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白花前胡藥理作用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白花前胡(PeucedanumPraeruptorumDum)又稱雞腳前胡,早在我國第一部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曾有記載,具有降氣祛痰、宣散風熱的功效,主要應用于外感風熱,肺熱咳嗽,痰黃黏稠,胸脅中痞,心腹結氣等癥。近年來,國內對白花前胡的作用機制及臨床觀察作了大量研究工作,給白花前胡的臨床應用開辟了更廣闊的前景。現就白花前胡的有效成分和臨床藥理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有效成分的研究
目前證明白花前胡根含揮發油及白花前胡素甲、乙、丙、丁、戊等多種香豆素,另含微量紫花前胡苷(Nodakenin)。常海濤等[1]從白花前胡根中分離出6個化合物,經理化常數和波譜特征分別鑒定為Pd-Ⅱ(1)、順式-3’,4’-二千里光酰基-3’,4’-二氫邪蒿內酯(Ⅱ)、isobocconin(Ⅲ)、aegelinol(Ⅳ)、(一)-反式凱林內酯(Ⅴ)和傘形花內酯(Ⅵ),其中Ⅱ、Ⅲ、Ⅳ均為首次分離成功。葉文鵬等[2]用甲醇提取白花前胡根莖,提取液經乙醚和水萃取,再經硅膠柱層析,用石油醚與丙酮梯度洗脫,可分離得到有效成分Pd-Ⅰa。孔令義等[3]用氣質聯用首次對白花前胡揮發油成分進行了分離鑒定,從中分離出41種成分,鑒定了其中23個成分,它們分別屬于烷烴、酯、酮、倍半萜、芳香化合物和奈醌類成分。從氣相色譜圖中可大致看出,香木蘭烯、β-欖香烯等倍半萜為主要成分。抗菌實驗表明白花前胡揮發油對金黃色葡萄菌的生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相繼孔令義等又通過活性跟蹤法,從白花前胡中首次發現并分離得到舒張肺動脈血管的有效成分花椒毒素(Xanthotoxin)和舒張支氣管的有效成分北美芹素(Pteryxin),并經光譜分析和化學反應鑒定了化學結構[4]。李意等[5]從白花前胡根中分離出主要有效成分白花前胡丙素,并建立了HPLC法來分析白花前胡丙素的含量。徐勤等[6]又應用HPLC法測定了白花前胡中的白花前胡丙素和紫花前胡中的紫花前胡苷的含量,并認為方法簡便、準確、快速,對中藥前胡的質量控制有重要意義。最近,王傳慧等[7]經化學和藥理學研究認為香豆素成分是白花前胡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對心血管作用的主要成分,并測定了其含量,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標準。
2臨床藥理學的研究
2.1對心肌的影響
常天輝等[8]采用多導記錄儀同步連續觀測的方法,記錄白花前胡水醇提取液對氯化鋇誘發大鼠心律失常、血壓、心肌收縮的最大上升速率及心律等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給予提取液后能立即制止心律失常的發作,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王玉萍等[9]又進一步觀察白花前胡水醇提取液對結扎大鼠左冠狀動脈所致心律失常的影響,結果心律失常發作率由對照組的100%降至70%(P<0.01),結扎后對照組出現T波高峰,ST段上移等異常,病死率較高,而實驗組卻少見上述現象,認為白花前胡水醇提取液能防治心律失常,并認為與鈣拮抗作用有關。吳欣等[10]觀察了前胡丙素對離體豚鼠心房生理特性及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肌順應性的影響,結果前胡丙素明顯抑制右房自律性和對心肌順應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也認為可能與其心肌鈣拮抗作用有關。赫麗英等[11]應用白花前胡甲素對豚鼠單一心室肌細胞鈣電流的頻率依賴性阻斷作用進行了研究,結果提示白花前胡甲素對鈣電流的阻斷作用可能是白花前胡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機理之一,對快速型心律失常有防治作用。