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煤田三維地震勘探采集方法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三維地震勘探是煤礦開采階段的采區勘探的重要、普及手段,用以解決采區地質構造、目的煤層的賦存狀況及底板起伏和形態等問題。本次研究以微山湖湖西礦的三維地震資料為基礎,在野外數據采集方面開展了探索性的工作,為今后濱湖地區地表地震地質條件下的施工提供借鑒。
關鍵詞:濱湖;三維地震勘探;施工
1概況
湖西煤礦的位置在山東省微山縣、魚臺縣境內,與江蘇省毗鄰。井田處于昭陽湖區中段西部,西距魚臺縣城15km,水陸交通比較方便。井田的位置在滕縣煤田西北部,區內的地層自上而下為第四系、上侏羅統蒙陰組、下二疊統下石盒子組和山西組、上石炭統太原組、中石炭統本溪組、中奧陶統。本區的含煤地層為下二疊統山西組和上石炭統太原組,煤層埋藏深度在500~1000m,含可采和局部煤層16煤、12下1、3下、3上四層。勘探區為湖區,表層地震地質條件復雜程度很高。大部分區域有魚塘分布,運河堤壩、魚塘區和較多的網箱,約占勘探區面積的1/2,勘探區內部和邊界附近有王占一、閻海、后仇海等村莊,給野外施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部分地帶存在厚層的流砂,流砂會淤塞鉆孔,給人工成孔帶來難度,在流砂里激發條件變差,同時厚層流砂增加對地震波高頻成分的吸收和衰減,縮窄反射波頻帶,大幅度降低激發質量。因此本區的表層地震地質條件可劃規為較復雜。
2施工方法
根據設計要求對該勘探區野外數據采集參數進行了全面的試驗工作,確定了激發參數、接收參數,驗證了觀測系統的合理性。最后采取以下施工方法:
2.1水上成孔方法(激發因素)
采用人工成孔方式,工人在水泥機船上作業,打到規定井深后用塑料管將孔口罩住,以便于將TNT成型炸藥放到合適的激發層位。激發井深8~12m,激發藥量1~1.5kg(在經過魚塘時采用1kg)。
2.2防水檢波器的埋置(接收因素)
采用防水沼澤檢波器,首先把檢波器尾椎加長80cm,然后用專門工具把檢波器插進水底的淤泥層里,并且檢波器尾椎要求穿過軟淤泥,插入硬泥層,插放牢固,現場技術人員及工程監理監控插放質量。采用這種措施后可以保證檢波器和大地的有效耦合,提高接收效果,保證接收質量。
2.3觀測系統
根據理論分析和試驗總結,確定了本勘探區8線12炮的三維地震觀測系統和適合本勘探區的地震地質條件的施工方法(如圖1)。CDP間隔:10m(縱向)×10m(橫向);蓋次數:4次(橫向)×6次(縱向);接收道距:20m;縱向偏移距:0m;最小非縱距:10m;最大非縱距:330m;最大炮檢距:690m或582m;炮線網格:(1~13束)20m(橫向)×80m(縱向)、(14~18束)20m(橫向)×100m(縱向)。
2.4儀器因素
儀器型號:法國產428UL多道遙測數字地震儀;記錄長度:2s;接收道數:8×60=480道(14~18束),8×48=384道(1~13束);接收線距:60m。野外采集所獲單炮質量較高(如圖2)。在野外采集階段采用移動工作站進行了現場處理,以確保施工質量,對設計合理性進行再次驗證。如圖3所示。2.5施工完成情況及質量評價本次三維地震施工面積7.66km2,控制面積4.00km2,共施工完成測線16束,特殊觀測系統2個,完成了生產物理點3310個,試驗物理點31個。根據規范評級驗收結果為:甲級物理點1796個,乙級物理點1502個,合格物理點29個,廢品12個。生產甲級率54.46%,物理點成品率99.46%。
3結論
本次三維地震勘探設計目的明確,觀測系統選擇合理。試驗工作充分,針對本區復雜地表條件,現場施工中采取多種措施,采集參數運用正確,技術措施得當,針對性強,使得野外施工的炮點和檢波點相對均勻,雖然地面網箱、魚塘等障礙物較多,勘探區所獲資料完整齊全。充分利用工作站,及時分析現場資料情況,調整下一步的施工,充分地體現了邊設計、邊施工、邊解釋的“三邊”工作原則,采集參數運用正確,技術措施得當,針對性強,效果明顯。為下一步的資料處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為今后濱湖地區地表地震地質條件下的三維地震野外施工提供借鑒經驗。
【參考書目】
[1]張愛敏.采區高分辨三維地震勘探[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7.
[2]劉興金,陳召曦,白錦琳.地震勘探技術在新疆準東煤田的應用[J].中國煤炭地質,2010,22(6):59-62.
[3]陸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北京:石油大學出版社,2005.
[4]耿春明,王真.山西復雜山區煤礦三維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方法[J].科技信息,2011(18):311-312.
[5]王松杰,曾愛平.濟寧市梁寶寺煤田地震勘探技術應用效果分析[J].山東國土資源,2012,28(8):49-52.
作者:李華 單位: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