界最佳。為了重新獲得市場競爭優勢,IBM提出了將產品開發周期減少50%,將研發費用減少50%的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IBM公司率先采用了IPD的方法。2002年,IBM營業收入達到812億美元,稅前收入75億美元;IBM也轉型為一個客戶優先、技術與服務提供商、全球整合業務、全球共用IT平臺的IT行業的領導者。IBM的成功帶動了一大批國內外高科技公司采用IPD集成產品開發模式,波音、思科、華為、金蝶、方太、長虹等公司都取得了較大的成功。1995年,美國各公司的研發經費約1000億美元,其中利用IPD的有150億美元,占總投資的15%。目前,世界500強中近80%的公司在推行該法。據統計發現,成功實施IPD方法,能夠獲得如下典型好處:產品研發周期縮短40%-60%,產品開發浪費減少50%-80%,產品開發生產力提高25%-30%。實踐證明,IPD的確是一種先進產品開發模式,對提高產品開發的成功率、降低研發成本、縮短開發周期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1.2IPD體系框架IPD體系框架是IPD的精髓,它是業界最佳實踐的集成。它具體包括7大要素,可概括為市場管理,含客戶需求分析、優化投資組合和衡量標準;流程重整,含跨部門團隊、項目和管道管理、結構化流程;產品重整,含異步開發與共用基礎模塊。
1.2.1基于市場需求及投資理念的市場管理IPD首先強調產品開發及創新是基于客觀的客戶需求分析,采用$APPEALS方法,從8個方面對產品進行客戶需求定義和產品定位,開始就要把事情做正確,缺乏清晰及時的市場需求往往導致項目方向偏離和產品失敗。其次,IPD認為產品開發是企業的一種投資組合,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企業需要最大化資源的使用效益,聚焦企業戰略,在符合企業戰略的前提下,產品開發需要綜合考慮企業的服務方向、市場需求、企業優勢、資源條件、競爭對手情況、收益目標等因素。最后,IPD認為產品開發也是一種投資決策,需要企業高層參與,從產品調研階段開始就評估產品的可盈利性。并且,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以業務決策的方式,隨時評估產品的可盈利性,及時終止虧損項目。
1.2.2基于協同理念的流程重整IPD通過跨部門的團隊、結構化的流程、項目和管道管理來加強協同。在IPD模式中,跨部門的團隊分2類:一種是集成產品組合管理團隊(IPMT),是IPD體系中的決策機構,由企業高層及各部門主管組成,負責制定企業愿景、戰略,對各產品線運作進行指導和監控,并推動各產品線、研發、市場、銷售、制造、售后服務和物資采購等部門的協作;另一種是產品開發團隊(PDT),團隊成員一般包括研發、市場、財務、采購、制造、技術支援、質量師等,在PDT經理的領導下,以一種跨功能部門的方式工作,保證溝通、協調和決策的高效。另外,產品開發是一項復雜活動,涉及到各個部門。IPD通過將產品開發劃分結構合理、定義清楚的過程來管理這些龐大而復雜的活動。對單個項目的管理以PDT團隊和結構化的流程為基礎,通過全流程計劃進行監控和協調。管道管理是通過分析一定時期內的業務策略,對項目及其所需資源的優先級進行排序及平衡的過程。
1.2.3基于并行工程的產品重整提高研發效率,縮短產品開發周期,IPD的有效手段是產品重整,產品重整主要關注于異步開發和共用基礎模塊。異步開發模式的基本思想并行工程,是將產品開發在縱向分解為相對獨立的不同層次的任務,如最終產品、平臺層、子系統、關鍵技術等層次任務,并行開發不同層次的所有任務,從而減少各層次任務的依賴關系,快速、高效地進行產品研發。共用基礎模塊是指那些可以脫離具體產品,在不同系統之間共用的零部件、模塊、技術,是企業內部的積累和共享機制,是異步開發的基礎。
2IPD對軍工企業研發管理體系的借鑒作用
軍工企業與完全競爭的民品行業相比,有明顯特點:一是主要市場為國內市場,與軍兵種有關,市場屬有限競爭;二是所承制軍品以承接任務為主,中途基本不可停止。但是,隨著軍工企業的發展,逐漸出現一些變化,國際市場打開局面;國內軍兵間的市場有融合趨勢,由以前被動承接任務,向引領用戶需求發展。這些變化,對軍工企業以前立足于單領域、單項產品的研發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也給引入IPD研發模式帶來了契機。筆者認為,IPD在以下幾個方面對軍工企業研發管理體系有借鑒作用。
2.1構建產品戰略及規劃體系軍工企業過去不重視成本,但在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沒有利潤就意味著失去未來發展的機會。因此,軍工企業可以借鑒IPD的市場管理工具,成立企業的IPMT團隊。通過需求分析、投資組合分析以及可盈利性評估工具,將有限資源用于最有市場機會和產品組合上,構建企業的產品戰略、產品線戰略、產品開發的路線圖,并在具體產品開發過程中設置階段性的投資決策評審點,時時關注可盈利性,及時終止沒有前途的產品。
2.2構建跨部門的產品開發團隊軍工企業內往往技術職能部門過于強勢,產品開發團隊相對弱勢,產品開發受技術職能部門影響較大,而IPD強調集成產品開發團隊是跨部門團隊,是一個重度矩陣結構,產品開發不僅是研發部門的事。它將產品研發(從項目立項一直到產品推出市場,可以大批量生產為止)的相關環節統一到一個團隊中進行管理。團隊人員不僅對職能經理負責,更要對相關的項目經理負責。IPD的模式有其優點,因為他有一個最終負責人,這個小組必須對最終結果負責,避免職能部門互相推諉、各自為政,出了問題總是找不到責任人的現象,也提高了溝通、協調的效率。因此,軍工企業可能將項目研發的責權利適當向產品開發團隊傾斜,讓產品開發團隊人員都參與到產品研發過程中來,在產品開發之前做出相關聯的規劃,產品過程中相互協調,以保證產品從始至終都保持技術領先、成本合理且符合市場需求的優勢。
2.3構建相對結構化的開發流程軍工產品開發一般比較復雜,牽涉到許多不同協作廠家,涉及到成千上萬項活動,這些活動如何協調一致,需要一個定義清楚的開發流程,可以借鑒IPD結構化的流程。IPD結構化流程由4個決策評審點和6個階段組成,4個決策評審點為概念計劃決策點、成本決策點、上市決策點和終止決策點,6個階段為,概念階段、計劃階段、開發階段、驗證階段、階段、生命周期階段。但需要在非結構化和過于結構化之間取得平衡,非結構化極其隨意、流程不可重復、沒有衡量指標、沒有文檔;過于結構化沒有創新空間、官僚、僵化、運行緩慢、太多的測量指標、過多的規范;最佳的結構化流程是高效的、可重復的、文檔化并得到應用、可持續改進。
2.4構建異步開發模式及共用基礎模塊建設軍工企業需要加強知識管理,對過去形成的技術成果進行整理和開發,形成可以在不同產品線、不同系統間重復使用的模塊、程序、算法等共用基礎模塊;同時,可針對企業產品戰略、平臺戰略、產品線戰略,將共用技術進行分解、規劃,在不同的時點,有計劃地進行預研、開發,形成未來可復用的共用基礎模塊。只有通過共用基礎模塊才能將產品開發和技術開發適當分離,才能實現產品開發的異步開發,提高產品開發速度,提高產品開發質量,降低產品開發成本。
作者:李鵬李貞單位: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