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樁端后壓漿施工技術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工程實例
1、實例概況
某市區內的高層建筑群樁基礎主要為建筑的基礎結構,砂礫碎石層構建了持力層,樁徑平均大小達到了Φ700mm,樁長15-18m。為了保持建筑物正常的使用性能,結合設計、施工、監理等三方建議,對持力層采取相應的加固處理,以此滿足建筑力學性能的要求。
2、承載力計算
設計灌注樁樁徑在700mm,樁長在15~18m,入第6層碎石層深度超過lm,以勘測探孔ZK1、ZK5、ZK8、ZK11、ZK14五個孔對單樁極限承載力計算,結合公式Quk=qpk×Ap+U,以此確定單樁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根據設計結構計算要求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為5000kN,壓至破壞承載力為6500kN,遠遠大于上述的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因此,采用鉆孔灌注樁樁端后壓漿施工工藝來提高樁的承載力。
壓漿管施工工藝
1、制作工藝:壓漿管的直徑約在25mm的黑鐵管內制作,利用絲扣連接作為接頭。壓漿管長度要超過鋼筋籠55cm,對樁底部長出鋼筋籠5cm,上部高出樁項混凝土面50cm,這些都應該設置在地面內部,以此來為后面的施工工序創造條件。在壓漿管的最下部20cm添加壓漿噴頭,于該處使用鉆頭鉆出4排壓漿孔且保持均勻分布,各個漿孔之間的間距在3cm、直徑在3mm;使用圖釘將壓漿孔封堵起來,最外面套上自行車內胎進行密封處理,然后將壓漿噴頭調整為單向裝置,以此防止壓漿管被堵塞。
2、分布工藝:對兩根壓漿管的位置合理調整,同時將其綁在鋼筋籠的外側。成孔操作結束后需根據清孔、提鉆、下鋼等情況制定施工方案。在吊裝安放鋼筋籠時需要做好壓漿管方面的控制處理,禁止鋼筋籠發生扭曲以避免壓漿管的絲扣連接處脫落,對噴頭部位結合混凝土墊塊加強保護,嚴防摩擦孔壁出現車胎破裂造成壓漿孔的堵塞,灌注混凝土施工前后應采取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
3、壓漿樁位:從長期施工的經驗與技術使用情況看,此項碎石層碎石含量在55%~75%,硬塑狀粉質黏土是主要的充填物,通常情況無需實施膠結,水泥漿常受到不同壓力的影響而出現變化。考慮到避免壓漿時水泥漿液在臨近薄弱地點滲出外面,壓漿的樁需成樁3d~7d,且保證7m內部會出現鉆機鉆孔操作,以免給后面的工序帶來影響。
4、壓漿施工:壓漿操作要保證一次性完成,通常需要結合承臺群樁完成操作。壓漿需對周圈樁位先操作,然后對中間樁施工;壓漿選擇兩根樁循環壓漿,第一步壓第一根樁的A管,壓漿量在總量占65%,壓完之后對另一根樁的A管施壓,緊接著是第一根樁的B管和第二根樁的B管,按照這樣的操作順序則能夠使得同一根樁兩根管壓漿的時間維持超過30min~60min,為水泥漿的擴散創造足夠空間,施工人員需采取必須的記錄。
壓漿施工中出現的問題與處理措施
1、噴頭失靈的問題:當壓力超過10MPa之后,整個壓漿噴頭依舊打不開,則可以判定噴頭位置損壞,此時不得強制性把壓力擴大,需要對另一根管實施壓漿數量的補充。
2、漿量過少的問題:壓漿過程中盡可能利用整個承臺群樁一次性壓漿,壓漿過程先要完成周圈樁的施工以建立完整的封閉圈,在施工環節需要維持中間樁位的壓漿質量,當有一些樁壓漿量滿足不了標準時,則要結合工程的實際需要進行補充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