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橫琴軟土深基坑支護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工程概況
廣東省客家商會總部經濟項目位于珠海市橫琴新區環島東路北側,總用地面積約52,000m2,擬設兩層地下室,基坑整體開挖深度約8.0m,北側局部挖深約11.2m。基坑坡頂線總周長約965m,基坑面積約62,915m2,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為一級,基坑支護結構使用年限為自基坑開挖起18個月。
2.工程地質條件簡述
場地基坑開挖與支護影響地層分布如下:素填土:主要由花崗巖塊石及其風化土新近回填而成,很濕,欠壓實。厚度1.50m~3.60m,平均2.53m。沖填土:為石英質粉細砂沖填而成,底部一般雜較多淤泥粘粒,濕——飽和,松散。厚度為1.30m~5.30m,平均2.93m。淤泥:淺灰、灰黑色,刀切面光滑,質較純,富含有機質,局部見腐木,聞有臭味,含少量貝殼及石英質粗砂,底部一般石英粗砂含量較高,飽和,流塑。厚度6.10m~15.50m,平均11.12m。粉質粘土:灰黃色,組分主要為粘土和少量石英砂粒,韌性及干強度中等,無搖震反應。飽和,可塑為主。揭露厚度2.00m~13.30m,平均厚度5.15m。粗/礫砂:主要為粗砂,局部為礫砂,灰白、灰黃色,顆粒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和長石,次棱角狀,含較多粘粒,飽和,松散-稍密。揭露厚度1.25m~22.10m,平均8.76m。淤泥質土:灰黑色,具腐臭味,手捏滑膩,一般含少量石英砂及貝殼碎片,底部一般石英砂含量較高,飽和,流塑。
厚度1.70m~8.90m,平均4.50m。粉質粘土:灰白色,組分主要為粘土和少量石英砂粒,韌性及干強度中等,無搖震反應,飽和,軟塑——硬塑。厚度1.80m~17.55m,平均7.32m。全風化花崗巖:褐紅色,巖芯土柱狀,原巖結構尚可辨認,主要組分為粘土及石英質砂及少量長石碎屑,飽和,堅硬土狀態。厚度1.90m~11.70m,平均厚度5.65m。場地地下水位埋深1.80m~2.20m,平均2.03m。場地地下水主要賦存于海陸交互相沉積的粗砂層(2.3.2)中,為孔隙承壓水,具承壓性。花崗巖風化孔隙、裂隙中,還賦存網狀風化裂隙水,具承壓性。此外,人工填土層、沖填土層賦存上層滯水不可忽視。
3.基坑支護結構及開挖型式
(1)考慮場地的地質條件、周邊環境條件及造價因素,本工程基坑采用鉆孔灌注樁+坑底土水泥土攪拌樁加固+擴大頭錨索的支護型式+支護樁間單管旋噴樁止水的防水措施。其中鉆孔灌注樁直徑為1.0/1.2m,間距1.2/1.4m,采用旋挖成樁工藝。在護坡樁樁頂設置通長冠梁。支護樁與錨索腰梁之間設置錨筋連接。樁身砼為水下砼C30、冠梁砼為C30,混凝土灌注高度應比設計冠梁底部高出不少于500mm,在冠梁施工前,應將樁頂浮漿鑿除干凈。冠梁施工時可分段澆筑,但不留施工縫。鉆孔樁施工偏差≤50mm,垂直度偏差≤1/150。預應力錨索長度一般28m~40m,擴大頭段10m~20m,擴孔直徑300mm,入射角40°。采用套管跟進機械成孔法,成孔直徑為150mm,錨索采用低松弛高強度鋼絞線(fptk=1,860MPa)制作,錨索規格根據設計值為4~5×7Φ5;預應力錨索自由段外套同徑波紋塑料管防護,安裝前應認真清除錨索表面的油污和鐵銹。錨索孔位允許偏差:水平方向100mm,垂直方向50mm;傾斜度允許偏差為1%;長度允許誤差為50mm;錨索成孔深度應超過設計長度0.5m。錨索孔灌注新鮮的P.042.5R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水泥漿,水灰比為(0.45~0.55):1;注漿為兩次注漿,第一次為常壓注漿,第二次為高壓注漿,二次注漿壓力不小于2.5MPa;預應力錨索擴大頭段采用機械擴孔法施工,有效擴孔直徑不小于300mm;在砂層地段采用單管旋噴法擴孔施工,旋噴提管速度不大于25cm/min,注漿壓力不小于20MPa,每米水泥用量不少于125kg,水灰比1∶1;注漿體加固材料均采用P.042.5R普通硅酸鹽水泥凈漿。兩種擴孔工藝均應進行錨索抗拔承載力試驗,擴孔實際施工效果按檢測成果衡量。錨固體強度大于75%后進行張拉鎖定。每根錨索均應按抗拔力標準值的1.1倍進行預張拉,然后卸荷至鎖定荷載進行鎖定。基坑取錨索數量的5%且不少于3根錨索進行抗拔承載力檢測試驗,試驗值不小于錨索抗拔承載力設計值,如錨索抗拔力不能達到抗拔承載力設計值要求,則需即時反饋至設計單位以調整錨索的設計參數。
(2)基坑采用中心島式開挖,整個基坑分為“周邊區”(系支護工作區,按基坑支護底邊線向坑內約8m范圍)及“中心區”(相對自由開挖區)兩大區域,由“周邊區”向“中心區”方向退挖。基坑周邊分層、分段開挖,分段長度20m~25m,允許跳挖,每次開挖多段,各段之間間隔15m以上,以便減少基坑側壁變形。分層開挖厚度不宜大于2.0m,且開挖至基坑支護結構施工面時開挖面不應超過支護結構面以下0.5m,基坑分5層以上進行開挖。
4.應用效果
(1)本工程對最先完成的3根擴大頭錨索進行了抗拔力試驗,按設計軸向拉力標準值的1.4倍(700kN)進行基本實驗,沒有破壞,錨索的位移離散性小,可靠性高,錨索的質量性能穩定。(2)錨索的驗收檢測數量為錨索總數的5%,經檢測全部錨索均達到設計要求。(3)基坑開挖使用過程中,根據業主委托的第三方監測單位提供的監測報告,基坑支護結構為外圍受影響區位移很小,最大位移為25mm,滿足變形控制要求。(4)現基坑已完成地下室結構與基坑內壁之間空隙的回填,完成基坑施工作業。(5)采用擴大頭錨索后,提高了單根錨索的承載力,降低了錨索的根數,加大了錨索間距,從而降低了造價,有利于施工,縮短了工期。
作者:陳開明 單位:廣東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