王麗娟等[12]又進一步應用全細胞膜片鉗制方法觀察了白花前胡甲素對豚鼠心室肌單細胞遲發性外向鉀電流的影響,結果認為白花前胡甲素能促進K+通道開放,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與促進K+外流有關。姜明燕等[13-15]應用白花前胡對貓急性心肌梗死的影響進行了研究,首先經十二指腸給藥,描記結扎冠狀動脈前降支前及后5h的心外膜電圖,測定血清及心肌某些酶活性,并用NBT染色法計算梗死面積,結果給藥5h后白花前胡低、高劑量分別使心肌梗死面積從對照組的(23.6±6.7)%減少至(15.0±5.7)%和(13.9±6.7)%(P<0.05),血清中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和同功酶(CK-MB)的活性分別由對照組的(61.1±12.8)%、(191.1±25.2)%和(75.0±32.5)%降至(44.6±9.1)%、(87.2±1.5)%和(46.8±32.6)%(P<0.05)。心肌梗死時,心肌細胞遭到破壞,釋放出LDH、CK、CK-MB等酶類,使血清酶活性增高,反映心肌組織損傷程度。白花前胡低、高劑量組血清酶活性均降低,說明白花前胡對心肌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并證實其有效成分是前胡甲素。
2.2對腎型高血壓和肺動脈高壓的影響
季勇等[16]應用白花前胡浸膏對腎型高血壓、左室肥厚形成及血流動力學研究結果,白花前胡浸膏能降低正常大鼠和腎型高血壓大鼠的血壓,可預防腎型高血壓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對離體心臟的血流動力學較對照組明顯改善,尤其是冠脈血流顯著增加。王健勇等[17]應用白花前胡對野百合堿所致大鼠肺動脈高壓的影響進行了研究,首先用野百合堿制造大鼠肺動脈高壓模型,以硝苯地平為陽性對照藥,結果白花前胡提取物可明顯減輕野百合堿引起的肺動脈壓升高,而對體循環壓力無明顯影響,并明顯減少野百合堿引起的右心指數,認為白花前胡提取物可明顯抑制大鼠肺動脈高壓的形成。周榮等[18]對野百合堿誘導的慢性炎癥性肺動脈高壓大鼠模型,分別經口給予50、100、150mg•kg-1•d-1白花前胡3周,結果使肺動脈高壓降低14.5%、19.2%和18.8%(P<0.05)。同時能有效地降低大鼠肺循環血液黏度和紅細胞聚積指數,提示白花前胡通過改善微循環,能有效地防治慢性炎癥性肺動脈高壓癥。
2.3臨床應用觀察
康健等[19-20]曾以慢性阻塞性肺動脈高壓患者為對象,觀察了口服白花前胡水煎劑對肺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結果表明白花前胡煎劑能降低肺血管阻力,并輕度降低肺動脈平均壓。其后又應用7例人離體肺動脈環為標本,采用體外平滑肌實驗方法,觀察白花前胡石油醚提取物對肺動脈的舒張作用,結果顯示具有降低肺動脈高壓的療效。王秋月等[21-22]采用右心漂浮導管檢測法,觀察口服白花前胡提取物(QF-8)對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繼發肺動脈高壓患者血流動力學和血氣等的影響,結果服藥30min后肺動脈平均壓、肺總阻力和肺血管阻力均明顯下降,60min分別下降為14%、23%和31%(P<0.01),動脈血氧分壓未下降,氧運輸量增加(P<0.05),體動脈壓和體循環阻力等無變化,表明有較好的選擇性擴張肺血管、降低缺氧性肺動脈高壓作用。又用右心漂浮導管法和放射免疫法,測定口服QF-8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和體靜脈、肺動脈及體動脈血漿內皮素-1水平,結果患者體靜脈血漿內皮素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體靜脈(P<0.01)、自身肺動脈(P<0.05)及自身體動脈(P<0.01),而且與肺血管阻力指數呈顯著正相關。患者口服QF-8后,肺動脈壓和肺血管阻力指數明顯下降,同時,血漿內皮素-1水平也明顯下降。因此,認為血漿內皮素-1可能參與慢性缺氧性肺動脈高壓的形成,QF-8降低肺動脈高壓作用與抑制內皮素-1合成或分泌的某些環節有關。