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重視物資采購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物資管理主要包括采購管理和使用管理。從全世界的范圍來看,企業的采購成本一般要占到60%以上,我國工業企業的各種物資采購成本要占到企業銷售成本的70%左右。顯然,采購成本是企業管理中成本的主體,直接與企業經濟效益密切相連。一般來說,采購中每1元錢的節省都會轉化成1元錢的利潤,假定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率為5%,靠增加銷售來獲得1元錢的利潤,就需要多銷售20元的產品。可見從采購的角度降低1元錢的成本要遠比從銷售上多賣20元的產品要容易得多。因此,重視采購的價值地位比起改進銷售,更有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企業在控制成本時把大量精力放在不到總成本30%-40%的企業管理費用、工資等方面,而忽視采購成本,那必然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如何加強企業采購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首先,企業領導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采購工作,全面提高采購入員的素質,搞好采購隊伍建設。在傳統觀念中采購部門往往不被重視,作為后勤保障部門,在采購機構設置和人力資源配備方面常常被忽視,得不到優先考慮。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領導者必須首先改變這種傳統觀念,充分重視采購成本對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作用,重視采購部門。特別要培養配備一批高素質的采購人員,這些采購人員至少應是受過良好的教育、了解顧客的需求、了解供應商的需求、了解本企業的需求、了解法律稅務、具有考慮綜合成本的頭腦、能充分領悟整體供應鏈的要求、具有質量和環境意識、有較強的人格魅力、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還應當精通外語和計算機,此外還應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職業道德品質。在一個成熟的采購部門中,應確定良好的采購人員不同的學歷和專業的比例結構,以及采購人員的工作時間和一定的流動性,這樣既可以保持采購隊伍基本力量的穩定性,又能增加采購隊伍的活力與創造性,并能把采購的理念帶入其他領域,使整個企業都能正確認識和重視采購工作,支持采購工作。
其次,把供應商作為企業自身供應鏈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快物料及信息的流動。在工業企業中,利潤是同物流、信息流的流動速度成正比,加快物料和信息的流動,必須依靠采購的力量,充分發揮供應商的作用。供應商提高其供應可靠性及靈活性、縮短交貨周期等都可以縮短生產總周期、減少庫存、加快資金周轉和提高企業經營效率。特別是經濟及信息全球化,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一方面顧客需求的提升要求企業按庫存進行生產,另一方面競爭的要求又迫使企業按訂單設計進行生產,要解決這一矛盾,企業只有將供應商納入自身的生產經營過程,將采購和供應商的活動看做是自身供應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才能加快物料及信息在整體供應鏈中的流動,從而把顧客所希望的庫存產品推移為半成品甚至是原材料,既可以減少物料負擔,又可以及時地把原材料、半成品轉換成最終產品,實現“即時生產”。
第三,加強對供應商的影響和質量管理。產品中價值的70%是經過采購由供應商提供的,所以來貨質量在上游應得到確保,也就是說,企業產品質量更多地應控制在供應商的質量管理過程中,企業必須把影響和管理延伸到供應商層面上,把質量管理的部分精力花在對供應商的質量管理方面。供應商質量控制得好,可以降低企業質量成本,減少來貨檢驗費等。在這方面企業應制定合理的采購方針、策略、目標及改進計劃,對采購和供應商進行績效衡量,建立供應商審核及認可、考核與評估體系。針對不同的供應商采取不同的管理辦法進行管理和改進,以質量、交貨、價格和服務等項目為指標定期對供應商進行考評,對優秀供應商進行獎勵,對不合格的供應商進行淘汰,逐步建立可靠優化的供應配套體系。
第四,制定和完善有關采購程序,控制和減少采購成本。完善有效的采購工作程序和采購管理制度,不僅是減少企業損失的重要保障,也是促進采購規范進行的有效手段。企業應當制定采購決策工作程序、供應市場調研分析工作程序、供應商選擇認可工作程序和考評工作程序、采購人員權限規定和行為準則等。通過制定和完善這些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無論是設備、原材料、動力支出,還是廣告宣傳、企劃公關、科研等費用“相同物質比質量、相同質量比價格、同質同價比服務”的采購運行機制,促使物資采購工作規范化、制度化,達到控制和減少采購成本的目的,提高采購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