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污泥消化處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消化試驗的工藝流程及裝置
本次試驗采用兩套消化裝置,一套用來作污泥投配比試驗,另一套用來作一次加泥的消化歷程試驗。
1.1消化工藝的流程圖1.2污泥消化試驗裝置
消化裝置的主體是有機玻璃柱,有效容積13L,消化柱周圍用電熱絲加熱,用繼電器和節點溫度計進行恒溫控制,上部用泥斗加泥,下部出泥管排放消化后的污泥,柱中心裝設攪拌裝置,產生的氣體通過消化柱上端出氣管進入集氣瓶,從集氣瓶出來的氣體經過氣體流量計隨時記錄產氣量。在消化柱內設玻璃連通管用做觀測柱內液面高度和測定pH值。2試驗內容、方法及條件
試驗污泥是取自截流污水沉淀試驗每天排放的新污泥。
2.1投配比試驗
消化柱首次加泥13kg,待污泥培養接近成熟后開始每天按投配比例加泥,排泥量按投加量及消化柱的玻璃連通管的液面嚴格控制。柱內保持恒定泥量,隨時觀測柱內溫度和產氣狀況,柱內不斷均勻攪拌,速度為20r/min。
2.2消化歷程試驗
一次性加泥13kg,中間過程不加新泥也不排泥。
2.3主要分析項目
含水率、pH、VSS、堿度(抽測)、產生的氣體測定CH4、CO2、CO、H2。表1消化試驗控制條件投配比試驗(Ⅱ柱)消化歷程試驗
(Ⅰ柱)4%投配率5%投配率首次投泥量/L131313每日投泥量/mL520650投加時間每日一次每日一次控制溫度/℃33±0.533±0.533±0.5攪拌方式連續連續連續消化前后污泥取樣量/g202020
3主要考察的內容
3.1投配比試驗(Ⅱ柱)
①初沉池污泥消化前后含水率;②不同投配比情況下的產氣量;③氣體成分含量;④污泥消化率;⑤單位污泥產氣量(L/L);⑥初沉池污泥VSS平均含量(g/L)。
3.2消化歷程試驗(Ⅰ柱)
①考察消化過程中pH變化;②產氣量的變化情況;③污泥消化周期。
4試驗運行情況
4.1污泥投配比試驗(Ⅱ柱)
Ⅱ柱從8月22日裝泥,直到8月30日前為污泥培養階段。在此段時間內pH在5.5~6.8之間,產氣量很少,從8月31日起產氣量逐漸增加,9月1日開始向柱內進泥和排泥,到9月5日產氣量基本平衡,其pH迅速提高到7.2以上,9月9日氣體成分分析結果也可看出甲烷比例已達到43%以上。說明厭氧消化的兩個階段兼性厭氧菌和甲烷菌的代謝達到平衡,消化正常運行。從9月9日到9月21日,按4%投配比共運行16天。Ⅱ柱從9月26日重新裝泥,至10月6日10天時間為污泥培養階段,在此階段內pH在5.5~5.8之間,產氣量很少,從10月7日產氣量增加,同時進行5%投配率的進泥和出泥,到10月9日產氣量已達到平衡,柱內pH上升到7.2以上,10月9日氣體分析結果甲烷比例已達到77%,說明代謝平衡,消化正常。從10月9日開始,到11月7日結束,正常運行29天。
4.2一次投泥消化歷程試驗
Ⅰ柱從9月13日加泥,至10月10日基本不產氣,共運行28天,每天測定柱內pH值并記錄產氣量,監測堿度變化。
摘要:針對長春市擬建設日處理能力為39萬m3一級污水處理廠投產后產生的初沉池污泥進行可消化性的研究,旨在為北郊污水處理廠提供污泥消化處理設計和運行管理的必要基礎資料。試驗結果表明一級處理后產生的污泥可消化處理。消化后的污泥中重金屬及其它有害物質含量均不超過《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4284—84),可作為農業肥料。
關鍵詞:城市污水一級處理初沉池污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